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永濤
摘 要 水土保持建設作為當前我國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改善生態環境,促進人員自然的和諧相處有重要的聯系。要想將水土保持建設落實到實際管理中,要求必須結合當前環境的發展特點,以持續發展為出發點,統籌規劃,切實改善環境。將以水土保持建設的概念為出發點,結合實際情況,探索水土保持的可持續發展途徑。
關鍵詞 水土保持;建設;可持續發展
中圖分類號:S157 文獻標志碼:C 文章編號:1673-890X(2014)15-0-02
近年來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擴展,環境保護和水土保持成為當前管理重點。為了維護和諧,切實進行生態改革變化,要結合當地區域的整體發展特點,有針對性地實施財務水土保持措施,探究可持續發展戰略。
1 概述
1.1 含義
水土保持是指為了防止水土流失,建立保護山林、丘陵風沙區的水土資源綜合性科學技術。水土保持涵蓋范圍廣,涉及領域多,有層次性地進行水土保持有助于發揮水土資源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建立良好的生態環境。
1.2 意義
水土保持除了防治水資源的流失,對美化環境,防止土地荒漠化也有著重要的影響。土地荒漠化成為當前造成水土資源浪費的主要原因,進行水土保持建設有助于維護土地生產力,防止化學侵蝕,植物破壞等毀滅性災害。水土保持建設是一項持久性工作,只有在長期的實踐過程中才能見到成效,要求水土保持管理者從當前水土資源的發展現狀進行合理地分析,慎重采用復墾造林措施。水土保持工程的開展要在國家相關規定政策范圍內進行,嚴格按照各項規劃進行編制工作,開展不同類型的管理措施和生態建設體系。以提升水土資源的利用率為基本點,積極開展相關整改措施,將可持續發展落實到實處。
2 可持續發展途徑
針對當前環境不斷惡化,環境體系的多種漏洞,要求全面實行水土保持建設的可持續發展戰略。以人為重點,明確發展目標和管理措施,統籌規劃,在保證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基礎上進行水土保持項目建設,促進社會經濟協調發展。以下將對可持續發展策略進行深入的探究分析。
2.1 加強宏觀調控
任何管理措施的順利進行都離不開宏觀調控。水土保持工程也是如此,為促進其可持續發展,必須加強宏觀調控,在控制體系的管理下,實行各項整改活動。為了滿足可持續發展要求,要制定相應的方針對策,建立健全完善的管理機制,以經濟指標為主要依據,建立科學合理的評價體系,為落實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戰略提供制度保證。
2.2 采用先進的科學技術
要想將水土保持建設工程落實到實處,要采用先進的科學技術,靈活運用科學技術的輔助作用。科學技術為水土保持工程建設提供技術保證,對土壤、水源、植被等進行探究分析,針對其不同的發展特點,采用適當的管理措施,改變土地條件,增強植被覆蓋率,提高土壤的抗腐蝕能力,提升土壤的利用率。同時,在科學技術的引導下,要求當地政府為水土保持工程提供人力、物力等方面的支持,意識到水土保持對環境的重要性,加大資金投入,加強對專業人員的技術培訓,保持信息的暢通性,積極引進抗干旱性強的植物,廣泛推廣科研成果。
2.3 提升建設管理人員的協調能力
要想將水土保持建設工作落實到實處,要針對當地的水土資源現狀,對其進行合理性的分析,要求管理人員對生態指標進行考察和設計,為下層管理人員提供理論依據和制度保證。同時,為了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要提升相關建設管理人員的協調能力和管理水平,完善現有的管理機制,在現有的管理體系基礎上促進水土生態工程可持續發展。
2.4 加強水土保持的組織建設
加強水土保持的組織建設是實行水土保持建設的基礎,在管理中,要充分調動社會公眾的能力,有計劃地組織并合理安排水土保持治理計劃。將林業項目、農業經濟項目等各種項目有機的結合起來,形成一個生態循環系統,促進所有項目全面、和諧、可持續發展。
2.5 建立健全管理機制
在可持續發展項目建設初期,要建立健全治理和管理機制。在技術革新的基礎上,保證水土治理、水土保持等基礎項目順利進行。在完善的管理機制條件下,充分引進先進的管理模式和方法,結合過去的治理經驗,將兩者進行整合,注重管理模式的改革和創新。同時,加強法制建設,嚴格按照相關法律規范進行基礎設施構建,以提升整體治理能力為基礎點,提升水土保持建設能力。
3 結語
隨著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的提升,人們對水土資源的生態化建設逐漸增強。國家和政府對水土保持建設的關注度也逐漸增多,為了將可持續發展的方針政策落實到實際中,需要采用多種整改方式,結合當地的水土建設現狀,有針對性地進行重建。在整體治理過程中,借助先進科學技術的輔助作用,注重提升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和專業化水平,加強水土保持教育力度,強化建設的組織能力和管理能力,促進水土保持建設項目的健康發展。
(責任編輯:趙中正)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