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文斌
[摘 要]當今社會是信息主宰的社會,信息無孔不入。擔負著未來人才培養重任的大學校園對合格的信息技術人員的教育責無旁貸。根據時代對計算機技術的要求,通過分析目前學校的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現狀,提出全新的分層教學+微課程輔助學習的教學模式,從研究內容、研究目標到研究特色思考,以期進一步提高學校的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質量,為學生后續課程的學習及社會的需要打下良好的信息技術應用的基礎和提供必要的自身深入學習信息技術的提供基本條件。
[關鍵詞]計算機基礎課程 微課程 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TP31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6)19-0226-01
The design experiment of computer basic course in University
Wu Wenbin
(Bei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N10 Xitucheng Road, Haidian District, Road ,100083)
[Abstract]In todays society is the information society dominated by information, get in by every opening. Shouldering the task of training talents for the future of the university campus of qualifie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personnel education be ones unshirkable responsibility.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 of the era of computer technology, through the analysis at present the university computer foundation curriculum teaching present situation proposed new hierarchical teaching + micro auxiliary course learning teaching mode, from the research contents, research target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inking, in order to further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basic courses of computer in our school, the 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for the students to follow a course of study and social need and lay a good foundation and provide necessary in-depth study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provides the basic conditions.
[Key words]Computer based curriculum micro curriculum reform
1 引言
計算機技術飛速發展,知識更新步伐加快,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需要不斷建設和改革才能跟上這快節奏的時代和課程的要求。目前,我校的計算機基礎課程的建設和改革一直在不斷進行,前些年根據學生不同的學習起點,進行過分層教學改革,具體實施采取大一新生入學伊始,對學生的計算機水平進行摸底,達到合格成績的學生可允許免修本門課程,并取得本課程相應的學分;同時,根據現有的教學資源,對合格分數以下的同學開展教學并組織考核。分層教學是針對學生所掌握的計算機基礎知識的實際情況開展的因材施教,此教學模式具有一定的優勢。但隨著社會及計算機技術的高速發展,為適應教學、學習及就業的需求,還需要對該兩級教學模式進行必要的補充及改進,以滿足我校研究型大學本科生對計算機基礎知識的需要。
2.研究內容
搭建全新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的微教學平臺,并建立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的“微課程”學習資源包。主要分為以下幾步:
首先,對“微課程”進行相關的理論研究,梳理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內容,然后結合課程內容特點分析研究其“微課程”的可行性。
其次,結合之前的“微課程”理論,以及對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內容的分析結果,總結出其設計原則。
再次,在此設計原則基礎上,構筑微課程整體框架模型和模式。
最后,開展教學內容設計,知識點的提取,微課程的設計及制作,及最終素材的集成,并提出該“微課程”與課堂教學的整合方案等。
3 研究目標
提出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的微課原則和微課模式,利用微課程這一全新的教育模式對大學生計算機基礎知識進行一個全面、具體、有針對性的知識點梳理和講解,構建一個集課程設計、教學內容于一體的,并且可以運行在手機、PAD及臺式機等平臺上的,能夠隨時隨地、利用點滴時間進行學習的全新的教學輔助學習平臺,以支持移動學習、混合學習、碎片化學習及翻轉學習等多種個性化的學習方式。
4 解決的問題
當今世界信息技術飛速發展,分層教學的開展,經過近十年的教學實踐,證明這確實是解決新入學學生由于來源、地域、水平等的計算機基礎知識實際差異的很好的途徑,也是開展因材施教教學的好方法。但同時,由于教學資源的限制,一直進行的是兩級分層,這就造成了分層過粗引起的免修學生的部分知識點欠缺和少數非免修學生又感覺教材的滯后性而“吃不飽”以及現實中計算機技術飛速發展所帶來的知識更新加快而使部分學生學習吃力等矛盾現象的存在。這些都會對學生后續課程的學習及教學質量的提高帶來嚴重影響。因此需要在現有分層教學基礎上再進一步改革和補充。
5 “微課程”主要特色
網絡是當今知識學習和補充的最便捷有效的途徑。隨著手機、電腦等移動終端的普及以及當今“微時代”的特點,在微時代與信息化教育融合下,“微時代”正以微課程的形式進軍教育事業。學生可“隨時隨地,隨需隨取”利用微課程進行“充電”。因此,在現有兩級分層教學的基礎上,梳理出教學中的重要知識點,與微課程相結合,利用微課程進行輔助教學與知識點補充,提出分層教學+微課程輔助學習的全新的教學模式。這樣,可以補充學生某些知識點的欠缺,而且通過這種精彩短小、應用靈活的微課程可以抓住學生對學習的興趣補充學習,使學生在短時間內集中注意力,完全吸收所學知識點,更可以達到“隨時隨地,隨需隨取”的自主學習狀態,使學生對信息化教育資源的使用更為高效,為學生提供一種更加聚焦的學習體驗,迎合了當今社會快節奏的生活和學習方式,有助于提升網絡時代教師的信息化教學和教研能力,促進教師專業化創新發展的創新途徑,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教學質量,跟上時代教育步伐。總之,項目特點集微課程設計、隨身性、全新的分層教學+微課程輔助學習的教學模式于一身。
6 總結
通過對目前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現狀分析,明確開展該課程教學改革勢在必行。根據微課程特點深入研究設計手機微信版,搭建出一個以微信為平臺的訂閱號來為學生提供課程服務;提出全新的分層教學+微課程輔助學習的教學模式,為提高我校的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質量而努力。
參考文獻
1. 熊開武,小學信息技術微課程的設計與應用研究,寧波大學,2014年6月5日
2.黃孟遙,計算機應用基礎微課程的設計與開發,湖南師范大學,201204090092, 2014年5月
3. 蔡躍,《微課程設計與制作教程》,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中國科技博覽2016年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