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穎
黃山是我國第一個集世界文化遺產、世界自然遺產和世界地質公園三項桂冠于一身的世界級風景名勝區。區內云谷索道、太平索道、玉屏索道和西海大峽谷觀光纜車,是游客360°領略黃山風光的首選交通工具。索道的管理者們是如何確保客運索道安全暢通的?
黃山位于安徽南部黃山市境內,南北長約40 km,東西寬約30 km。黃山風景區作為黃山的精華部分,面積達160.6 km2,是我國第一個集世界文化遺產、世界自然遺產和世界地質公園三頂桂冠于一身的世界級風景名勝區。明代旅行家、地理學家徐霞客兩游黃山,盛贊“薄海內外,無如徽之黃山。登黃山,天下無山,觀止矣!”后人將此話演繹成“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成為數百年來流傳贊美黃山的名句。
作為典型的山岳型景區,黃山山高谷深,溝壑縱橫,懸崖絕壁眾多,相對高差達1 300多米,不少游道都是開鑿在懸崖絕壁上,景色集雄偉、險峻、奇特、秀麗于一身。為了讓更多的游客飽覽黃山盛景,黃山風景區先后建成了云谷索道、太平索道、玉屏索道和西海大峽谷觀光纜車,為來往游客提供了便利。
日前,記者采訪了黃山旅游發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公司”)分管索道安全的總裁助理解傳付,請他介紹了黃山索道開展安全生產標準化、確保客運索道安全的主要做法,并實地采訪了黃山風景區的云谷索道和太平索道。
“安全是索道的生命線”
解傳付告訴記者:“安全是索道的生命線,黃山風景區始終牢固樹立‘安全為天的理念,強化設備管理,確保安全運行。”
解傳付說,黃山是擁有三頂世界級桂冠的景區,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和美譽度,社會各界包括聯合國旅游和資源保護等組織都非常關注。一旦黃山安全生產出現問題,不但會影響旅游經濟發展,更會直接影響中國對外的形象和聲譽。可以說,黃山在安全生產上不能有任何問題。因此,做好黃山的安全生產工作,不僅具有重要的經濟意義,還具有重要的政治意義。
2007年以來,公司以旅游標準化建設為抓手,將長期積累的服務經驗和工作方法進一步科學化、系統化、規范化,共發布實施了7 038項企業標準,主持制定了25項省級地方標準。公司建立了科學合理、規范統一、層次清晰、實用有效的標準體系,形成具有黃山旅游特色的標準模式。
解傳付告訴記者,沒有標準就沒有抓手。黃山索道管理正是在公司的標準化建設中一步步趨于成熟,在安全、服務、管理等方面逐步形成優勢,成為行業標桿。2008年,全國索道行業開展客運索道安全服務質量等級評定,黃山云谷、太平、玉屏索道在首批授予的4家5S索道中成功占據3席,得到業界的一致肯定。
2013年6月,國家安全監管總局、國家質檢總局決定在客運索道運營企業開展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公司立即召開索道板塊專題會議,成立安全生產標準化工作領導小組,確立以總經理為組長,各副總經理、部門經理為組員的領導小組,確保責任落實到人,推進工作。
公司對照《客運索道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評定標準》要求,對各索道體系文件和現場進行檢查和梳理,開展自評自查工作。對于梳理出來的問題,排出時間表,及時補缺補差。一方面,在原有安全生產工作制度標準的基礎上,結合具體崗位和實際工作情況,對各類工作制度標準進行再梳理、再完善,明確安全管理工作職責和要求。另一方面,公司對照《客運索道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評定標準》要求,對各索道體系文件和現場進行檢查和梳理,指導其進行標準化達標創建,督促其整改完善。公司要求各條索道升級改造硬件設施,設置規范化的停車位并重新噴圖線條、更換破損的地磚、安裝標準化的標識牌等,保證乘客進出有序、車輛來往按序停放,促進安全管理水平持續躍升。
解傳付告訴記者,公司編制了《客運索道設備檢查維修作業指導書》,要求員工對照指導書內容對設備進行檢查。同時,還將四級檢修作為一項重要的制度,開展以早檢、晚檢為主的日常檢修,以及月檢、季檢和年檢。早檢是在每天的早晨5點半到6點這個時段,索道即將運行前,由技術人員進行專門的巡查,確保設備運行安全;在晚上設備停止運行后,相關工作人員還會進行晚檢,確保“小問題不過夜,大問題不過天”。月檢主要召開技術安全會議,擬定工作計劃,進行全面細致的檢修,確保索道設備始終處于良好運行狀態。在季度檢查期間,技術人員會按照設備維護手冊,結合相關設備運行情況,進行重點檢查。年檢會進行停車檢查。以2013年云谷索道年檢為例,自2013年12月2日開始至12月17日結束,歷時16天,主要完成了迂回輪軸承更換、控制電纜張緊、減速機液壓張緊系統換油、備用可控硅安裝、支架加油換輪等工作,為索道安全運行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除此以外,在索道運行的過程中,每兩個小時,還會有專人對設備進行巡檢,確保在索道運行過程中的安全。
云谷索道 保障設備運行安全
云谷索道是黃山風景區第一條客運索道,也是全國最早建設使用的客運索道之一。1986年6月建成投入運營,后因設備老化,于2011年9月20日完成了拆除工作。新云谷索道于2007年10月建成投入運營,下站設在云谷寺北側,上站設在白鵝嶺北側。
云谷索道是單線循環脫掛抱索器吊廂式客運索道。在乘坐云谷索道前,由統一著裝的工作人員負責維持現場秩序,引導游客按照順序乘坐。待游客登上索道吊廂后,吊廂門自動關閉,整個吊廂處于封閉狀態。每車載客8人。公司索道業務部主管王翔告訴記者,每個吊廂均有車廂廣播系統,在索道運行時,可以向游客介紹黃山景色特點和安全游覽知識,一旦發生突發情況,還可以對吊廂進行通話,及時將信息告知游客,緩解游客緊張情緒。云谷索道全長2 666 m,高差775 m,沿線有18座支架。在乘坐云谷索道的過程中,可以從不同方位和角度欣賞黃山秀麗的美景,沿途可眺望天都峰、蓮花峰、仙人飄海、葫蘆石等諸多景點。全程運行時間大概為10 min。
云谷索道分公司副總經理王慶介紹說,僅2013年,云谷索道運送游客達205.28萬人次。面對如此巨大的客流量,如何保障設備安全運行,是公司首要考慮的問題。
云谷索道的主要設備從國外公司引進,因為設備都是進口的,備品備件的采購存在一個周期。為了保障設備正常運行,云谷索道每月都會對設備庫進行盤點。同時,在每年的年檢結束之后,根據設備的損耗情況,包括第二年的檢修計劃,擬定一個設備采購計劃,報總公司對設備進行統一采購,保障第二年設備檢修的使用。
同時,對于大型的設備檢修項目,云谷索道專門請來外方專家進行現場指導。對于設備在運行過程中遇到的一些問題和難點,云谷索道也積極和設備供應商聯系溝通,讓外方專家了解云谷索道設備運行當中存在哪些問題,同時給予技術支持。
太平索道 有備無患
與之前乘坐的云谷索道不同,太平索道是雙承載單牽引三線往復式客運索道,每車載客100+1人,是目前亞洲最長、國內最大的往復式客運索道,于1997年11月建成投入運營,下站設在黃山北大門松谷庵,上站設在松林峰。全長3 709 m,高差1 014 m,沿線6座支架。根據2013年的統計數據,太平索道全年運送游客46.9萬人次。
太平索道分公司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太平索道與云谷索道等循環式索道不同,由兩個往復式的大車廂組成,相對而言抗風能力更強一些,在8級風以下都能正常運行。而且,不同于循環式索道,往復式索道在極端天氣下可以隨時停止發車,相對而言更加靈活。太平索道面臨的主要問題是地形、地勢更險。太平索道全長3 709 m,高差1 014 m。太平索道距地面較高,一旦發生危險,很容易造成游客恐慌。所以,在開展安全生產標準化工作的過程中,太平索道堅持以“居安思危,有備無患”的原則,在應急救援方面,下大力氣開展工作。
為了應對突發情況,太平索道匯編了《索道應急預案手冊》,發放給公司員工人手一冊。《索道應急預案手冊》以客運索道突發事件應急響應全過程為主線,制訂了應對惡劣天氣、設備故障、防范臺風等方面的應急救援預案,從突發事件發生、報警、響應、結束、善后處理等環節的主管部門與協作部門,主要負責人和各級崗位職責;以應急救援及保障機構為支線,明確各參與部門的職責,提升公司全員對突發事件的熟知度及應急處置能力。
在索道運行過程中,轎廂內由一名接受過專業應急救援培訓的乘務員負責。一旦發生突發情況,乘務員能迅速反應,獨立完成轎廂內乘客的疏散工作。同時,地面派出應急救援小隊,從地面接應受困乘客。此外,太平索道每年還邀請松谷管理處、松谷綜治組等社會力量,開展索道聯合應急演練。以2013年應急演練為例,演練模擬了在索道中途發生故障不能繼續運行的情況下,救援人員將車廂被困乘客營救到地面的情況。在應急救援演練結束后,太平索道還召開了現場總結會,對演習進行評價,認真分析總結,為下一步完善《應急救援預案》做好準備工作。
編輯 韓 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