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芳
在初中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是新課標的要求。那么,在初中體育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呢?
一、體育教學環境的創新
體育教學環境是體育課堂教學賴以依托的前提條件,也是當今體育課程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在教學活動中具有舉足輕重的重要意義,它以獨特的影響力干預課堂教學的過程和結果。
和諧、愉悅的學習環境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基礎。體育課不僅能夠鍛煉學生的身體,還能夠緩解學生的心理壓力,培養學生的毅力,更能夠賦予學生自由和權力。讓學生盡可能地將自己獲得的知識同實踐結合起來,使課堂充滿生命的活力,從而真正地釋放學生的個性和潛能。也只有這樣,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才能得以充分地發揮。環境的創新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來考慮。
一要構建新型的師生關系。要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就要求改變教師常規的教育教學活動。因為新課程教學給教師的教學活動帶來新的不確定性,無論從教學方式還是從教學觀念上來說,都給教師的心理和生理帶來了極大的挑戰和壓力。要想適應新課程改革的要求,教師的專業知識和能力結構就應該不斷更新。因此,體育教師應該理解、掌握新課程理念,并在體育教學中自覺地運用和加以實施。教師必須真正認識到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課堂的主人,是課堂教學的參與者和表現者。應該相信,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能夠獨立思考、感知、體驗、學習,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主動地去接受、認知、學習。作為教師還要在教學中注意學生的個體差異,以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方法為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使他們變得活潑、敏捷而富有朝氣。
二要激發興趣。體育課與其他學科不同,它具有自身的特點,其中最大特點就是以室外課堂為主,所以體育課容易受外界干擾。課前教師必須根據教學的內容和要求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去精心地策劃,合理規劃和安排,以適宜的場地和器材,來誘發學生進行體育訓練的興趣和熱情,激發他們的學習潛能,從而喚醒他們的創新欲望。
二、體育教學內容的創新
初中體育課的內容是豐富多彩的,教學形式也是靈活多樣的,我們不能把初中體育課上得枯燥、單一,死氣沉沉,而應該上得生動活潑、趣味橫生。所以,初中體育課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體育本身就是來源于游戲、發展于游戲的學科。游戲能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協作性,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啟發學生的思維并能促進智力的發展。讓學生樂于參與其中,具有很高的積極性,所以游戲是課堂教學的催化劑。例如,在教學“發展學生靈敏素質”時,一到操場筆者就發現學生一個個沒精打采,懶洋洋的,此時如果按原定的教學計劃施教,不會收到好的效果。這時我隨機給學生出了一個智力小游戲來引導學生參與,提高他們的興趣:“同學們,請你們把自己的右手放到左手摸不到的地方,或把左手放到右手摸不到的地方?!笨此坪唵蔚膯栴},一下吸引了精神萎靡的學生。同學們都在忙著、比劃著,希望能夠盡快地找出答案,但努力的結果是徒勞的。此時學生就產生懷疑,會不會沒有這樣的部位?我說一定有,但需要你們努力地去探索,全心投入、開拓思維、勇于創新。一個小小的游戲,一下就激活了課堂,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瞬間被調動起來,積極地去尋找,任由他們去發揮、去創新。
三、體育教學手段的創新
傳統的體育教學過于強調接受式學習。以教師為中心的灌輸式教學,不但扼殺了學生的創新性,也扼殺了教師的創新性。而自主式課堂教學則正好相反,學生是主人,老師是主導。在課堂上,學生能夠自主、能動、創新地去學習,從而使課堂教學成為多向交流的過程,使教學手段社會化、生活化。從思想空間、生活空間、活動空間等方面向社會延伸,充分利用多種渠道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鼓勵學生敢于打破常規,保護和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
例如,在耐久跑的學習中,傳統的教學在引導正確對待“極點”現象時,大多采取理論講解的方式,先讓學生明確“極點”與“第二次呼吸”的現象。但是大多數學生對“極點”現象的理解只是停留在表面上,沒有親身體驗過,印象不會深刻,在練習中遇到這種情況也很難正確解決。如果我們采用對話的形式,讓有過這種體驗的學生結合自身的體會加以描述,教師再適時加以引導,讓學生好像聽故事一樣,吸引學生去參與,再設置相應的練習讓他們去體驗,讓學生真正地掌握解決問題的辦法。這也正是體育鍛煉必須以身體練習為主要手段的重要體現。顯而易見,這種教學模式很適合學生,學生不僅學得快,而且有利于他們創新。
當然,初中體育課堂教學的創新還有其他很多方面,如教學方法的創新,教學情境的創新,等等。我們初中體育老師要勇于改革,大膽實踐,努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為他們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江蘇省新沂市高流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