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蘇
隨著我國農村城鎮化建設的全面展開,農民居住集中區的建設等,農村“小產權房”的建筑施工安全監管出現真空,監管缺位失控現象嚴重,出現一些事故隱患。
江蘇省某鎮一棟連體多層建筑在施工過程中,與中石化系統的一處加油站防火間距不足,中石化發現后向鎮安監辦報告了這一情況。鎮安監辦吃不準情況,特別邀請專家組到現場檢查認定。專家到現場后,發現這是一座連體多層建筑,底層設計為水產批發市場的門面房,2?6層為住宅。建筑沒有施工許可證;塔吊沒有經過有關部門驗收,沒有使用許可證;沒有到公安消防備案,與加油站的防火間距嚴重不足。對此,專家組建議鎮政府立即叫停該項目施工。當專家問及該建設項目是否有建筑施工許可證等手續時,開發商一問三不知,滿臉疑惑地冒出一句話:“我這是小產權房唉?!?/p>
監管缺位原因
“小產權房”是指在農民集體土地上建設的房屋,未繳納土地出讓金等費用,其產權證不是由國家建設部門頒發,而是由鄉政府或村委會頒發,所以叫做“鄉產權房”,又叫“小產權房”。鄉鎮政府發證的所謂小產權房產,實際上沒有真正的產權。這種房屋沒有國家發的土地使用證和預售許可證,國土房管局也不會給予購房合同備案。所謂“產權證”,也不是合法有效的。
經了解,“小產權房”的建設與開發,在金湖縣農村具有一定的規模。金湖縣農村“小產權房”由鎮村建辦發建房證,鎮政府發產權證。根據“誰發證誰負責”的原則,農村“小產權房”的建筑施工安全監管,應由鎮村建辦負責。但從目前所檢查的情況來看,都是由開發商開發、向社會出售“小產權房”性質的商品房,既有連片開發的農民集中居住小區,也有多層連體建筑,都有一定的建筑體量,不亞于城市居民小區,其建筑施工過程應屬于“生產經營活動”。而由于體制的原因,目前鎮村建辦對“小產權房”建筑施工安全的監管,還是沿用為農民自建房發證模式。農民自建房是指:農民建房者自己組建建筑施工隊伍,施工人員大多為建房者請來的親戚朋友。農民自建房是不出售的,這種建筑施工過程不屬于生產經營活動,因此不在《安全生產法》的調整范圍之內,建筑施工過程中發生的事故不屬于安全生產事故。
缺少專業人員,缺少監管手段,只發建房證,對建筑施工過程中涉及安全生產的各環節幾乎沒有監管……一些開發商正是看上這一點,在建筑施工安全上打法律和政策的擦邊球,刻意逃避監管,對建筑施工過程的安全生產存有僥幸心理,寄希望以最小的投入,換取最大的利潤。七拼八湊的施工隊伍,基本上是開發商拉來的同一個利益集團,安全生產的自律意識也幾乎是空白。
因為不需要領取施工許可證,“小產權房”建筑項目沒有列入縣住建局、質監部門的安全監管。在“小產權房”建筑施工安全上,住建局不好介入監管,村建辦缺少專業技術人員不會監管。
建筑沒有項目監理,住建部門曾明確,監理要負責建筑施工的安全。缺少監理就意味著建筑施工現場安全和施工過程,在質量安全方面缺少了把關人。
建筑施工隊伍魚龍混雜,隊伍的各類資質、資格無人把關,施工工地看不到安全生產責任制、各崗位的安全生產制度,以及各種設備的安全操作規程。從業人員缺少安全教育培訓,施工工地看不到對從業人員的教育培訓臺賬資料。
不能保證對建筑工地安全生產的有效投入,塔吊無拆裝方案,使用前未經檢測,無使用許可證;腳手架上的安全網防護、高壓線防護缺少安全監管,防護不到位等。
采取措施建議
目前在我國,建筑行業是安全生產事故發生率比較高的行業。高處墜落、觸電、物體打擊、機械傷害、坍塌,是建筑行業最常發生的事故。就金湖縣而言,建筑行業也是安全生產的重災區,近幾年來,每年都有傷亡事故,而這些事故的發生單位大多數還在住建局監管部門的監管之下,試想如果讓農村“小產權房”建筑施工的安全監管漏管失控,這一領域將有可能成為事故的增長點。
江蘇省金湖縣農村“小產權房”的建筑施工安全隱患,從一定程度反映了全國許多省市存在“小產權房”建筑施工安全監管的缺位亂象。據此,建議采取以下措施進行安全監管。
建議國務院法制辦、國務院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與國家安全生產主管部門,盡快修訂《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明確“小產權房”的建設審批安全責任主體、建筑施工安全責任主體、建筑施工安全的監管責任主體。在修訂《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之前,建議國務院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與國家安全生產主管部門盡快聯合出臺解決此問題的部門規章,打破體制的束縛,明確有關部門的職責,明確監管手段,配齊或培訓監管人員,破解不愿管、不會管、推諉扯皮的難題。
建議國家安全生產主管部門與國家住房城鄉建設部開展對全國“小產權房”建筑施工安全生產狀況的調研,盡快摸清各地“小產權房”建筑施工安全的狀況,以為各級領導提供決策;同時,將“小產權房”建筑施工安全生產列入建筑安全生產專項治理的內容。
編輯 邊 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