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買提依明·祖農 田新民 李厚銳
摘要:了解我國企業員工收入變化趨勢以及影響因素,對企業的投資和經營決策以及我國收入分配改革來說有著重要意義。文章以2003年~2011年我國上市公司為樣本,對員工收入及其影響因素進行實證分析。從均值來看,我國上市公司員工收入(或成本)每年平均增長率為5.18%。回歸結果表明,所有權性質、控股股東持股比例、公司所屬地區、公司盈利能力、財務狀況以及規模等對員工收入有顯著影響。
關鍵詞:員工收入;所有權性質;公司特征
一、 引言
員工成本、原材料成本以及稅收成本是企業生產過程中的主要成本,是企業生產經營決策中首要考慮的因素。“成本”是個相對概念,例如,從員工角度來講是薪酬收入,而從雇主(或股東)角度來講確實是一種工資成本,因此了解我國企業員工收入變化趨勢以及影響因素,既為我國收入分配改革提供寶貴的參考數據,也在企業的投資和經營決策中起到重要作用。
在學術界,往往從股東角度討論和研究企業相關問題,雖然其他相關方起碼還有員工和政府。顯然,沒有企業的資產就沒有就業崗位(員工),也沒有政府的財政收入,不過反之亦然,三者關系是密不可分的,因為公司的本質是契約。另外,從企業現金流的分配優先順序中也可以看出公司其他相關方的至關重要性。根據公司法,在企業內部收入分配過程中,員工是最優先的,其次是政府(稅收)和債權人,最后才是股東。
國內外在員工收入方面的研究和文獻較少,這里簡短地介紹主要研究發現。Boycko等(1996)研究發現,政府官員通過國有企業來解決社會就業問題,從而使得國有企業通常存在超額雇員的現象。錢穎一(1999)指出,由于國有企業所有者缺位,很容易被內部人控制,將企業剩余收益據為己有,也可能支付更高工資,與職工結盟。國內的相關實證研究結果表明,國有企業相比非國有企業雇傭了更多的員工,而且國有企業工資率更高,從而勞動力成本更高(曾慶生、陳信元,2006),然而薛云奎、白云霞(2008)認為冗余雇員降低了平均工資率,因而并沒有讓國有企業承擔更多的勞動力成本。在工資方面,邢春冰(2007)指出,經濟轉型的不同時期,國有部門和非國有部門之間在員工教育回報率方面存在顯著差異。張車偉和薛欣欣(2008)研究結果表明,國有部門工資優勢主要取決于人力資本優勢(教育程度、工作經驗以及年齡等),在國有部門中高知識高技能人員的工資低于非國有部門,而低技能人員的工資高于非國有部門,在國有企業中存在“共享式”工資現象。陸正飛等(2012)認為,由于經營目標、獲得資源的便利性以及內部人控制問題等,導致國有企業支付了更高的工資。方軍雄(2011)發現,由于工資剛性和工資收入的業績敏感性特征,我國上市公司的員工收入比重呈現逐年上升趨勢,員工收入比重與公司的技術構成和公司治理等因素有關。
從上述文獻中可以看出,在員工收入方面還未得出一致的結論,有的文獻從員工數量分析,有的文獻則從工資水平角度分析,而從全體員工收入角度分析則較少,而且企業的員工人數和工資水平在很多情況下是同時內生決定的。因此,本文將從“員工總收入”(包括工資水平和員工數量)角度來考察所有權性質、控股股東持股比例、公司所屬地區以及一些公司特征變量對員工收入的影響。
二、 研究設計
1. 研究模型。本文以我國A股上市公司為研究樣本,主要分析和討論員工收入的影響因素,為此采用以下多元回歸模型:
EI=?茁0+?茁iSOE+?茁iSlare+?茁iROE+?茁iLev+?茁iLnsize+?茁i?撞INi+?茁i?撞Yi+?著
2. 變量的定義。為了不同規模的企業之間員工收入的可比性,本文分別采用胡奕明(2013)的方法,通過單位資產上的員工收入對員工收入(EI)進行計量。單位資產上的員工收入(EI)是當期薪酬總額與“期初總資產”之比,其中,“當期薪酬總額”=“企業當期為職工支付的現金”+(“企業期末應付職工薪酬”-“企業期初應付職工薪酬”)。另外,采用“企業當期為職工支付的現金”與“期初總資產”之比作為另一個員工收入的替代變量(EI2)進行穩健性檢驗。
先前研究(曾慶生、陳信元,2006;薛云奎、白云霞,2008;陸正飛等,2012等)表明國有企業和非國有企業之間在員工數量或工資水平上存在顯著差異,因此本文首先考擦的一個關鍵變量為SOE,SOE代表國有企業,若實際控制人為政府部門則取值為1,否則為0。
Jensen和M-eckling(1976)指出,隨著控股股東持股比例減少,控股股東與外部股東之間代理成本會上升,同時股東與債權人之間的代理成本也會增加,這會影響控股股東的效用函數,從而影響企業利潤最大化的目標或效率。Share代表控股股東持股比例,本文采用直接控股股東持股比例進行計量。
不同經濟地區由于在基礎設施、國家相關政策、經濟制度環境以及自然環境(資源與人口)等方面有所不同,因而企業的運作方式、經營成本與開支等均可能有較大差異。 East代表東部經濟區,若公司注冊地屬于我國東部的12個省或直轄市(北京、天津、河北、遼寧、上海、江蘇、浙江、福建、山東、廣東、廣西、海南)則取值為1,否則為0。
ROE為凈資產回報率,代表企業的盈利能力,企業盈利能力越好,員工創造的價值也越高。Lev為資產負債率,代表企業的財務狀況,資產負債率越高說明企業存在財務困境,因而影響企業的支付能力和員工人數。大型公司可以享受規模經濟和市場力量的好處,因此控制了企業規模效應,Lnsize為企業年末總資產的自然對數。
最后還有21個行業(IN)和9個年度(Year)虛擬變量,來控制不同行業和年份的之間的差異。
3. 樣本數據。研究樣本為在滬深股票交易所上市的非金融類A股上市公司,樣本取自2003年~2011年,共9年,來自CSMAR數據庫。剔除了變量值為空缺和金融行業的樣本,剔除年末所有者權益為負的樣本,而且對每個連續變量的1%極高值和極低值進行刪除,得到最終樣本為12 017個。相關統計分析在Stata12.0中進行。
三、 描述性分析
1. 員工收入變化情況。為了分析員工收入的變化情況,表1提供了年度的單位資產上的員工收入以及樣本分布情況。
從表1中可以看出,在2003年~2011年期間,單位資產上的員工收入平均值,從2003年的4.82%增長到2011年的7.17%,每年平均增長率為5.18%。單位資產上的員工現金收入也非常相似,每年平均增長率為5.25%。另外,樣本數量呈現增長趨勢,這跟我國資本市場近期快速擴增的事實有關。
2. 描述性統計。相關連續變量的描述性統計結果見表2。從表中可以看出,單位資產上員工收入和單位資產上的員工現金收入均值分別為6%和5.9%(由于每個年度中的樣本數量不同,總樣本的均值和每個年度均值的平均值有所差異),方差分別為0.044和0.043。另外,控股股東持股比例、凈資產回報率以及資產負債率的均值分別為38.9%、6.7%、47.2%。從變量最小和最大值中可以看出,所有相關變量值都在合理范圍內,未出現異常值。
四、 員工收入的影響因素分析
1. 回歸結果分析。員工收入影響因素回歸結果見表3。從表中可以看出,員工收入(模型1)與啞變量SOE(國有企業)有顯著正相關關系,說明國有企業的員工收入比非國有企業的高,這跟先前研究發現的國有企業有更高的工資水平、更多的員工數量這一事實相符(曾慶生、陳信元,2006;薛云奎、白云霞,2008;陸正飛等,2012)。員工收入與Share(控股股東持股比例)呈現顯著正相關,這表明,隨著控股股東持股比例的增加,員工收入也會增加。隨著控股股東持股比例的增加,企業內部代理問題將會減少,從而可以提高企業效率(Jensen & Meckling,1976),企業效率的提高可以帶動員工效率的提高,從而增加了員工收入。員工收入與East(東部地區)有正相關,這說明,相比中西部地區的企業,東部地區企業的員工收入較高,這跟我國區域經濟差異這一事實相符。相比中西部地區,東部地區企業較多,員工需求較高,而且員工生活成本較高,因此員工收入也較高。
另外,ROE(凈資產回報率)與員工收入正相關,這說明企業盈利能力越好,員工收入也越高。Lev(資產負債率)與員工收入負相關,這說明財務狀況越差,員工收入越少。Lnsize與員工收入負相關,這里存在兩種可能性,單位資產上員工收入在員工收入相同的情況下隨著資產增加而減少,另一種是資產設備投入在某種意義上可以取得勞動力。
最后,在模型2中,員工現金收入(EI2)相關的回歸結果與員工收入(模型1)完全相同,說明回歸結果對因變量的算法相當穩健。另外,回歸中還控制了9個年度和21個行業虛擬變量,由于篇幅有限,相關數據未提供。
2. 穩健性檢驗。為了保證研究結論的可靠性,針對員工收入影響因素回歸模型,本文還進行了以下幾個穩健性檢驗:
(1)為了保證回歸結果不僅僅是由個別年度的影響而造成的,本文進行年度回歸,但研究結論仍不變;
(2)用“實際控制人所有權比例”代替“直接控股股東持股比例”,重新進行回歸,但結論仍不變;
(3)從樣本年度分布中可以看出,每年都有不少新上市(IPO)的公司,在穩健性檢驗中還控制了IPO(當年上市的公司),但回歸結論仍不變。
五、 結論
了解我國企業員工收入(或成本)變化趨勢以及影響因素,在企業的投資和經營決策以及我國收入分配改革中有著重要作用。本文以2003年~2011年我國上市公司為樣本,對員工收入及其影響因素進行實證分析。從均值來看,在2003年~2011年期間,我國上市公司員工收入(或成本)每年平均增長率為5.18%。回歸結果表明:國有企業的員工回報率相比非國有企業較高;隨著控股股東持股比例增加,員工收入也會增加;東部地區的企業員工收入相比中西部的較高;另外,員工收入與盈利能力正相關,與資產負債率負相關,與公司規模負相關。
上述結果表明,企業的投資、經營以及薪酬管理決策中,都要把我國員工成本(或收入)在增長的這一因素考慮進去,對員工成本形成一種合理的預期,再做出相應的決策和選擇。另外,在我國收入分配改革中,為了實現收入分配的更加合理、更加公平,要充分考慮員工收入的影響因素,而不能以一刀切的方法來解決收入分配問題。
參考文獻:
1. Boycko, M.,Shleifer,A.and Vishny, R.A T- heory of Privatization.Economic Journal,1996, (106):309-319.
2. Jensen, M., and Meckling, W.Theory of the Firm: Managerial Behavior, Agency Costs, and Ownership Structure.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 mics,1976,(3):305-360.
3. 錢穎一.激勵與約束.經濟社會體制比較,1999,(5):6-12.
4. 曾慶生,陳信元.國家控股、 超額雇員與勞動力成本.經濟研究,2006,(5):74-86.
5. 薛云奎,白云霞.國家所有權、冗余雇員與公司業績.管理世界,2008,(10):96-105.
6. 陸正飛,王維元,張鵬.國有企業支付了更高的職工工資嗎?經濟研究,2012,(3):28-39.
7. 邢春冰.經濟轉型與不同所有制部門的工資決定——從“下海”到“下崗”.管理世界,2007,(6):23-37.
8. 張車偉,薛欣欣.國有部門與非國有部門工資差異及人力資本貢獻.經濟研究,2008,(4):15-25.
9. 方軍雄.勞動收入比重,真的一致下降嗎?來自中國上市公司的發現,管理世界,2011,(7):31-41.
10. 胡奕明,買買提依明·祖農.關于稅、資本收益與勞動所得的收入分配實證研究.經濟研究,2013,(8): 29-42.
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號:71102030)。
作者簡介:買買提依明·祖農,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2010級博士生;田新民,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組織管理系副教授,上海交通大學管理學博士;李厚銳,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講師,上海交通大學管理學博士。
收稿日期:2014-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