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玉飛

工作中接觸噪聲而導致聽力損傷,是一類普遍存在的職業危害。大多情況下,噪聲不會馬上對人的聽力造成傷害,因此很容易被忽略,但長期接觸過量的噪聲會導致聽力損失。如果經常出現耳鳴,在嘈雜的環境中溝通困難,看電視或者接聽電話需要提高音量,與人交談時經常請對方重復講過的話,聽不清高頻聲,如手表的滴答聲等癥狀時,需要當心,可能是聽力出現問題,應到醫院進行聽力測試,盡早采取預防措施。
預防聽力損失,首先要考慮采用工程控制措施和管理措施,如:依據作業場所和設備的情況,增設隔聲屏障,隔離或控制聲源;實施噪聲區域控制或縮短暴露時間等。若受生產工藝、技術和設備等因素限制,主動的預防性措施可能無法完全消除噪聲危害,就需要使用護聽器。
護聽器分類
護聽器,常稱為護耳器,是幫助降低噪聲危害的個人防護用品,市場上最常見的有耳塞和耳罩兩大類。
耳塞是可以插入耳道的、有隔聲作用的裝置。慢回彈耳塞是應用最廣泛的護聽器。這類耳塞通常由泡棉材料制成,佩戴前需先將耳塞揉搓成細長的圓柱形,再迅速塞入耳道,待耳塞在耳道內膨脹成型后堵住耳道,起到隔聲的效果。
慢回彈耳塞有多種不同材質,特性也各有差異,聚酯材料的耳塞,一般不能水洗,表面臟污后需要廢棄。聚氯乙烯材料的耳塞,可以水洗重復使用數次。慢回彈耳塞一般價格比較低,正確佩戴的情況下,聲衰減能力很強,舒適性佳,適合長時間佩戴。但慢回彈耳塞的佩戴方法較為復雜,使用者需要經過適當的培訓及練習。
預成型耳塞的應用也非常普遍。這類耳塞通常使用橡膠、硅膠或者泡棉等柔性材料,預先模壓成各種形狀,佩戴前不需要揉搓耳塞,使用較方便。橡膠或硅膠等材質的預成型耳塞可以清洗重復使用,如果保養得當,使用成本較低。
耳罩是利用帶有適當夾緊力的箍狀結構,將罩杯固定在頭上,將外耳罩住,從而起到降噪的作用。為了滿足不同的應用需要,耳罩有多種佩戴方式設計,包括頭頂式、頸后式、掛安全帽式、下頦式和多向頭箍方式。耳罩的耐用性好,有些耳罩提供可更換的配件,在保養適當的情況下,可使用較長時間。此外,耳罩還有容易摘除和佩戴、方便安全管理人員監察檢查佩戴情況等優點。
護聽器性能
耳塞和耳罩各有優缺點,適用于不同的場合。如何選擇合適的護聽器?這就需要考慮護聽器的降噪性能。標稱降噪值是護聽器防護性能的一個常用參考指標,我國目前使用國際標準ISO4869.2《聲學-護聽器-第2部分:佩戴護聽器時有效A聲級的預估》中的方法,定義SNR(單值降噪值),通過適當的扣減,估算護聽器在實際現場的防護值。扣減的參考方法有兩個:一個是根據原衛生部1999年頒布的《工業企業職工聽力保護規范》中的指標;另一個是根據GB/T 23466-2009《護聽器的選擇》的標準建議。
如在某車間,同時檢測8 h等效連續A聲級和C聲級的噪聲水平,A計權聲壓級為100 dB,C計權聲壓級為102 dB。某護聽器標稱SNR值為31 dB。使用《工業企業職工聽力保護規范》的方法,正確使用護聽器后,員工實際接觸的噪聲水平(A聲級)是:100(A)-0.6×31=81.4dB(A),小于85dB(A),判斷為適用。使用GB/T 23466-2009《護聽器的選擇》的方法篩選護聽器時,計算方法是:102(C) -31=71dB(A),落在70?80dB(A) 的范圍內,判斷為合適。耳塞和耳罩組合使用時,組合的降噪值并非直接將二者的降噪值相加,一般建議在兩者中選較高的SNR值按上述參考方法扣減后,再增加5 dB。
人們常誤以為,戴上護聽器后什么都聽不到,這才表明護聽器的防護性能好。這也導致人們常常認為,戴上護聽器之后,會阻礙他們聽到有用的信息,如報警聲和設備運轉的聲音。其實,佩戴護聽器后并非完全與外界聲音隔離,關鍵是要選取降噪值合適的護聽器。降噪值的選擇并非越高越好,最佳的降噪效果,是在佩戴護聽器后,實際接觸噪聲為75?80 dB(A)。這樣既可以保護聽力,又可以保留必要的溝通。如果降噪后,實際接觸的噪聲低于70 dB(A),就屬于過度降噪。過度降噪的潛在風險是屏蔽掉過多有用的聲音,使用者會產生孤立感,降低佩戴護聽器的意愿,最終影響實際防護效果。
選擇降噪值合適的護聽器,滿足降噪要求后,還要考慮護聽器的適用性,包括與其他防護用品的匹配性、與使用環境的適用性、與具體使用者的適用性。如佩戴耳罩的同時,需要佩戴防護眼鏡,則會降低耳罩的防護性能;在炎熱的環境中,使用耳塞比耳罩更舒適;某些員工耳道內有炎癥,或始終無法掌握佩戴耳塞的方法,配備耳罩則是一個很好的解決方案。簡單地說,挑選護聽器就是在具有合適的降噪能力的護聽器中,挑選不妨礙其他防護用品、員工最愿意長時間佩戴的產品。因此,讓員工參與試用,聽取員工的反饋是非常重要的。
維護使用護聽器
要發揮護聽器的作用,就必須正確地使用和維護。首先要閱讀護聽器的使用說明書,了解正確的佩戴方法,并且堅持在噪聲環境中始終佩戴護聽器。
不同類型的護聽器,佩戴方法不一樣。一般而言,耳塞的佩戴方法比耳罩略微復雜些。佩戴耳塞前,要先洗凈雙手,并使用干凈的耳塞。佩戴右側耳塞時,用右手持耳塞,如果使用泡棉耳塞,用右手將耳塞揉搓成無折縫、細長的圓柱體,越細越好。開始揉搓時稍稍用力壓耳塞,越往后越用力壓,這樣耳塞就可以越搓越細。注意要將耳塞搓成細圓柱體,而不是圓錐體或者球狀。當泡棉耳塞搓細后,需要盡快塞入耳道。左手繞過腦后,用力把右側耳廓向上向后拉,把耳道拉直,這樣可以較容易地將耳塞插入到正確的位置。佩戴左耳耳塞使用同樣的方法。使用預成型耳塞可以免去揉搓耳塞的步驟,直接拉開耳道,插入耳塞即可。
兩邊耳塞佩戴好后,可以進行一個簡單的測試,判斷耳塞是否正確佩戴。進入一個有穩態噪聲的場所,用雙手緊緊地捂住雙耳,然后放開,分辨聽到噪聲的大小。如果耳塞佩戴良好,用手捂住和沒有捂住雙耳時,聽到的聲音大小應該差不多。如果感覺捂住雙耳時聽到的聲音,明顯比沒有捂住的時候小很多,說明耳塞沒有佩戴好,這時需要離開噪聲環境,按照前面介紹的方法重新佩戴耳塞并檢查佩戴位置。
護聽器的舒適性、佩戴便利性、使用者佩戴的主觀能動性和佩戴技巧等,是影響其實際防護能力的重要因素。所以,在現場應用中,耳塞的實際防護性能可能差異很大。為此,聽力保護專家還致力于開發新技術,可為護聽器佩戴者提供個體適合性檢驗。如3M公司研發的聽力防護驗證系統,應用客觀的真耳內置麥克風方法,通過測量耳塞內、外的聲壓級,獲取耳塞的個人聲衰減值數據,作為耳塞適合性的重要參考指標。
耳罩的佩戴方法相對比較簡單,但有多種佩戴方式,調整的方法也略有不同,應仔細閱讀使用說明書。注意佩戴耳罩前應撥開耳部周圍的毛發,調節耳罩杯在頭箍、頸箍上的位置,使兩耳位于罩杯中心,并完全覆蓋耳廓,盡量保證耳罩杯墊與頭部之間的密封。
對護聽器進行合理的維護是非常重要的,可保持護聽器處于良好的狀態,維持良好的降噪效果,還可以幫助延長護聽器的使用壽命,降低企業的成本。企業還應建立個人防護用品的管理制度,結合現場情況,按照產品說明書的建議廢棄、清洗護聽器并適時更換部件。
編輯 鄭 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