左翔
剖宮產術后晚期產后出血56例臨床分析
左翔
目的 探討剖宮產術后晚期產后出血的原因、發(fā)生時間以及臨床治療措施。方法 56例行剖宮產手術發(fā)生晚期產后出血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 剖宮產術后晚期產后出血的原因有子宮切口感染、潰瘍21例(占37.50%)、子宮復舊不良16例(占28.57%)、胎盤蛻膜殘留13例(占23.21%)、子宮內膜炎6例(占10.72%);發(fā)生時間主要是在剖宮產術后2~3周47例(占83.92%), 術后3~6周7例(占12.5%), 6周以上2例(占3.57%)。結論 臨床產科醫(yī)師應嚴格把握剖宮產的指征, 提高剖宮產技術, 早期診斷早期治療, 積極預防感染, 促進子宮收縮, 可以有效降低晚期產后出血的發(fā)生率。
剖宮產;術后晚期產后出血;臨床分析
剖宮產術后晚期產后出血與一般的產后出血相比有著一定的特殊之處, 是剖宮產術最嚴重的并發(fā)癥之一[1], 可導致患者發(fā)生出血性休克, 甚至危及產婦的生命。晚期產后出血主要是指在產后24 h至產后8周發(fā)生的子宮大出血, 而由于術后子宮切口愈合不良引發(fā)的出血多發(fā)生在產后的2~3周或者更晚。近些年來, 隨著剖宮產率的逐漸上升, 導致各種并發(fā)癥也隨之增多, 其中剖宮產術后晚期產后出血的發(fā)生率呈現出明顯的升高趨勢, 對產婦的生命安全造成嚴重威脅[2]。本文對本院56例剖宮產術后晚期產后出血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 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1年3月~2012年8月在本院行剖宮產手術發(fā)生晚期產后出血的患者56例, 年齡22~39歲, 平均年齡28.5歲;初產婦39例, 經產婦17例;擇期剖宮產19例,急診剖宮產37例;孕周37~42周, 平均孕周39.8周。
1.2 剖宮產診斷標準 在剖宮產術后24 h發(fā)生間斷或持續(xù)性的子宮出血, 其中1次產后出血量>500 ml, 診斷為剖宮產術后晚期產后出血。
1.3 剖宮產指征 胎兒宮內窘迫7例, 頭盆不稱17例, 巨大兒5例, 瘢痕子宮4例, 臀位5例, 妊娠期高血壓綜合征11例, 前置胎盤4例, 社會因素3例。
1.4 出血時間與出血量 56例剖宮產術后晚期產后出血患者的出血量在500~2100 ml, 平均出血量為1000 ml, 其中并發(fā)出血性休克的患者有5例。剖宮產術后2~3周發(fā)生出血的患者47例(占83.92%), 術后3~6周發(fā)生出血的患者7例(占12.5%), 剖宮產術后6周以上發(fā)生出血的患者2例(占3.57%)。
1.5 臨床診斷 產婦在分娩后24 h以后發(fā)生大量的陰道流血, 表現為產后惡露不凈, 血色由暗紅轉為鮮紅, 伴有臭味。實驗室檢查提示有貧血及感染, 產婦伴有一定的腹痛、低熱;行婦科檢查可見子宮增大, 宮頸口松弛, 有時可見宮口被大量血塊堵塞。經B超檢查顯示子宮內膜線不清, 宮腔內有雜回聲或者提示子宮切口處有感染、裂開等。
1.6 臨床治療 56例患者均給予抗生素及縮宮素治療, 貧血者補充紅細胞糾正貧血;B超顯示子宮內無異常回聲、子宮復舊不良的患者給予抗炎縮宮保守治療;B超顯示子宮內有雜亂回聲、子宮復舊不良的患者行清宮手術, 術后進行縮宮、常規(guī)止血、抗感染以及支持治療等, 刮出物送至病檢進行病理分析;子宮切口感染、裂開的患者行子宮次全切手術。
2.1 剖宮產術后晚期產后出血的原因 本組56例患者, 發(fā)生產后出血的原因為子宮切口感染、潰瘍21例(占37.50%), 子宮復舊不良16例(占28.57%), 胎盤蛻膜殘留13例(占23.21%),子宮內膜炎6例(占10.72%), 由此可見, 子宮切口愈合不良、發(fā)生感染、壞死是導致剖宮產晚期產后出血的主要原因。
2.2 治療結果 本組56例患者給予抗生素及縮宮素治療,并根據患者具體情況糾正貧血, 給予清宮術治療, 所有患者經上述治療后出血癥狀明顯好轉, 逐漸停止出血, 均痊愈出院, 隨訪6個月無復發(fā)。
剖宮產術后晚期產后出血是剖宮產的嚴重并發(fā)癥之一,多數是由于子宮切口愈合不良所引起的[3], 而引起子宮切口愈合不良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①產后出血的發(fā)生多見于子宮下段橫切口, 這可能與子宮血管的分布特點有關, 子宮峽部的弓行動脈較體部的短而小, 并且分支少, 在進行下段橫切口時, 容易切斷下行的子宮動脈分支, 而此處血供相對較差, 容易導致切口血液供應不足;②切口位置選擇不當。子宮頸部肌纖維少、血管少, 一旦產程延長, 子宮下段會明顯擴張變長變薄, 切口位置較低, 其愈合能力較差, 容易發(fā)生缺血、壞死;③感染是引起子宮切口愈合不良的重要原因,術前有胎膜早破、產程延長、多次陰道檢查的患者可導致感染[4], 容易引起晚期產后出血;④縫合不良。發(fā)生子宮切口撕裂出血時, 嚴禁反復結扎止血, 這樣會使得較多的小動脈被結扎, 導致局部供血不足;而縫合過于松動容易形成血腫使得切口愈合不良。
為減少剖宮產術后晚期產后出血, 應做好預防措施, 爭取做到早發(fā)現、早診斷、早治療, 臨床產科醫(yī)師應保持高度警惕, 嚴格掌握剖宮產手術指征, 提高剖宮產技術, 盡量避免患者接受社會因素所致的無指征的剖宮產, 在行剖宮產時要規(guī)范手術操作, 嚴格執(zhí)行無菌操作, 合理選擇子宮切口,可以采用高分子材料的可吸收縫線進行切口縫合, 注意在縫合肌層時不要穿透蛻膜導致縫線裸露于宮腔, 分娩時要仔細檢查胎盤的完整性, 圍手術期預防性使用抗生素, 減少感染。對于存在妊娠期高血壓或糖尿病的患者要積極治療, 補充營養(yǎng), 及時糾正貧血, 提高患者自身的免疫力, 術后鼓勵患者早日下床活動, 促進子宮收縮和子宮復舊, 從而降低剖宮產術后晚期產后出血的發(fā)生率。
[1] 徐錦文.宮縮乏力引起產后出血致休克的搶救與探討.黑龍江醫(yī)藥, 2012, 25(6):945-946.
[2] 牛欣悅, 楊冰, 仇秋明.剖宮產術后晚期產后出血臨床分析.河北醫(yī)藥, 2012, 34(16):2472-2473.
[3] 王紅軍, 張凌燕.晚期產后出血的原因及預防臨床分析.中國社區(qū)醫(yī)師, 2012, 14(21):137-138.
[4] 石翠清.剖宮產術后晚期產后出血11例臨床分析.吉林醫(yī)學, 2013, 34(17):3338-3339.
2014-04-14]
476000 河南省商丘市婦幼保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