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志學
隨著科學的進步、社會的發展,信息技術的應用日益普及,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把人類社會帶入了一個嶄新的信息時代,它已對我們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學習方式及思維方式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今天的學生將是21世紀的主人,掌握信息技術基礎知識和操作技能是他們應具有的基本素質。作為信息技術課教師,不僅要使學生掌握信息技術基礎知識和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為其他學科更好地開展多媒體教學提供良好的技術基礎,使信息技術更好地滲透到學科教學中。
當前,高中的信息技術教育存在諸多不良因素。①由于社會環境和家庭經濟狀況的不同以及在學習興趣方面的差異,導致計算機基礎知識水平參差不齊。班上有的學生從小學就開始使用電腦,現在對電腦的基本操作已經達到了非常熟練的程度,然而也有個別的學生在進學校學生機房之后才是第一次見到真正的電腦。這兩種層次的學生在一個教學班里,給教學帶來些什么樣的困難是可想而知的。②信息技術課的課時有限,課程所覆蓋的內容有限。在有限的課時和有限的教學內容里,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是相當困難的。③信息技術課教材的設計,也是教學的一大困難。現在有的高中信息技術教材,基本上沒有考慮到學生學習的連貫性,教材一律從基礎知識和計算機的基礎操作講起,重復了學生小學、初中的信息技術知識的學習內容,從而引起一些學生的厭惡、不屑情緒,給教育效果帶來不良影響。
為了提高課堂整體教學效率,可以將“微課程”引入信息技術教育課堂。“微課程”是指按照新課程標準及教學實踐要求,以視頻為主要載體,記錄教師在課堂內外教育教學過程中圍繞某個知識點(重點、難點、疑點)或教學環節而開展的精彩教與學活動全過程。在微課中,教學視頻是核心組成內容,時間一般為5分鐘~8分鐘,最長不宜超過10分鐘,教學時間較短。對于學生而言,他們有更多的時間自主探究,討論交流,從而獲得更好的學習效果。相對于較寬泛的傳統課堂,“微課”教學內容較少、問題聚集,主題突出,這樣也有利于學生進行選擇性學習。對于計算機基本操作比較熟悉的學生來說,他們獲得的不再是重復而又煩瑣的信息,需經過一番思索才能達到教學目標,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動力。對于基礎差的學生,他們也有足夠的時間通過自主探究來滿足求知欲。
將“微課程”引入信息技術教學,不僅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和學習方式,還為學生提供了一個自主學習,進行探究性學習的平臺,從而提高課堂整體教學效率。
(河北冀州市中學現代教育技術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