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佳++++段全斌

中海油能源發展股份有限公司惠州石化分公司(以下簡稱“惠州石化分公司”)根據國家安全監管總局加強工業企業粉塵危害治理工作的相關要求,創新管理方式,健全員工健康監控體系,落實企業主體責任,對裝置進行深入研究和改造,使煅后焦成品輸送系統總粉塵濃度平均下降33%,個體工班呼吸性粉塵濃度平均下降64%。
惠州石化分公司業務涉及煉油與化工產品銷售、石化延伸加工等業務。其中石化三廠的石油焦煅燒裝置是以煉油廠石油焦為原料,經過高溫煅燒后,為冶煉行業提供煅后焦,其副產蒸汽作為熱能提供給其他裝置,可有效降低運行成本。但煅后焦生產運輸系統面臨最大的難題,就是粉塵治理。
由于煅后焦產品粒度小、含水量低、分散度較高,輸送轉運過程中,容易受到排料管落差及管內氣流沖擊,通常會導致部分下料管、導料槽環周溢出粉塵,對環境和員工健康都存在威脅。惠州石化分公司積極采取措施,應對煅后焦粉塵治理。
粉塵治理“預防”先行
如同人類抵御疾病,“預防”首當其沖。石化三廠的煅后焦成品輸送系統在“出生”前,就種下了防塵“疫苗”。公司在職業安全衛生防護設施方面,投資了近2 500萬元,重點建設防塵措施。
在建設設計中,石化三廠所有原料、成品皮帶輸送機及附屬設備,都安裝在輸送廊內,整體與外界環境隔離,最大限度降低對周圍自然空氣環境的影響。同時,為原料、成品輸送系統設置了13臺脈沖布袋除塵器。在成品包裝時采用自動定量包裝機,實現密閉裝袋,有效防止粉塵外溢。2011年7月,該項目正式投入生產。
專研“巧技改”成就“大效果”
項目正式投入生產后,石化三廠發現,盡管在設計時已經充分考慮了防塵問題,但是一些工作地點的粉塵濃度仍然超出了國家職業衛生相關標準。為此,2013年5月,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QHSE部、海油發展HSE部及石化公司的相關人員,到山西華澤鋁電有限公司碳素廠等國內粉塵治理經驗豐富的企業參觀調研,并聯系國內3家粉塵治理企業的專家,到石化三廠現場進行實地考察,對裝置存在問題進行全面診斷。
在大量調查研究基礎上,惠州石化分公司累計投入技改資金274萬元,科研費用1 172.83萬元,采取一系列技改措施治理粉塵。
根據煅后焦傳輸皮帶的位置,惠州石化分公司技術人員對重點產塵部位加設防塵罩,使部分粉塵得到密封。同時,調整除塵器各排風點風量,風機總風量由6萬3 840 m3/h增大至8萬4 400 m3/h,是改造前的1.32倍。增加除塵器臺數,過濾面積由297 m2增大至769 m2,達到改造前2.59倍。同時優化除塵器的在線聯鎖控制功能,大大提高了除塵效果。
此外,工作人員在成品輸送廊敷設高壓水噴霧系統,有效抑制了飄溢的粉塵;在轉運站增加高壓水沖洗線;在轉運站裝置地面鋪設瓷磚、引水管等附屬設施,為粉塵清掃提供條件。工作人員還把對廊道墻面、地面粉粒及設備環周進行吹掃清潔等作業內容,進行制度化管理,使煅后焦成品輸送系統作業環境較前有了明顯改善。
“以人為本”
建立員工健康監護體系
自2010年煅后焦裝置試生產以來,惠州石化分公司始終貫徹中國海油“以人為本,關愛生命”的健康安全環保理念,特別是在粉塵預防和治理上,著重強化職業健康知識教育,規范員工個體防護,建立了員工職業健康監護檔案。
惠州石化分公司聘請國內外粉塵防護領域的專家學者,結合《職業病防治法》,定期為員工開展粉塵防治、職業病防護等職業健康管理培訓,在提醒企業知法、守法,依法履行職業病防治義務的同時,使員工提高技能和自身保護意識,形成企業和員工攜手共同推進職業病防治工作的良好局面。
為把粉塵危害降到最低,惠州石化分公司為員工配備了個體粉塵過濾效率達到99.97%的防護面罩,并邀請專業人員講解佩戴知識。為減少員工與粉塵的接觸時間,在成品輸送系統的關鍵設備部位增加視頻監控系統,實現遠距離監控,使巡檢頻次由原來的每小時一次變為每2 h一次,為員工提供最大限度的保護。
惠州石化分公司為員工專門建立了健康監護檔案,詳細記錄每位員工工作環境、接受職業健康培訓情況及定期職業健康體檢結果等個人信息,并進行電子化動態管理,全面有效地掌握員工的職業健康情況。
2014年1月,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對惠州石化分公司所有煅后焦運輸系統粉塵進行了檢測,檢測結果全部達到國家職業衛生標準要求,治理達標率達到了100%。
編輯 韓 穎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