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忠
基層醫院手術室護士職業安全及防護探討
王懷忠
目的 探討基層醫院手術室護士職業安全及防護措施。方法 統計手術室內多種理化因素出現的危害性及工作人員身心因素產生的危害性, 并制定相應防護措施。結果 根據手術室職業危害因素, 實施相關防護措施, 有效提高職業安全性。結論 基層醫院手術室提高防護水平, 使得護士增強自我防護意識, 有效提高護士職業安全性。
基層醫院;手術室;護士職業安全;防護
因為手術室工作具有較高繁重性及緊張性, 且無規律性,而且各類生理、心理、生物、理化等因素產生一定制約性,使手術室護士身心健康均會遭受一定影響[1]。手術室職業安全受到人們越來越高的關注, 如何對手術室護士實施良好職業防護, 確保手術室護士具有較高職業安全性在臨床中具有重要作用。
1.1 物理因素 ①銳利器械損傷:實施手術過程中, 往往應用到較多銳利器械, 例如刀、剪、針等, 且其往往會頻繁的在手術中進行傳遞, 極易誤傷到自己或他人, 且護士在術前準備或術后清洗時也往往會因銳利器械而出現損傷情況。②放射性損傷:應用X線檢查在臨床手術中較常應用, 手術室護士往往需要在X線下與醫生相配合, 但是其往往并不具有良好防護意識, 或是無完善防護設施。③紫外線損傷:經紫外線實施空氣消毒方法在基層醫院應用較為普遍, 且其安裝未完全具有合理性, 往往導致護士處于紫外線下手術損傷。④電損傷:在手術室內大部分儀器均為電動性, 電源插座未形成良好保護, 線路過于老化, 無充足用電知識, 而且無足夠的維修人員, 無法進行及時維修, 導致出現觸電事件。⑤噪音因素:手術室內往往均配備監護儀、麻醉機、電刀、電動吸引器等, 其產生的噪音往往會導致手術間存在噪音超標現象。長期處于此環境內工作人員往往在心理及生理上均受到一定損害情況。
1.2 化學因素 在手術室內往往應用到各類化學消毒劑,使之在空氣、物體表面、器械上大量存在, 此類化學消毒劑往往會導致人體皮膚、呼吸系統出現不良反應。手術過程中應用高頻電刀完成切割, 實施電凝止血等均會出現化學煙霧,造成頭痛、頭暈等癥狀。
1.3 生物因素 因為手術室具有較為特殊性工作, 護士需直接與血液、體液、分泌物、嘔吐物等相接觸, 受到感染幾率明顯上升, 尤其是針刺損傷, 對護士造成極為不利的損傷, 由此引發的感染疾病更造成多種病變, 例如艾滋病病毒(HIV)、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等。
1.4 生理及心理因素 由于臨床醫學技術不斷發展, 高端技術應用到臨床手術中, 導致手術室護士大量增加了工作量,手術開展時往往具有連續性、無規律性, 護士頻繁進行輪班,生物鐘遭受紊亂破壞, 而且長時間進行手術導致飲食無規律性, 在空腹狀態下進行手術操作往往導致體能過度消耗, 手術具有較特定站立姿勢, 尤其危重患者在搶救時, 節奏較快,導致護士心理壓力過大, 而護士人員短缺, 導致工作更為繁忙[2]。
2.1 提高護士防護意識 針對手術室護士, 需加強職業傷害教育培訓水平, 新護士在上崗前必須對此項內容進行有效教育, 手術室相關業務管理及培訓學習過程中均需將此項工作當做大事開展, 此乃關系著護士安全性的重大事件。通過手術室提高防護意識, 增強知識教育, 以便將護理職業傷害下降到最低程度。
2.2 制定健全防護措施 合理制度在工作中起到操作規范標準作用。手術室需將制度建設作為基礎性工作實施, 由于護士是出現針刺傷、感染及提高血液傳播疾病的高危職業群體, 因此合理制度對于保障護士職業安全具有較明顯的基礎性作用。
2.3 物理傷害因素防護 手術實施過程中, 護士在進行相關配合時, 需根據體內物質隔離法予以相關防護。在傳遞刀、剪或其他銳利器械過程中, 需嚴格按照操作規程進行, 傳遞手術刀、縫針時需放緩速度或將刀、縫合針放置到彎盤內進行傳遞, 將針頭進行安全性處理, 嚴防雙手回套針帽。不可對準術者或其他人, 在傳遞時注意集中精力。手術完成后防止銳器與其他器械出現混雜現象, 手術縫針及刀片等均需放置到防刺容器內, 避免清理器械過程導致自己遭受損傷。刺傷后需及時擠血予以清水沖洗且以碘伏進行消毒處理, 及時報告醫院, 并進行評估, 確保受傷護士接受合理治療。紫外線消毒過程不可止入內, 而入內需中斷消毒, 經消毒后需立即通風。電器需定期檢修, 保證自身安全。
2.4 化學因素防護 藥物應用濃度需合理調整, 避免濃度過高, 所應用化學消毒劑需集中放置到通風狀況良好的室內,密封避免逸出。化學消毒劑應用過程中防止直接接觸, 若觸及到口罩、帽子及手套上, 需及時應用流水反復沖洗, 將損傷降到最低狀態。
2.5 噪聲防護 提高手術室護士噪聲認知水平, 以最經濟措施控制噪聲。術中盡可能降低進出手術間頻率并避免頻繁走動, 嚴格控制參觀人員, 提高管理水平。
2.6 合理休息, 自我調整 手術室護士長需實施合理人文關懷, 進行彈性排班, 防止免超負荷開展工作, 提高營養供給水平, 具有樂觀、豁達、開朗、向上的心理狀態。需加強體育鍛練, 豐富自身業余生活, 合理進行自我調節, 提高自身抗病功能, 定期健康體檢, 如有必要需接種免疫疫苗等,確保生理、心理均保持最佳工作狀態[3]。
在對手術室實施護理工作時, 往往具有較高挑戰性, 且存在一定職業危險性。因此高度重視護士職業防護問題, 應用合理管理措施, 使護理人員理解有害因素存在情況, 且能夠予以有效防護, 防止護士出現恐懼感及盲目性。由預防措施開始, 進行安全操作, 對公共衛生進行有效監督, 并針對生物環境等方面進行合理保護及配合。加強手術室護士對職業性危害因素了解程度及防護措施培訓, 工作過程中進行有效預防, 防止職業傷害, 確保手術室護士具有良好身心健康。
[1] 徐秀琴.基層醫院手術室護士職業暴露的預防.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 2011,21(8):1619.
[2] 薛水蘭.手術室護士血源性病原體職業危害相關因素調查分析.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 2011,21(17):3643.
[3] 蘇建萍.手術室護士職業暴露分析與預警防范.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 2013,23(20):4982.
2014-03-28]
455000 河南省安陽市衛生監督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