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宏
【關鍵詞】 剖宮產術;腹壁切口
剖宮產是目前解決難產孕婦和某些孕期合并癥孕婦分娩的一種常規處理手段[1, 2]。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醫學科學的進步, 多方社會因素的介入和剖宮產安全性的提高, 使得近年來剖宮產率大幅度升高, 但剖宮產畢竟是有損傷的手術, 在解決了上述問題的同時, 術后腹壁切口的愈合問題, 也是醫患最關心的問題, 一旦出現切口愈口不良情況, 如脂肪液化、切口感染、皮下血腫等, 它不僅使患者增加病痛, 延長住院時間, 增加費用, 同時也使臨床醫生受到困擾, 因此如何降低并發癥的出現是本院產科工作者必須面對和解決的重要問題。2008~2012年本院婦產科共診治21例剖宮產術后腹壁切口愈合不良的患者, 現將治療體會分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21例均為本院婦產科住院病例, 年齡19~41歲, 術后3~10 d發病。切口愈合不良表現為局部紅腫、硬結、有滲液、積膿、裂開等, 其中滲液15例, 裂開2例, 其他表現為積膿, 4例切口積膿患者均有體溫、脈搏變化, 白細胞增高等。
1. 2 治療方法[3] 術后3 d發現切口紅腫, 并有滲液, 局部輕擠壓使滲液排出, 油紗條引流, 待創緣肉芽新鮮后, 蝶形膠布固定;切口積膿發現后及時拆除縫線, 徹底清創, 待膿液徹底清除后, 甲硝唑液沖洗, 徹底清除壞死組織, 紗條引流3~5 d, 待滲出減少、組織血運良好, 局部應用生肌膏放于切緣, 無菌敷料固定, 根據滲出情況, 決定換藥時間, 如為切口裂開, 積極糾正并發癥, 同時行二次縫合。
2 結果
21例平均愈合時間8~14 d, 最長24 d。
3 討論
3. 1 發病原因 ①孕期腹壁脂肪易堆積, 脂肪組織血供少, 易發生液化, 滲液積于較深處不易流出并發感染;②孕期合并貧血, 或術后進食差, 情緒低落睡眠不足, 免疫力下降, 易發生切口愈合不良;③基礎疾病全身營養不良:如氨基酸缺乏使膠原合成減少, 免疫力低下對細菌易感性增加, 易使切口并發感染;④夏季溫濕度增加, 均有利于微生物生長繁殖, 切口愈合不良幾率增加;⑤產前陰道檢查次數多, 胎膜早破下生殖道細菌上行感染宮腔, 剖宮產時帶入腹壁切口, 成為條件致病菌, 使切口愈合不良;⑥縫合技術欠佳, 打結過緊或過松等缺陷也使并發癥增加;⑦手術時間長, 切口暴露時間長, 也影響切口愈合[4-6]。
3. 2 臨床診斷 本組資料顯示剖宮產后腹壁切口愈合不良有時癥狀不典型, 這就需要我們術后一定要嚴密觀察切口情況, 監測生命體征一旦發現紅腫硬結及時行彩超檢查看積液情況, 體溫升高, 脈搏快, 白細胞高, 積極尋找原因盡早發現問題, 10例切口下積膿均為筋膜下達肌層, 考慮為肌層出血止血不徹底術中未發現致繼發感染, 超聲示大范圍低回聲才診斷[7]。
3. 3 術后預防 隨著剖宮產率的大幅度提高預防腹壁切口愈合不良顯得尤為重要, 其要點為:①嚴格掌握剖宮產指征降低剖宮產率尤其應降低社會因素剖宮產, 這是減少切口并發癥的基本條件。②手術醫生要從思想上重視并發癥的出現, 提高手術質量, 術中仔細止血尤其分離肌層應輕柔防止損傷血管, 注重圍術期的細節處理, 積極糾正合并癥, 有針對性的采取預防措施促進切口愈合[8]。③產程中陰道檢查根據需要慎重選擇, 縮短手術時間減少組織暴露和損傷的機會。④術后加強與患者溝通, 對于情緒低落, 進食差, 加強做思想工作, 鼓勵進食, 同時口服維生素類藥, 這樣在一定程度上可降低切口并發癥的出現[9]。
參考文獻
[1] 高利萍.剖宮產術后21例腹壁切口愈合不良的原因及處理方法分析.中國當代醫藥, 2011, 18(6):175.
[2] 孫琳.剖宮產術后腹壁切口愈合不良的原因.中國醫學創新, 2013,6(27):61-63
[3] 張宇蓉. 13例剖宮產術后腹壁切口愈合不良的臨床分析. 中國藥物經濟學, 2012,7(2):233-235.
[4] 許秀華.剖宮產后并發癥的診治及相關因素分析.中國實用醫藥, 2009, 4(20):16-18.
[5] 代先瓊. 30例剖宮產術后腹壁切口愈合不良臨床分析與防治. 中國民族民間醫藥, 2010, 19(14):121.
[6] 陳燕.剖宮產術后腹壁切口愈合不良62例.醫學理論與實踐, 2010, 23(10):1233-1234.
[7] 陳遠麗. 20例黎族、苗族孕婦剖宮產術后腹壁切口愈合不良的體會.現代診斷與治療, 2012, 23(7):937-938.
[8] 曾韶英,范建輝,彭其才.剖宮產術后腹壁切口愈合不良臨床分析(附13例報告).贛南醫學院學報, 2010, 30(1):96-97.
[9] 譚鳳梅. 39例剖宮產術后腹壁切口愈合不良臨床分析.醫學信息(上旬刊) , 2010, 23(15):2934-2935.
[收稿日期:2014-04-1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