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菁
目前小學英語教學改革的核心就是把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的模式,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教師在教學中應發展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使其成為創新型人才。而要培養學生創新意識,使其成為創新型人才,最重要的一環就是指導學生學會學習。
筆者在教學實踐中體驗到:以形成性評價為切入點,以任務型學習為手段,強化課前預習和課后復習鞏固,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是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得到全面發展的有效途徑。
一、注重預習,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創新意識
預習不但有利于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習慣,還能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英語的能力。最重要的是能讓學生明白自己是英語學習的主體,進而為其終身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筆者認為布置預習作業時應注意以下兩點:
(1)啟發性。教師通過外語教學不僅讓學生獲得運用語言的能力,還應重視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因此,預習作業的設計還應具有一定的啟發性。教師應精心設置問題情境,以“置疑”為先導,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強化學生的“問題意識,培養他們的創新性思維力。例如在牛津小學英語6A Unit1時,這節課主要學習public signs.筆者為學生設計了這樣的預習題:在生活中哪些場所會看到public signs?請用圖畫表示出來,并寫出與圖中內容相符的英文句子。
學生們交上來的作品都很優秀。從這些優秀的作品中反映出這樣做不僅可以幫助學生達到預定的學習目標,還會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起到潛移默化的引導作用。
(2)趣味性。學生學習英語的效率高不高,主要是看學生對學習英語是否感興趣。興趣高,則愛學習英語,學習效率也高。若學生對英語提不起興趣,則效率低下。例如在教學牛津小學英語4B Unit8時,由于本課重點句型是介紹什么地方有什么,即There is/are.如果讓學生就說教室里的物品,可能學生學習起來會覺得枯燥無味。教師可建議學生自己畫一些地方的圖片,再畫一些物品的圖片貼在這些地點的圖片上,用There is/are向大家作介紹。通過這樣的設計,學生學得不亦樂乎,重難點也就迎刃而解了!這樣的學習活動在提高趣味性的同時也把英語學習從語言層次上升到了思維層次,既體現了語言的工具性,又激發了學生的創新意識。
二、注重新知識的學習策略,初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培養學生英語自學能力的主陣地還是課堂,而新知識的學習過程更是培養學生學習能力的最為關鍵性的部分。那么,新知識的學習策略則是培養學生英語自學能力的重中之重,因為在新知的獲得的過程中,學生能夠學到許多學習方式方法,這對于學生的自我學習大有裨益。筆者在實踐的過程中積累了一些在這方面的經驗,當然,新知識的學習策略遠不止這些,但這些學習策略是在課堂中行之有效的。
(1)課中模擬,激勵學習。在學生初次遇到新知的學習過程中,筆者常常帶著學生們一起玩一些和學習新知有關的模擬游戲,以此來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從外部激勵學生學習,讓他們腦海中已有的經驗和理解積極的與新知相互作用,建構一種新的知識體系的平衡。在新知的獲得過程中,學生體驗到“獲得”的快樂,便會強化學生的學習動機,此時的學習動機會由外因轉化為內因,由“要我學”變成了“我要學”。在此基礎上的學習便會更高效,學生的自學能力也會大大提高,克服學習中遇到的困難的信心亦會大大增強。如在學習“How much…?”句型時,在課堂上臨時“搭建”超市、小賣部、菜場等場景,和學生一起在模擬游戲的情境中學習,學生很想“玩”這種模擬游戲,那就要認真聽講、積極動腦,先掌握好句型才能進行初步的交流。學生只有在這種模擬游戲的氛圍學習,才會感到輕松愉快。
(2)展開聯想,舉一反三。聯想是學習英語的必備素質,也是學習英語的手段。難以想象,若沒有了聯想,英語學習會變成什么樣。在課堂上隨處可見聯想,如何恰當地利用聯想來幫助學生進行英語學習,提高學習效益,提高英語自學能力呢?筆者在課堂上進行了一些嘗試,比方說詞語聯想、句型聯想,還有同類聯想、對比聯想等這些聯想拉近了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擴大了學生的認知面,拓寬了學生英語學習思維的深度和廣度。聯想的能力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能影響甚至決定著學生的英語自學能力的高低與否。還以“How much…?”句型為例,買什么,學生說的五花八門,這時可以讓學生展開聯想,從一類事物展開,再到另一類;在什么場景下買,學生從師生互動的范例展開聯想,想到了菜場、小賣部、小攤販、商場等等;會遇到那些難題,由學生就聯想到了討價還價的問題……這一個句型的學習包容了“萬物”,這就是聯想。這基于生活和已有經驗的聯想,教會了學生怎樣舉一反三,教會了學生如何去運用新知,教會了學生怎樣去學習。無疑,這樣帶有聯想氛圍的學習是實用而高效的。
(3)師生互動,講求效益。筆者認為,課堂上教師的職責不僅僅是達成教學目標,完成教學任務,更重要的是與學生互動,組織學生間的互動,從而促進后者的學習,這里的學習包括向他人學習和自我學習,還有包括方式方法的學習。比如說前面提到的“How much…?”句型,可以組織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動,以師生的互動為生生互動提供樣式,鼓勵學生質疑、創新。這種互動不能簡單地停留在句型練習層面,一味地模仿會使人乏味,在互動的過程中可以教師質疑,也可以讓學生來提出疑問。在互動的過程中就有學生提出來了,買菜的顧客會向攤主討價還價,這里應當怎么改進?教師就此來積極引導,課堂上討價還價聲此起彼伏,學生興趣空前高漲,教學效果不言而喻。學要有所用,要和生活發生密切聯系,師生互動要講求目的和效益,這也是在教學生怎樣去學習。模擬游戲,激發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學生有了興趣,學習就會變得積極主動,當這種外因轉為內因的時候,學生便成為了學習的主人。
“教是為了不教。”小學英語教學應注重培養學生學習的能力,使他們在教師的指導下學會自己去探索規律、歸納學習、評價效果,形成良好的素質,成為適應新時代需要的創新型人才。因為創新型人才必備的素質之一就是自我學習能力。
(江蘇省蘇州市金閶新城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