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雁玲
慢性阻塞性肺炎112例內科治療分析
張雁玲
目的 分析探討氨茶堿聯合多索茶堿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炎的療效。方法 慢性阻塞性肺炎患者112例, 根據患者本人或家屬同意, 隨機分為聯合治療組(62例)和對照組(50例)。聯合治療組給予氨茶堿聯合多索茶堿治療, 對照組只給予氨茶堿的治療, 兩周后觀察治療效果。結果 兩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比較, 聯合治療組中顯效30例, 好轉28例, 總有效率為93.60%;對照組中顯效18例, 好轉22例, 總有效率為80.0%, 治療組明顯優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氨茶堿聯合多索茶堿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炎可明顯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炎患者的有效率, 值得基層醫院廣泛應用。
慢性阻塞性肺炎; 氨茶堿; 多索茶堿; 臨床療效
慢性阻塞性肺炎(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 COPD)是以肺泡、肺泡管、細支氣管等支氣管的遠端處出現膨脹,并出現氣管壁損壞為主要癥狀的一種病癥[1]。COPD臨床主要表現為癥咳嗽與咳痰, 有研究顯示, COPD嚴重威脅著人們的健康, 其病死率高達15%[2]。本次作者采用氨茶堿聯合多索茶堿治療COPD, 臨床效果滿意, 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2010年1月~2014年1月本院共收治COPD患者112例, 根據患者本人或家屬同意, 分為聯合治療組與對照組, 聯合治療組為62例, 其中男38例, 女24例, 年齡48~69歲, 平均年齡(59±6.5)歲;對照組50例, 其中男28例,女22例, 年齡46~71歲, 平均年齡(57±7.4)歲。兩組在年齡、性別及臨床病癥上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聯合治療組將多索茶堿300 mg+氨茶堿250 mg加入葡萄糖注射液中靜脈滴注, 1次/d;對照組將氨茶堿250 mg加入到葡萄糖注射液靜脈滴注, 1次/d。在治療的過程中, 根據每個患者的情況, 實行個體化臨床用藥, 同時嚴格控制患者的給藥量, 治療時間為10 d。
1.3 療效判定標準 療效判定標準采用顯效、有效及無效3個標準, 其中顯效表示患者咳嗽、喘息、肺部哮鳴音等癥狀明顯減輕(少)或消失。有效表示患者咳嗽、喘息肺部哮鳴音等癥狀減輕(少)或改善, 但未完全消失。無效表示患者癥狀無明顯變化, 咳嗽、喘息肺部哮鳴音等沒有改善甚至加重。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 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比較, 聯合治療組中顯效30例(48.4%), 好轉28例(45.2%), 無效4例(6.40%), 總有效率為93.60%;對照組中顯效18例(36%), 好轉22例(44%), 無效10例(20%), 總有效率為80.0%。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COPD的發生率約為一般性肺炎的20%, 但治療難度和死亡率要高于一般性肺炎[3], 這主要是由于COPD的發生往往會導致患者氣流受限, 這種氣流受限并不能完全可逆, 同時COPD還與肺部有害氣體或有害顆粒過多吸收造成的(特別是吸煙人群)相關異常反應密切關聯[4]。
多索茶堿與氨茶堿均為甲基黃嘌呤衍生物, 其進入血液后主要作用為擴張支氣管及抗炎, 其能夠通過多種途徑降低呼吸道的高反應性, 進而減輕呼吸道痙攣[5]。本次作者采用氨茶堿聯合多索茶堿治療COPD, 以氨茶堿為對照組,調研結果顯示氨茶堿聯合多索茶堿組總有效率為93.60%,對照組總有效率80.0%。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 氨茶堿聯合多索茶堿治療COPD具有較好療效, 明顯優于單獨使用氨茶堿療效, 值得基層醫院廣泛應用。
[1] 儲德節.阿奇霉素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炎農原體慢性感染.中國臨床醫學, 2010, 17(1): 58.
[2] 王秋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的診治進展.中國實用內科雜志, 2007, 27(16): 38-39.
[3] 湯傳慶.內科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病的臨床觀察.醫藥前沿, 2013(9): 203.
[4] 梅彩榮, 賀奇.慢性阻塞性肺炎患者內科治療方法的臨床療效探究.中國現代藥物應用, 2013,7(15):90-91.
[5] 王曉輝.慢性阻塞性肺炎的臨床療效分析.中國醫藥指南, 2013, 11(9):577-578.
2014-04-04]
671000 大理州人民醫院呼吸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