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文彪++++陳斌

廣東省作為沿海經濟發達地區,人口密集,各類小場所眾多,給消防安全管理埋下許多隱患。為此,廣東省自2012年開始推行消防安全“網格化”管理,細化消防中的社會管理服務,取得良好效果。
“老板,你這兒有個滅火器過期了,要趕緊更換啊,日常也要注意電線不要亂拉亂接啊。”“靚女,這里是疏散通道,不能堆放東西的。” 廣東省中山市基層網格員小李正拿著手機終端,對自己網格內的單位開展著日常巡查,同時提醒著業主做好消防安全工作。
自網格化管理實施以來,有效地整合基層資源,各級網格將消防監督工作納入日常工作內容,完善各項工作制度,開展消防檢查和宣傳,特別是對各類小場所火災的防控,起到良好的作用。
2013年,中山市的基層網格員檢查單位近30萬家,共發現隱患1萬8600余處,整改隱患率達94%以上。另據不完全統計,經網格員參與而成功撲救的初期火災有200余起,網格員隊伍已成為社會上火災防控的重要力量。
政府主導 明確“誰來管”
2013年初,廣東省中山市出臺《消防安全網格化管理規定》,將全市24個鎮區劃分為24個大網格,社區、村委劃分為299個中網格,村組(居民樓院、責任片區)劃分為1471個小網格,并配備1653名網格員,投入45萬元,研發網格化系統和巡查終端APP軟件,以及網格巡查終端手機,構建了“橫到邊縱到底”的消防安全“網格化”管理體系。
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委員會辦公室作為“網格化”管理的統攬部門,加強對全市網格管理的統籌協調;各鎮區綜治辦對應為大網格的主抓部門,社區(村)維穩綜治站為中網格的主抓部門,網格員負責小網格的消防安全。
在此基礎上,中山市探索建立以“綜治部門為統領,行政區域為網格劃分,政府部門為網格指導,基層網格員為網格包干”的管理模式,加強和完善“條塊結合”的網格管理組織架構,強化網格內的消防安全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
這一模式明確了政府、社區村委、基層網格員在消防安全管理中的主體地位,并搭建平臺,通過“基層網格員深入摸查,社區、村委共同監控,部門聯合執法,群眾積極參與”的網格管理方式,最大限度地發現及整改火災隱患。
突出重點 明確“管什么”
“我以前又要查計生,又要看衛生,搞治安的同時還要看消防。這個部門是這樣要求,那個部門又是那樣要求,工作往往重復做。現在,我一部手機,一次檢查完成6項職責,活兒雖然一樣,但是相比以前,輕松了許多。”網格員小李說道。
中山市的網格化工作,充分整合農村社區資源,在不增加政府財政的同時,將原來的治安員、食品衛生員、計生巡查員、出租屋巡查員等,按網格區域劃分,成為一名網格員肩負6種職責。部分鎮區還結合治安巡防,為網格員配置了單車、應急救援包和宣傳包,解決老城區火災隱患的查找和整改問題。另外,中山市采用“三定三通”(定原則、定責任、定方式;隱患直通、信息直通、問責直通)的做法,明確各級網格“管什么”。
定原則——構建合理化目標體系
中山市按照“區域定界、條塊結合、無縫覆蓋、動態調整”的原則,合理劃分網格,制定出“抓一化,建五網”的目標。“抓一化”指以信息化為牽引,“建五網”指創建“火災綜合防控網、滅火救援區域網、行業依法監管網、網格巡查監控網、宣傳教育覆蓋網”,最終實現“網格巡查制度化、部門聯動常態化、隱患整治科學化、行政執法規范化、考評獎懲數據化、群眾評價完美化”,將消防安全網格化的管理觸角延伸到過去難以覆蓋的“散、小、邊、遠”場所。
定責任——構建立體化巡查機制
從鎮區大網格到部門中網格,從社區村委中網格到基層網格員,每個崗位的工作職責、工作任務不同。中山市按照“基層網格員每旬、社區村委每月、部門每月、鎮區每季度”的原則分配檢查任務,規范巡查工作流程,將單位監管責任“定人、定崗、定責”。通過開展經常性防火巡查,及時發現“常見性”隱患和“習慣性”消防違章行為,有效前移火災防控關口。
定方式——構建科學化運行機制
為確保網格化管理真正起到作用,中山市采用了“隱患直通”“信息直通”“問責直通”的方式,暢通監管渠道。
“中山市消防安全網格化管理智能系統”和“網格E通”,可以通過手機直接拍照,將火災隱患上傳,系統自動定位GPS位置,鎮、部門、社區進入系統后均能隨時發現隱患,便于鎮區及時派發,部門及時判定,網格聯合查處。
根據網格員巡查登記的情況,鎮、社區、部門可以進入系統,對網格內的單位情況進行查詢,詳細了解單位的基礎信息、隱患情況,以及相應網格的隱患情況等,為鎮、社區、村、部門制定決策提供依據。
各大網格每月對網格員設定200元績效獎金,年底政府將根據檢查任務完成率、隱患發現率、隱患查處率,對基層網格員進行評選,獎勵優秀網格員。
加減乘除 明確“怎么管”
“我只要點開手機,查找單位,就可以對照系統自動生成的表格一項項檢查。同時消防教員對我們進行培訓,消防安全檢查不僅要讓消防設施達標,更應該教會業主懂得使用,把每一次檢查變成一次教育宣傳的過程。”網格員小張如是說。
自消防安全網格化實施以來,簡便的操作方法和完善的獎懲制度大大提升網格員工作的積極性,從以前的“要我管”轉變為現在的“我要管”。
整合資源做加法
基層網格員按照年齡、文化、身體條件,以及對計算機操作、智能手機使用的熟悉程度,經過層層篩選,按照“一網一員”或“一網多員”的模式,進行定人定崗。同時做到“一員三責”,即:防火巡查職責、隱患整改跟進職責、入戶宣傳職責。
網格錄入做減法
網格員對網格內單位進行依法巡查后,直接用“網格E通”錄入,并上傳至“中山市消防安全網格化管理智能系統”,經有關部門確認后,此記錄歸雙方共享,解決了部門對監管單位重復錄入檢查記錄、網格員無法進入部分單位檢查等問題。
疊加效應做乘法
中山市專門為網格員配備了具備500萬像素照相功能、GPS衛星定位系統的智能手機,實現檢查信息實時傳遞、衛星定位隨時監控、專項行動、短信直接下達等功能,使網格管控效率加倍提升。
落實檢查做除法
按照單位類型的不同,手機終端為基層網格員設置了3種表格,網格員只需對照表格內容點擊“是”或“否”,最后拍照上傳。對涉及“三合一”“存放易燃易爆物品”的隱患,系統自動判定為紅色,其余隱患為綠色,大大消除了基層網格員“查什么”“怎么查”的難題。
“每名網格員都要成為消防工作的‘明白人,同時也要當網格單位的‘貼心人,積極培訓出更多的‘明白人。”這是中山市對網格員從事消防工作提出的要求。將每個網格員都發展成為消防志愿者,將每一次的檢查,都變成“三分鐘消防培訓”。檢查方式的轉變,改變了以往“監而不管”的局面,使消防安全防范及日常安全監督,落實到網格化服務中。一些場所、廠房由于缺乏消防安全設施,導致火災隱患,但因為網格員的提前介入指導檢查,得以“早發現、早提示、早指導、早督促整改”,使企業、場所及其他單位做好消防安全工作,避免了后期補救產生的較大投入或難以補救留下的火災隱患。
編輯 鄭 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