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靜
自小學數學課改實施以來,為了達到《新課程標準》中提出的要求,教師一直努力將教學重心從“教”轉變到“學”上來。將傳統的單純的模仿與記憶的學習方法,變為多變的、讓學生實際參與進來的、能夠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學習方法,小組合作教學是效果最顯著、實施最容易的方式之一。
一、科學分組,做好基礎工作
一般情況下,數學課堂上的分組是以座位為劃分依據,前后座位的4人~6人為一組,座位的編排多是以身高為標準、男女生搭配進行分配,這樣的安排雖然快速便捷,但是并不科學,沒有辦法保障不同水平的學生做到優勢互補,小組內的分工也不合理、不明確。
科學的分組能夠保障教學的有序進行。如在學習應用題時,4人~6人恰好可以分飾角色模擬題目情境,性格外向、態度積極的學生可以扮演主要角色,性格內向學生可以扮演配角或者負責記錄,組織能力強的學生則可以進行角色分配……通過這樣的分工,學生既可以將應用題通過生動形象的形式展示出來、以便理解,又可以積極參與到教學中來,最重要的是在此過程中,學生各方面的綜合能力都能夠得到訓練。
二、熱烈討論,活躍課堂氛圍
在實施小組合作教學方式過程中,學生仍舊停留在獨立思考的學習階段中,這是該教學方法執行階段的重要阻滯。當教師或學生提出一個需要探討研究的問題后,有的學生更傾向于自己進行思考,有的學生沒有勇氣進行表達,有的學生甚至拿出自己的練習冊全然不顧需要討論的問題。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小組合作學習的相關理論研究和實踐不成熟、具體操作存在問題、學生的思想沒有轉變過來等。
小組合作學習方法的關鍵在于學生在小組討論的過程中解決問題、提高能力,如果學生不能積極、熱烈地進行討論,那么該方法則無法達到預期效果。此時,教師應該起到活躍氣氛的作用,可以通過樹立典型、組織比賽、設立獎懲等方式幫助學生快速地進入角色;每組組長也應起到帶頭作用,積極的進行發言和引導,協助教師完成教學任務。
如在教蘇教版小學六年級上冊“方程”這一單元時,筆者曾經在班里組織過一個小型的解方程競賽,每個小組派出5名學生上講臺接力解方程,從去括號、去分母、等號兩遍移項、合并同類項最后到求解,每個人負責完成一個步驟,直到解除方程。此項競賽需要學生團結協作完成,但是在解題之前也需要學生進行交流討論,每名學生既要保證完成自己步驟,又要確保沒有跳步,同時還要檢查上一名學生是否正確,只有配合默契、解題速度又完全正確的小組才能獲勝。通過學生們相互討論和上臺解方程這項活動,既使課堂氣氛得以活躍,又能夠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
三、問題合理設置,激發學生參與度
小組合作學習是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法,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能掌握主動。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中,教師只要負責控制整體局面即可,這樣既減輕了教師的工作壓力,也提高了學生的參與度和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教師提出問題,全體組員共同討論,表達自己意見的同時能夠客觀的聽取他人的想法,在討論中統一解決問題,并向全班同學分享自己小組的學習成果。
例如在蘇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圓”的教學時,教師設置了以下問題:圓的半徑和直徑的關系?圓的半徑和周長的關系?這些問題難易程度恰到好處,能讓學生在回答問題時有一個循序漸進的增加難度的過程。教師在提問完后,讓學生之間進行相互交流,使他們通過自己思考和相互交流能很容易找到這幾者之間的關系。但是如果教師將問題設置為“從圓心到圓上任意一點的線段叫什么”,這個問題學生只要翻翻書就可以發現答案,太過簡單,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會直接導致學生參與度較低;如果將問題設置為“圓的周長和面積存在怎樣的關系”,對于五年級的學生來說這個問題又過于復雜,降低了學生自信心,其參與度可想而知。因此,教師在設置問題時應掌握好力度,既要有挑戰性,也要有可行性,這樣才能激發學生的參與度。
四、設計最佳方案,激發團隊意識
由于應試教育的本質,我國教育缺乏培養學生團隊精神的重視。在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每位小組成員為了自己小組的進度、正確率而積極地進行思考和討論。為了解決問題,所有成員會齊心協力團結在一起。教師采取適當的競技元素,更能激發學生的團隊意識和集體榮譽感,這是傳統的教學方式所無法比擬的。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學生在興趣、知識、能力等方面可以實現探討研究,相互督促相互鼓勵,有助于提高整體水平,實現共同進步。
如教學蘇教版六年級上冊“表面積的變化”時,有這樣一道習題:用兩個體積是1立方厘米的正方體拼成一個長方體,表面積和原來相比有什么變化?這道題是為了訓練學生的思維邏輯、實踐能力和溝通交流的,如果教師一手包辦,做了兩個正方體進行演示,則違背了課改的教學理念和教學目標。此時的教學方案設計應以學生為主體,以實踐為目的展開。課前,讓每組學生準備幾個符合要求的正方體,上課時讓學生展開小組討論和具體的操作,通過動手實踐和溝通交流來解決問題。之后,可以選取代表為全班同學展示不同的方案,并進一步加大問題難度,提出新的思考,如“兩個完全相同的長方體(長方體的長寬高分別是5CM、4CM、3CM)拼成的新的長方體表面積是否一樣”等。動手實踐類的合作學習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該教學模式也更易進行下去。學生通過實際動手,能夠加強對知識點的掌握,能夠將掌握透徹的知識點靈活運用到實際中。總而言之,動手實踐類的合作學習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能夠讓學生感受到團隊合作的重要性和價值,進而使該教學模式也更易進行下去。
綜上所述,作為新課改倡導的三大教學方式之一的小組合作教學方式,無論是在提高學生學習成績、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團隊合作意識各個方面都起到了明顯的積極影響。教師在采用此教學方式時,應注重科學分組、活躍課堂、有效設置問題、合理設計方案,讓學生在活潑而又不失嚴肅的課堂上,學習新的理論知識、提高綜合素質、樹立自信,這對于學生的認知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都具有深遠意義。小組合作教學方式,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讓教學更加全面且有效率,是值得教育工作者不斷推廣、深入研究的新的領域。
(江蘇省贛榆縣華杰雙語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