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 力 李 健 滕小艷
(廣西科技大學 汽車與交通學院,廣西 柳州545006)
改革開放三十六年來,我國的經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與國家提出的“科技興國”、“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強國戰略”等等一系列政策方針密不可分,科技文化創新是我國處于強國之列的必然動力。 而研究生教育作為國家創新發展的重要力量,與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結合最為緊密[1],承擔著培養高層次人才、創造高水平科研成果、提供高水平社會服務的重任。近十多年來,我國研究生教育規模迅猛發展,已成為世界研究生教育大國,但研究生培養中如何更加突出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更加突出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培養,更加突出科教結合和產學結合, 為提高國家創新力和國際競爭力提供有力支撐,為建設人才強國和人力資源強國提供堅強保證[2]等問題得到了廣泛的關注和研究。 然而,目前國內大多數高校的研究生教學普遍存在課程學習與課題研究嚴重脫節的問題。 為此,本文提出將課程學習與課題研究協同進行的培養方法。學生在課題研究中,同步進行課程學習,學習積極性更高且更有針對性,能快速掌握一定的理論知識,又有一定工程經驗,成為能同時應用理論知識和技術手段解決實際工程問題的復合型技術人才。
傳統的研究生培養過程一般分為兩個階段[3],第一階段為課程學習階段,這個階段一般要延續一年,主要學習包括英語、思想政治、專業基礎課程等,雖說較大學期間的課程更有理論深度,老師在教學上也更加靈活,但由于沒有具體的課題項目作為背景,學生對未來具體研究的內容尚無清晰的認識或知之甚少,使得課程學習的意義黯然失色且無法把握知識重點。
研究生的擴招,使得原本是精英教育的高校研究生教育,變得大眾化了[4],如本科教育一樣,我國高校研究生教育也一定程度復制了中小學應試教育的模式[5],研究生主要以從事科學研究為主,所設置的課程除能夠為其后續的科研提供堅實的理論基礎以外,還需要涉及到較為專業的專業課程。通過調研發現,研究生的多數課程為必修課,其涉及的面泛而不精。
第二個階段為課題研究階段, 學生和導師在交流后確定研究方向,學生通過查閱、收集相關資料對課題的基本情況、國內外研究動態、研究方法有一個大致的認識后,在導師的指導下確定課題的研究主線,隨后對課題進行具體研究,最后完成相應任務并獲得學位。在這個過程中,由于前期理論學習的盲目性,使學生在解決課題研究的具體問題時,出現理論知識儲備不足、準備時間倉促等問題。 這時,再進行針對性的理論補充就將課題研究的時間周期大大拉長,甚至造成因時間急促而使得論文質量大打折扣的現象。
針對上述研究生課程設置與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本文提出課程學習與項目式培養協同進行的模式, 將兩者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學生在完成科研的同時,同步進行課程的自由選擇及學習,充分利用兩者的相互促進作用,在科研中促進理論的深化,在理論中需找科研難點的理論支撐,兩者相得益彰。
任何培養模式都是以學生為中心,為學生服務的[6],所以推進研究生教育的改革,必須尋找新途徑、新方法,真正實現從研究生教育大國邁向世界研究生教育強國。 該模式是將傳統的一分為二的學、研模式變為真正的合二為一的學研模式。
第一步,研究生復試后,學校及時組織學生進行學前教育,例如專業介紹會,導師見面會等等,讓學生提前了解本學校本專業的導師構成、研究方向以及該研究方向所需的知識儲備、研究方向的前景、導師對學生的要求等。新生在入學前就能根據自身情況與導師進行深入的交流, 代替通過詢問學長或者與導師發郵件等效果比較差的交流途徑,使溝通方式更加及時、順暢。 學生在入學前就能夠與導師充分交流、溝通,可以使研究生利用入學前的空檔時間對相應知識進行學習,從而為進入課題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礎,也可以有效避免學習的盲目性。
第二步,學生入學后,應該快速投入到課題的研究中來,從最基本的如查閱資料等做起。同時,學校需提供更加靈活的選課機制,要求導師就本課題組研究所需的理論知識上報三門以上的課程需求,然后根據每位導師上報情況對課程資源進行整合。 當然,考慮到導師研究的方向相差甚遠而導致不同導師的理論系統也相差甚遠的問題,學校在研究生導師課題這方面,應該突出本學校的特色,使導師的研究方向更加集中,避免泛而不精,也可以使導師間的資源得到合理利用。 此外,學校可取消研究生選擇課程時的年級限制,學生可根據項目研究的內容和進度對課程進行自由選擇,進行分散學習,避免了傳統集中在第一個學年而效果較差的狀況。
第三步,由于學生的培養有了更大的自由度,需要導師充分發揮把關和引導的作用。學生需按照項目時間節點要求向導師報告研究進展,導師對研究中涉及到的關鍵技術難點為學生進行詳細的解答。 通過導師引導、學生主動的互動模式,既促進項目的順利開展,又使學生能最終完成規定的學習任務。
在入學前就完成對本專業研究方向的基本了解,通過與導師交流確立雙向選擇關系;在入學后,采取課程學習與項目式培養協同進行的培養方式。 研究生在進行課題研究的同時,靈活的課程學習為其提供具有針對性的理論補充。 在導師統攬全局、把握方向和引導的作用下,學生能快速掌握課題實施方法,并順利完成任務,其自身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溝通能力和自學能力也得到相應發展。 此種培養方式可以為研究生培養模式提供一種參考, 對培養出具有創新性、實踐性、能處理實際問題能力的優秀研究生有一定促進作用。
[1]王柯敏.當前開展研究生教育綜合改革需要做好的幾項工作[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3,11:1-5.
[2]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關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見[EB/OL]..http://www.chinadegrees.cn/xwyyjsjyxx/shggtq/277660.shtml.2013-03-22.
[3]王鋒,范江瑋,劉美全.研究生項目式培養方法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4,17:269-270.
[4]趙萬里,陳建.談當前高校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問題[J].教育教學論壇,2014,19:31-32.
[5]張詩佳,陳皓立.論高校研究生創新能力的培養[N].山西青年報,2014-04-20(004).
[6]陽鈴.英國“以學生為中心”的高校教學質量建設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