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永曉
【摘要】 目的 分析乳腺癌患者采用乳腔鏡輔助下乳腺癌腋窩淋巴結清掃術治療效果。方法 60例乳腺癌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對照組:采用傳統開放腋窩淋巴結清掃術治療;觀察組:采用乳腔鏡輔助下乳腺癌腋窩淋巴結清掃術治療。結果 觀察組平均手術時間、出血量、術后肛門排氣時間、術后并發癥、留置尿管時間、術后補充治療間隔時間均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 對乳腺癌患者采用乳腔鏡輔助下乳腺癌腋窩淋巴結清掃術治療安全可靠。
【關鍵詞】 乳腔鏡;乳腺癌腋窩淋巴結清掃術;乳腺癌
乳腺癌根治手術來說, 腋窩淋巴結清掃是決定手術成功的關鍵。采用傳統開放手術會對血管和神經造成損傷, 并發癥多[1]。本院對所收治的乳腺癌患者采用乳腔鏡輔助下乳腺癌腋窩淋巴結清掃術治療,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60例乳腺癌患者, 收治時間:2012年3月~2014年3月。行組織病理學檢查, 確診為乳腺癌。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組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兩組各30例。對照組:年齡27~67歲, 平均年齡(53.0±4.5)歲;體重47~63 kg, 平均體重(53.0±4.5)kg。觀察組:年齡26~66歲, 平均年齡(52.5±4.5)歲;體重46~64 kg, 平均體重(53.0±4.2)kg。比較兩組患者的體重和年齡等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收集患者病史, 行嚴格體檢, 術前進行常規血液和影像學檢查。術前行陰道和胃腸道準備, 并在術前1 d將200 ml 25.0%硫酸鎂注射液與溫開水進行調配, 并在2 h內口服進行腸道清潔。術前清潔患者的臍部和備皮以及清潔灌腸等[2]。術前30 min給患者靜脈滴注抗生素來預防感染的發生。兩組患者均采用靜吸復合全身麻醉。
對照組:采用開放手術治療。
觀察組:采用乳腔鏡輔助下乳腺癌腋窩淋巴結清掃術治療, 如下。
采用靜脈全麻插管, 患者處于仰臥且患側肩關節向外展, 肘部屈曲。采用200 ml生理鹽水+200 ml蒸餾水+2%利多卡因20 ml+0.5 mg腎上腺素所組成的脂肪溶解液, 在患者腋窩多點分層次注入溶解液[3]。在10 min后, 從患者的腋窩下方腋中線乳頭水平上方戳孔1 cm, 然后插入抽吸管, 吸完所溶解的脂肪。之后在腋窩處注入壓力為8~10 mm Hg(1 mm Hg=0.133 kPa)氣體, 建立好空間。在乳腔鏡下則能夠看見蜘蛛網樣的纖維間隔, 將肋間臂神經和腋靜脈以及胸長神經等解剖出, 使用電剪將附著的淋巴結和脂肪清除, 并清掃深層的脂肪淋巴結組織, 最后將清除的組織通過套筒孔取出。并采用蒸餾水沖洗患者腋窩, 然后放置引流管, 并加壓包扎, 避免發生下積液。術后使用抗生素進行預防感染, 同時鼓勵患者盡早下床活動和盡早飲食。
1. 3 統計學方法 數據采用SPSS19.0軟件處理, 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 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術中情況比較 觀察組:感覺異常1例、患肢麻木1例, 并發癥發生率為6.67%。對照組:感覺異常2例、患肢麻木2例、患肢上臂功能障礙1例, 并發癥發生率為16.67%。詳見表1。
2. 2 兩組患者術后情況比較 觀察組:切口異常:切口液化1例、切口感染1例, 發生率為6.67%。對照組:切口異常:切口液化2例、切口感染4例, 發生率為20.00%。兩組進行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3 討論
乳腺癌治療中乳腺癌腋窩淋巴結清掃術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內容。目前國內外已經有很多的專家將其用于治療惡性腫瘤患者。由于傳統開放術操作較為復雜, 且發生的并發癥較多。近年來, 在臨床采用乳腔鏡輔助下乳腺癌腋窩淋巴結清掃術治療的情況逐漸增多。采用乳腔鏡輔助下乳腺癌腋窩淋巴結清掃術治療。隨著時間和經驗地不斷積累, 節約了手術時間。這主要因為使用了較為先進的切開和止血器械, 進而減少了傳遞器械和止血以及縫合等步驟, 進而縮短了手術時間。術中患者出血少主要是因為使用先進的手術器械, 比如超聲刀等, 其能夠在切割組織時止血。傳統手術, 其切口大和采用電刀則出現術后切口液化等情況較為明顯。此外, 傳統手術發生切口感染等情況較多, 但是乳腔鏡則能夠較好的避免此情況發生。由于傳統手術患者的失血量較多, 且血容量減少, 進而使得交感神經變得興奮, 對胃腸蠕動造成影響, 進而使得腸和腸系膜血管出現收縮, 轉移出較多的血液到其心臟和腦等部位, 很容易出現電解質紊亂情況, 對胃腸蠕動和營養吸收等功能恢復產生一定的不利影響。經過此次研究發現, 觀察組的平均手術時間和出血量以及術后肛門排氣時間、術后并發癥、留置尿管時間均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
參考文獻
[1] 顏奇志,王立志,柳朝暉,等.乳腔鏡輔助下乳腺癌腋窩淋巴清掃與傳統開放手術術后并發癥的比較分析.中國醫藥指南, 2010, 8(22):47-48.
[2] 柳朝暉.乳腔鏡下乳腺癌腋窩淋巴清掃的臨床意義.中國現代醫生, 2010,6(16):158.
[3] 丁波泥,李小榮,陳道瑾,等.乳腺癌乳腔鏡腋窩淋巴結清掃術與常規手術的比較.中國微創外科雜志, 2010(12):1063-1065.
[收稿日期:2014-04-03]endprint
【摘要】 目的 分析乳腺癌患者采用乳腔鏡輔助下乳腺癌腋窩淋巴結清掃術治療效果。方法 60例乳腺癌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對照組:采用傳統開放腋窩淋巴結清掃術治療;觀察組:采用乳腔鏡輔助下乳腺癌腋窩淋巴結清掃術治療。結果 觀察組平均手術時間、出血量、術后肛門排氣時間、術后并發癥、留置尿管時間、術后補充治療間隔時間均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 對乳腺癌患者采用乳腔鏡輔助下乳腺癌腋窩淋巴結清掃術治療安全可靠。
【關鍵詞】 乳腔鏡;乳腺癌腋窩淋巴結清掃術;乳腺癌
乳腺癌根治手術來說, 腋窩淋巴結清掃是決定手術成功的關鍵。采用傳統開放手術會對血管和神經造成損傷, 并發癥多[1]。本院對所收治的乳腺癌患者采用乳腔鏡輔助下乳腺癌腋窩淋巴結清掃術治療,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60例乳腺癌患者, 收治時間:2012年3月~2014年3月。行組織病理學檢查, 確診為乳腺癌。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組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兩組各30例。對照組:年齡27~67歲, 平均年齡(53.0±4.5)歲;體重47~63 kg, 平均體重(53.0±4.5)kg。觀察組:年齡26~66歲, 平均年齡(52.5±4.5)歲;體重46~64 kg, 平均體重(53.0±4.2)kg。比較兩組患者的體重和年齡等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收集患者病史, 行嚴格體檢, 術前進行常規血液和影像學檢查。術前行陰道和胃腸道準備, 并在術前1 d將200 ml 25.0%硫酸鎂注射液與溫開水進行調配, 并在2 h內口服進行腸道清潔。術前清潔患者的臍部和備皮以及清潔灌腸等[2]。術前30 min給患者靜脈滴注抗生素來預防感染的發生。兩組患者均采用靜吸復合全身麻醉。
對照組:采用開放手術治療。
觀察組:采用乳腔鏡輔助下乳腺癌腋窩淋巴結清掃術治療, 如下。
采用靜脈全麻插管, 患者處于仰臥且患側肩關節向外展, 肘部屈曲。采用200 ml生理鹽水+200 ml蒸餾水+2%利多卡因20 ml+0.5 mg腎上腺素所組成的脂肪溶解液, 在患者腋窩多點分層次注入溶解液[3]。在10 min后, 從患者的腋窩下方腋中線乳頭水平上方戳孔1 cm, 然后插入抽吸管, 吸完所溶解的脂肪。之后在腋窩處注入壓力為8~10 mm Hg(1 mm Hg=0.133 kPa)氣體, 建立好空間。在乳腔鏡下則能夠看見蜘蛛網樣的纖維間隔, 將肋間臂神經和腋靜脈以及胸長神經等解剖出, 使用電剪將附著的淋巴結和脂肪清除, 并清掃深層的脂肪淋巴結組織, 最后將清除的組織通過套筒孔取出。并采用蒸餾水沖洗患者腋窩, 然后放置引流管, 并加壓包扎, 避免發生下積液。術后使用抗生素進行預防感染, 同時鼓勵患者盡早下床活動和盡早飲食。
1. 3 統計學方法 數據采用SPSS19.0軟件處理, 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 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術中情況比較 觀察組:感覺異常1例、患肢麻木1例, 并發癥發生率為6.67%。對照組:感覺異常2例、患肢麻木2例、患肢上臂功能障礙1例, 并發癥發生率為16.67%。詳見表1。
2. 2 兩組患者術后情況比較 觀察組:切口異常:切口液化1例、切口感染1例, 發生率為6.67%。對照組:切口異常:切口液化2例、切口感染4例, 發生率為20.00%。兩組進行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3 討論
乳腺癌治療中乳腺癌腋窩淋巴結清掃術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內容。目前國內外已經有很多的專家將其用于治療惡性腫瘤患者。由于傳統開放術操作較為復雜, 且發生的并發癥較多。近年來, 在臨床采用乳腔鏡輔助下乳腺癌腋窩淋巴結清掃術治療的情況逐漸增多。采用乳腔鏡輔助下乳腺癌腋窩淋巴結清掃術治療。隨著時間和經驗地不斷積累, 節約了手術時間。這主要因為使用了較為先進的切開和止血器械, 進而減少了傳遞器械和止血以及縫合等步驟, 進而縮短了手術時間。術中患者出血少主要是因為使用先進的手術器械, 比如超聲刀等, 其能夠在切割組織時止血。傳統手術, 其切口大和采用電刀則出現術后切口液化等情況較為明顯。此外, 傳統手術發生切口感染等情況較多, 但是乳腔鏡則能夠較好的避免此情況發生。由于傳統手術患者的失血量較多, 且血容量減少, 進而使得交感神經變得興奮, 對胃腸蠕動造成影響, 進而使得腸和腸系膜血管出現收縮, 轉移出較多的血液到其心臟和腦等部位, 很容易出現電解質紊亂情況, 對胃腸蠕動和營養吸收等功能恢復產生一定的不利影響。經過此次研究發現, 觀察組的平均手術時間和出血量以及術后肛門排氣時間、術后并發癥、留置尿管時間均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
參考文獻
[1] 顏奇志,王立志,柳朝暉,等.乳腔鏡輔助下乳腺癌腋窩淋巴清掃與傳統開放手術術后并發癥的比較分析.中國醫藥指南, 2010, 8(22):47-48.
[2] 柳朝暉.乳腔鏡下乳腺癌腋窩淋巴清掃的臨床意義.中國現代醫生, 2010,6(16):158.
[3] 丁波泥,李小榮,陳道瑾,等.乳腺癌乳腔鏡腋窩淋巴結清掃術與常規手術的比較.中國微創外科雜志, 2010(12):1063-1065.
[收稿日期:2014-04-03]endprint
【摘要】 目的 分析乳腺癌患者采用乳腔鏡輔助下乳腺癌腋窩淋巴結清掃術治療效果。方法 60例乳腺癌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對照組:采用傳統開放腋窩淋巴結清掃術治療;觀察組:采用乳腔鏡輔助下乳腺癌腋窩淋巴結清掃術治療。結果 觀察組平均手術時間、出血量、術后肛門排氣時間、術后并發癥、留置尿管時間、術后補充治療間隔時間均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 對乳腺癌患者采用乳腔鏡輔助下乳腺癌腋窩淋巴結清掃術治療安全可靠。
【關鍵詞】 乳腔鏡;乳腺癌腋窩淋巴結清掃術;乳腺癌
乳腺癌根治手術來說, 腋窩淋巴結清掃是決定手術成功的關鍵。采用傳統開放手術會對血管和神經造成損傷, 并發癥多[1]。本院對所收治的乳腺癌患者采用乳腔鏡輔助下乳腺癌腋窩淋巴結清掃術治療,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60例乳腺癌患者, 收治時間:2012年3月~2014年3月。行組織病理學檢查, 確診為乳腺癌。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組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兩組各30例。對照組:年齡27~67歲, 平均年齡(53.0±4.5)歲;體重47~63 kg, 平均體重(53.0±4.5)kg。觀察組:年齡26~66歲, 平均年齡(52.5±4.5)歲;體重46~64 kg, 平均體重(53.0±4.2)kg。比較兩組患者的體重和年齡等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收集患者病史, 行嚴格體檢, 術前進行常規血液和影像學檢查。術前行陰道和胃腸道準備, 并在術前1 d將200 ml 25.0%硫酸鎂注射液與溫開水進行調配, 并在2 h內口服進行腸道清潔。術前清潔患者的臍部和備皮以及清潔灌腸等[2]。術前30 min給患者靜脈滴注抗生素來預防感染的發生。兩組患者均采用靜吸復合全身麻醉。
對照組:采用開放手術治療。
觀察組:采用乳腔鏡輔助下乳腺癌腋窩淋巴結清掃術治療, 如下。
采用靜脈全麻插管, 患者處于仰臥且患側肩關節向外展, 肘部屈曲。采用200 ml生理鹽水+200 ml蒸餾水+2%利多卡因20 ml+0.5 mg腎上腺素所組成的脂肪溶解液, 在患者腋窩多點分層次注入溶解液[3]。在10 min后, 從患者的腋窩下方腋中線乳頭水平上方戳孔1 cm, 然后插入抽吸管, 吸完所溶解的脂肪。之后在腋窩處注入壓力為8~10 mm Hg(1 mm Hg=0.133 kPa)氣體, 建立好空間。在乳腔鏡下則能夠看見蜘蛛網樣的纖維間隔, 將肋間臂神經和腋靜脈以及胸長神經等解剖出, 使用電剪將附著的淋巴結和脂肪清除, 并清掃深層的脂肪淋巴結組織, 最后將清除的組織通過套筒孔取出。并采用蒸餾水沖洗患者腋窩, 然后放置引流管, 并加壓包扎, 避免發生下積液。術后使用抗生素進行預防感染, 同時鼓勵患者盡早下床活動和盡早飲食。
1. 3 統計學方法 數據采用SPSS19.0軟件處理, 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 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術中情況比較 觀察組:感覺異常1例、患肢麻木1例, 并發癥發生率為6.67%。對照組:感覺異常2例、患肢麻木2例、患肢上臂功能障礙1例, 并發癥發生率為16.67%。詳見表1。
2. 2 兩組患者術后情況比較 觀察組:切口異常:切口液化1例、切口感染1例, 發生率為6.67%。對照組:切口異常:切口液化2例、切口感染4例, 發生率為20.00%。兩組進行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3 討論
乳腺癌治療中乳腺癌腋窩淋巴結清掃術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內容。目前國內外已經有很多的專家將其用于治療惡性腫瘤患者。由于傳統開放術操作較為復雜, 且發生的并發癥較多。近年來, 在臨床采用乳腔鏡輔助下乳腺癌腋窩淋巴結清掃術治療的情況逐漸增多。采用乳腔鏡輔助下乳腺癌腋窩淋巴結清掃術治療。隨著時間和經驗地不斷積累, 節約了手術時間。這主要因為使用了較為先進的切開和止血器械, 進而減少了傳遞器械和止血以及縫合等步驟, 進而縮短了手術時間。術中患者出血少主要是因為使用先進的手術器械, 比如超聲刀等, 其能夠在切割組織時止血。傳統手術, 其切口大和采用電刀則出現術后切口液化等情況較為明顯。此外, 傳統手術發生切口感染等情況較多, 但是乳腔鏡則能夠較好的避免此情況發生。由于傳統手術患者的失血量較多, 且血容量減少, 進而使得交感神經變得興奮, 對胃腸蠕動造成影響, 進而使得腸和腸系膜血管出現收縮, 轉移出較多的血液到其心臟和腦等部位, 很容易出現電解質紊亂情況, 對胃腸蠕動和營養吸收等功能恢復產生一定的不利影響。經過此次研究發現, 觀察組的平均手術時間和出血量以及術后肛門排氣時間、術后并發癥、留置尿管時間均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
參考文獻
[1] 顏奇志,王立志,柳朝暉,等.乳腔鏡輔助下乳腺癌腋窩淋巴清掃與傳統開放手術術后并發癥的比較分析.中國醫藥指南, 2010, 8(22):47-48.
[2] 柳朝暉.乳腔鏡下乳腺癌腋窩淋巴清掃的臨床意義.中國現代醫生, 2010,6(16):158.
[3] 丁波泥,李小榮,陳道瑾,等.乳腺癌乳腔鏡腋窩淋巴結清掃術與常規手術的比較.中國微創外科雜志, 2010(12):1063-1065.
[收稿日期:2014-04-0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