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可
摘 要 臨床教學是醫學生在本科期間培養的一個重要環節,是對鞏固學生理論知識和提高解決臨床實踐問題有很大的幫助。但是隨著醫學科學的不斷發展,醫學教育模式卻沒有發生相應的變化,因此現在的臨川教學問題存在很多問題。找出這些問題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
關鍵詞 醫學生 臨床教學 問題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The Analysis of the Problems in Clinical Teaching
MU Ke
(Department of Drug Marketing, College of Pharmacy, Xi`an Medical University, Xi'an, Shaanxi 710021)
Abstract Clinical education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links in university education, which is very helpful to consolidate the students' theory and to solve the problems in clinical practice. However,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edical science, medical education mode is not changing. Consequently, there are a lot of problems in clinical education. It is necessary to find out these questions.
Key words medical students; clinical teaching; problem
作為培養醫學專業學生基礎知識、專業技能和臨床實踐問題解決能力的重要途徑,臨床教學在醫學生成長為專業的臨床醫生的道路上起著無可替代的作用。然而,科技進步帶來醫學科學的發展變化,醫學教育模式和醫療體制卻沒有發生相應的變化,因此在臨床教學的重要環節上出現了不少問題,找出這些問題對于以后我們提高臨床教學環節的質量和水平是十分必要的。本文根據臨床教學的基本原理,闡述了當前培養醫學生面臨的一些問題。
1 臨床實踐與基礎理論契合度不高
目前,“三段式”課程設置是我國培養醫學生的主要教學方式,主要分為基礎課、臨床專業課、臨床實習三個教學階段。①目前我國的臨床醫學生在經過三年左右的基礎課和臨床專業課學習后,才會在第四年或第五年開始進入臨床實習階段,即從前兩個階段走向第三個階段。這種分段式的培養體系會帶來一定弊端,比如基礎教學與臨床實踐銜接不緊密,學科之間相互關聯不足,使得醫學生往往局限于有限的學科思維模式,很少發生交叉思考,更無法從整體觀點出發解決臨床實際應用。理論基礎知識固然重要,我國的教學體系中向來強調理論知識的積累,通過教師在課堂上講授學科基礎知識的教育方式,單方面建立知識體系,而忽視醫學生臨床實踐能力,尤其是利用所學基礎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雖然能夠在一定的時間內為醫學生建立起系統、完整、循序漸進的基礎知識體系,通過反復學習觀察很多醫學生也能夠掌握足夠的專業知識,但卻無法及時與臨床實踐結合,培養起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長此以往醫學生的實踐力、想象力和創新能力都得不到提高,更無法融會貫通多學科的基礎知識,難得更有效地發揮特長。總是被動的接受知識,使得醫學生們更需要主動積極地自愿學習,多方面思考,加強團隊協作。另一方面,臨床教學在普遍觀點中,不容易出成績,難以量化考核和評定,因此長期以來多沒有其他兩個階段發展的完善。在繁忙的醫療工作中,臨床教學既不能帶來有效的經濟效益,也沒有明確的量化考核目標,與績效掛鉤不明顯,因此領導教學的義務人員面對這種“額外負擔”都難以主動,積極性不高。
2 病員與醫學生總人數不成比例
為了滿足人民對知識教育日益高漲的需求,我國自21世紀以來對高等院校實行擴招。醫學院作為特殊專業的一員也實行同意的政策,因此需要參與臨床實踐的醫學生人數也不斷上漲,相應的附屬醫院或教學醫院并沒有增加,醫學生人數與所需醫院數量逐漸不成比例。而且由于全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一些疾病由原來的常見病及多發病變成目前的少發病。②隨著國家經濟的發展,臨床實踐等醫療教育資源不斷擴張,但過快的醫學生擴招是其無法趕上的,可供臨床實踐教學的病癥、病員相對不足。并且由于臨床實踐教學的時間性規定,醫學生只可能在固定的時間內持續地觀察學習,但相應的病癥、病員不一定可以與實踐同期發生,因此無法保證每個醫學生都了解到每種病例。無法了解病癥、病員的臨床癥狀,也就無法實現教學培養的目標。
3 臨床實踐期間能力訓練不足
面對每一個病癥、病員的新癥狀,由于臨床教學實踐時間、資源有限,每個實習的醫學生無法得到足夠的鍛煉機會,其檢查手法不系統有效,詢問病癥時思路不清、順序不當,以及最終病例書寫不規范,都是其臨床實踐能力訓練不足造成的。醫學生在臨床實踐中遇到的新問題新病癥,需要有足夠的時間和正確的思路,觀察歸納分析。然而目前的教學資源與學生的人數不成比例,導致資源時間分配不足,醫學生臨床思維的局限性,和其基礎、專業知識與實踐相結合不足,基本診療步驟不熟練,詢問病情時思路不清,都是當前醫學生缺乏臨床實踐訓練的表現。
4 臨床實習安排時間不合理
當今的大學畢業生面臨嚴峻的就業形勢,醫學生同樣如此。此時供他們選擇的道路主要有繼續深造、工作和待業。對于醫學生來說,繼續深造考研的學生,通常在大學進入臨床實習期初期就會將主要注意力轉移到復習備考上,從而將本專業臨床實習置于次要地位;對于即將工作的醫學生,在實習期通常都會面臨一定的就業壓力,有些學生繼續從事醫學相關工作,有些則改行從事其他行業的工作,這就需要更多的時間準備不同的考試、面試,很有可能將實習放在一邊;對于少部分對前途迷茫的醫學生,對工作和繼續深造都沒有興趣,得過且過,對臨床實習可能也置之不理。③無論哪種學生,對于臨床實習不認真,自主參與意識不強,就無法把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運用到今后的工作上去。
5 導師對臨床教學的重視程度不足
參與臨床實踐教學的醫師眾多,可能會存在一部分人不夠重視,認為教學任務與績效無關,將其當作負擔。而開展臨床實踐教學的醫院,通常都是附屬醫院或相關教學醫院,在次過程中承擔著治療和教學雙重職責,既要診治患者病癥,又要指導未來的醫生教學實踐,因此承擔的責任與相應的壓力較大,風險也較高。在時間緊任務重的情況下,引導越來越多的醫學生進行教學實踐,這也使得部分醫師對教學積極性不高,工作不夠熱情。并且當今社會醫患關系緊張,質疑聲和不信任度越來越高,導致某些患者對醫師產生了質疑,也有可能導致醫學生臨床實踐教學不順利。④參與臨床實踐教學的醫院一般都是三級以上醫院,本身醫療資源就較為緊張,無論醫師還是設備都處在高負荷運轉狀態,能夠參與教學的醫師相對不足,基本無法脫產教學,因此醫學生實習的時間性和連續性都無法得到保障。
當今社會經濟高速發展醫療科學不斷進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身體素質不斷增強,隨著我國的醫療衛生體系深化改革,對于醫師的需求量也會不斷提高。臨床實踐教學作為培養醫學生的重要一環,必須從傳統單向的教學模式轉變成多種手段結合,建立適應時代發展和科技進步的新臨床教學體系,以培養出更多的醫師人才。
注釋
① 肖毅,劉文勵.深化醫學教育改革,提高學生的臨床實踐能力[J].中國現代醫學雜志,2006(4):630-633.
② 楊燕玲,吳澤全,閆廣華,等.非直管附屬醫院臨床教學管理探索與實踐[J].西北醫學教育,2008.16(1):149-150.
③ 吳劍波,劉仰斌,敖慧斌,等.構建醫學專業教學質量監控體系的研究與實踐[J].中華醫學教育雜志,2008.28(1):13-15,35.
④ 張凌,邢淑華,高殿帥,等.關于加強和完善基礎醫學教學質量監控體系的探討[J].中華醫學教育雜志,2007.27(3):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