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稿日期:2014-01-13
作者簡介:付星,西安財經學院外國語學院講師,碩士。(西安 / 710061)
*本文系西安財經學院2013年度教學研究項目“大學英語自主學習動態課程教學體系研究”(13xcj50)的階段研究成果。
摘要:在評估課堂教學時,其結果的有效性與科學性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其是否使用了合理的指標體系。筆者基于西安財經學院以往的評估體系,參考近年來的評估數據與4000多份調查問卷,并從西安財經學院的實際情況出發,為評估課堂教學質量的工作設計了一套有效、科學、合理的指標體系,以期能夠使教學質量得到根本的改善,并促進師生間的交流溝通。
關鍵詞:高校;課堂教學;質量評估;指標體系通常情況下,我們能從教學評估的對象中分解出相應的評估指標,這些指標可以通過行為化、具體化的方式將教學評估對象在某些方面的本質特征反映出來。因此,不管是判斷教學評估對象的價值, 還是對評估對象的行為進行評估、調節及控制,都需要參考、使用這一指標體系。而教學評估的指標體系主要是指根據教學評估對象自身所具有的邏輯結構,通過組合排列教學的評估指標而得到的那個有機體。就教學的評估指標的體系而言,其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與作用,不僅決定了評估工作的有效性與科學性,而且還決定了教學水平能否得到提高。
一、高校課堂教學質量的評估指標體系的現狀近年來,國內外的學者都非常重視研究教學評估的問題。就國外而言,其很少研究指標,在研究時通常會從教學評估的目的、主體及適用性出發;而在國內,評估教學質量時所用到的指標體系構成了學者們研究的重點。基于對相關文獻的分析, 可知:現階段,我國在評估高校課堂教學的質量時所使用的指標體系還存在很多不足,可以概括為以下幾點。
1.指標體系過分依賴主觀經驗,且針對性差
要想順利的開展評估課堂教學的活動,就必須使用科學、合理的指標體系; 要想成功的評價課堂教學,就必須確保價值判斷的準確性與科學性。現階段,主要通過主觀經驗法來設計評估高校教師的課堂教學質量時所用的指標體系。通常,會由經驗豐富的教師與專家,按照具體的情況與經驗來設計指標體系, 基本上不會利用實證調查法來嚴格的論證所設計的指標體系。[1]因為,教學評估包含數量龐大的指標因素,所以若不進行嚴密科學的論證,則無法保障所設計的指標的有效性、科學性與針對性,有時會導致指標間交叉重復的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極大的影響了教學評估工作的效果。
2.偏離的評價目標與導向模糊的指標項目
現階段,目標偏離的問題在評估高校教學的工作中普遍存在。在選取指標時,由于未對指標應有的導向功能進行充分的考慮, 以至于使學校的教師與組織機構無法充分的認識評估工作,無法有效的使用評估結果,將獎懲教師視為評價的主要目的, 未充分發揮評價活動的激勵功能,使其只能流于形式。在這種情況的影響下,很多教師會抵觸評估,為應付評估,部分教師還會使用某些特殊的策略,使評估工作喪失其所具有的改善教學水平、促進師生溝通的功能。
3.評價指標的激勵作用小
現階段,教師的教學態度與技能構成了高校指標的主要內容, 但其忽視了課堂的雙向溝通與學生課堂學習的質量問題。而且, 教師聯系實際與教學的程度也未能充分的反映在教學過程里。因為教學精髓無法通過評價指標充分的反映出來,所以教學活動的優劣也就得不到真正的區分, 這不僅制約了諸如案例教學、啟發教學及學導式教學等先進教學方式的功能,而且極大的打擊了教師工作的熱情,影響了教學水平的提高。?課程與教學?高等院校課堂教學質量評估指標體系實證研究二、構建高校課堂教學質量的評估指標體系的基本原則在構建指標體系時, 我們應根據下述幾項原則:
1.整體一致的原則。該原則要求我們緊密的結合每一個課堂教學環節。在設計評估教學質量的指標體系時,除了應準確的界定項目、分配權重之外,還應重視各項目間的關聯。[2]應從整個課堂教學過程出發, 對學生的參與度、教學的思路、教學的手段以及教學的方法做充分的考慮。只有從整體上準確的把握各項目間的區別與聯系,只有緊密的結合各項目,才能確保指標體系的合理性,才能有效的評估教學的質量。
2.針對性的原則。該原則提出了評估主體不同、評估指標各異的要求。我們應根據評估的主體,來設置評估課堂教學質量的指標體系。指標體系的內容與范圍會因評估主體的不同而各異, 只有這樣評估效果才可以得到保障。如果評估的主體是學生, 則應選擇那些和教師在課堂中的直接表現相關的指標,比方說教學的內容、態度及方法等等。此外,為便于反饋、操作,應使用那些診斷性、行為化及操作化的語言來表示每一分解指標。若評估的主體是同行專家,那么就應當選擇那些對課堂教學表現有影響作用的因素,比方說教師的學術水平、教學組織及研學態度等等。
3.相對獨立的原則。該原則要求我們在選取指標時避免交叉與重復。要想準確的評估教學的質量,就需要分解整體目標,將其劃分為各個具體指標。只有實現了每一具體的指標,才能真正的實現評估教學質量的目標。我們這里所說的獨立性的原則,是指應確保構成指標體系的每一具體指標間的獨立性,確保能夠獨立的使用各指標。所以,在設計評估教學質量的指標體系的實踐活動中,必須防止各指標互相覆蓋、交叉、重復等情況的出現。
4.科學導向的原則。該原則要求我們將評估的主要目標確定為交流與溝通。改善課堂教學的質量是評估課堂教學質量的最終目標, 除了在對教學質量進行評價時會使用評估指標之外,教師也應向評估指標所提出的那些要求努力。首先,應根據課堂教學的規律來制定評估的指標,確保課堂教學的本質能夠通過評估的指標準確的體現出來; 其次, 應確保所設計出來的評估要素不僅能夠作為課堂教學的要求與規范, 也能作為對教學水平進行評價的依據。
5.縱向比較的原則。該原則要求我們應不斷鼓勵教師完善自我。在評估的過程中,如果使用縱向比較的方式,就能夠激勵任課教師更好的對教學經驗進行總結,能夠確保其改善教學質量的目標的順利實現。通過縱向比較的方法,來比較教師上次與本次的評估結果,能夠更好的總結進步情況,并明確仍需改進的地方。為防止教師出現評估壓力,橫向比較的方法在實踐中并不常用。
6.過程控制的原則。該原則要求我們不能將評估的結果和教師的直接利益掛鉤,這里所說的直接利益主要是指晉升、獎金等等。鼓勵教師努力的改善教學是我們開展評估教學質量的活動的根本目標。我們應重視控制評估過程, 確保每一任課教師都能夠充分的認識評估活動的最終目的,指導其準確了解自身的優缺點, 進而幫助教師更好的完善自我、更好的提高教學的質量, 并確保學生可以學到更多的知識、形成健全的人格, 實現全面發展德、智、體的目標。[3]
7.可操作性的原則。該原則要求我們在實踐性、客觀性原則的指導下來設計指標體系。通常我們會使用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辦法來設計指標。盡管定量指標可以避免定性指標的缺點, 確保評估情況得到真實反映, 但事實上還存在很多無法量化的指標。定性指標不具有較強的區分度與可信度, 具有明顯的評估主體的主觀因素。所以,在設計評估教學質量的指標體系時,我們應盡可能的細化,且在表述各指標體系時又要滿足準確、無歧義的要求,以確保每一項具體指標的評估都能夠借助于實際的測量與觀察來獲取準確的結論, 進而使指標的可操作性得到充分的保障。
三 、高校的課堂教學質量的評估指標體系的實證分析1.課堂教學評估體系的現狀分析
endprint
(1)評估課堂的教學質量的方式
自1998年起,評估課堂教學質量的活動在西安財經學院開展起來,卡片評估是當時主要的形式。其是向學生發放提綱式調查表的評估卡,在結束填涂以后,由光標讀卡機進行讀取,隨后將各位教師的評估結果統計出來。該工作對物力、人力的需要極大,且缺少有效樣本與全面的信息。為此,西安財經學院在2008 年的時候開始使用評估課堂教學質量的網上系統,網上評教工作自此得以實現。 近年來,學校持續擴大辦學的規模,其設置的課程也愈發的完善,所以過去評估課堂教學質量的那種指標體系和辦學理念已不再適應。要想對教學活動進行全面、客觀的評價,要想使教師的教學質量得到改善,就必須適當的調整評估課堂教學活動的指標體系。
(2)完善評估課堂教學質量的指標
第一步是調查問卷的設計。主要涉及四個方面,即:教學的效果、教學的方法、教學的內容以及教學的態度,依據體育類、普通類及外語類的課程設計了 16 個問題,向各院、系、中心的教師與學生發放問卷,并借助于網絡進行意見的征求。此次共發放 4112 份的問卷,共2871 份的有效回收問卷,達到了69.8%的問卷有效率。
第二步是將評估的指標體系確定下來。我們整理了回收的那些調查問卷,分別給問卷中的問題賦值,好得 4 分,一般得 3 分,不好得 2 分。將累積的各項得分除以有效的人數, 得出單項的平均值。對一個指標評價項目而言,分值越高評價越好(表1)。
表1評估指標的得分排序
評估的指標單項的平均值2.守時遵紀、為人師表、言傳身教3.691.投入講課、嚴謹治學、認真教學3.6516.總體評價任課教師的教授情況3.5713.依靠學習,實現對課程基本內容的掌握3.546.透徹、準確的講授原理與概念3.5412.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 3.535.授課內容重點突出,難點明確 3.517.吸收了最新的學科成果,有著充實的內容,有龐大的信息量 3.484.合理的分配教學內容,有著適當的進度與清楚的條理 3.489.推薦了有助于提高、學習的參考資料與教材3.473.適當的作業量,認真的批改,及時的訂正 3.4515.借助于學習,實現了對學習方法的掌握3.4410.多樣靈活的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3.4014.依靠學習,使學習該課程的興趣得以提高 3.3911.因材施教,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與思維方式 3.388.選用了得當的教材3.36第三步是對評估指標的權重進行分配。在對各項目的權重進行分配時,我們使用的是兩兩比對法,兩兩對比所有的項目,對比的內容主要有項目的可操作性與重要程度。經過教師、專家與學生的多次修訂與論證,將每一項指標的權重最終確定下來。
按照上述思路與步驟,西安財經學院完成了評估教學質量的指標體系的編制工作(如表2所示),使用的是 5 級評分制的評估指標體系。
表2教師教學評價表(普通類)
評估指標滿分權重評價等級A100%B85%C70%D55%E40%1.投入講課、認真教學412.守時遵紀、言傳身教413.適當的作業量,認真的批改,及時的訂正414.合理的分配教學內容,有著適當的進度與清楚的條理4.41.15.授課內容重點突出,難點明確 4.81.26.充實的授課內容,吸收最新的成果4.41.17.推薦了有助于提高、學習的參考資料與教材3.20.88.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和本課程的特點與性質相符419.講授了有助于教學的內容4110.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教授他們掌握學習的方法3.20.811.整體評價任課教師的教學601總 分
2.存在于課堂教學質量評估指標里的問題與成因分析
(1)項目評估指標的權重分配與分值問題
從2008 年開始使用課堂教學的網上評估時起,統計了全校的普通類課程教師在四個學期里的平均成績與每一項評估指標的平均值(如下表 3所示)。
表32008-2010 學年(普通類)教師評估成績統計表
學期每一項評估指標的均值1(4)2(4)3(4)4(4.4)5(4.8)6(4.4)7(3.2)8(4)9(4)10(3.2)11(60)教師的
平均成績學生的
參評率2007-2008
學年(2)3.733.723.633.984.343.992.853.593.612.8754.991.3288.61%2008-2009
學年(1)3.83.83.714.064.434.072.913.673.692.9355.9993.0796.72%2008-2009
學年(2)3.743.743.684.034.44.042.913.663.662.9255.3792.1492.55%2009-2010
學年(1)3.773.773.724.084.454.082.953.73.712.9656.0293.2197.56%
根據表 3 可知,在這4 個學期里,只有“ 整體評價任課教師的教學”(第11項指標)的平均值在 55 分上下,剩余指標的平均值都在 4 分上下,與第11項指標相比,各項指標在平均值上有較大的差距。在西安財經學院所用的評價教師教學的表里,分值指標項由 4 至 60 分不等,存在實際操作差距過大的問題。所以,個別指標存在權重分配、分值不均衡的情況。
(2)評估指標的精確性和可操作性的問題
表4各項評估指標的高、低分組的得分均值排序表(普通類)
評估的指標滿分權重高分組
的均值低分組
的均值均值差2.守時遵紀、言傳身教413.873.620.257.推薦了有助于提高、學習的參考資料與教材 3.20.83.022.740.281.投入講課、認真教學 413.883.60.283.適當的作業量,認真的批改,及時的訂正413.823.50.3110.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教授他們掌握學習的方法3.20.83.062.710.358.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和本課程的特點與性質相符413.813.420.399.講授了有助于教學的內容413.833.440.396.充實的授課內容,吸收最新的成果4.41.14.213.790.424.合理的分配教學內容,有著適當的進度與清楚的條理4.41.14.223.780.445.授課內容重點突出,難點明確 4.81.24.604.110.4911.整體評價任課教師的教學60157.6951.276.42
根據表4 不難發現,就教學的態度而言,“守時遵紀、言傳身教”這一指標的差值較小,排在前位。這就意味著該項指標有著十分寬泛的內涵,存在量化困難,不具備較強的學生操作性;就教學的內容而言,排在前面的是“ 推薦了有助于提高、學習的參考資料與教材”這一指標,這就意味著該項指標和課堂教學以外的內容的關系較大,在對教學的質量進行評價時該指標的針對性差。這說明上述兩項指標都有不足之處存在。
3.建議與思考
(1) 對“整體評價任課教師的教學”指標的分值進行調整,對指標權重進行均衡
通過表 2可知“整體評價任課教師的教學”指標項有60的分值,在評估教師總分中占 60%的比重,應對其進行適當的調整。 由于學生在使用這一指標時,經常會受課程的性質、教師的個人條件、熟悉課程的程度等因素的影響,所以,在使用的過程中,學生的區分度較低,建議將其比重設置成 40%。
(2)對評估的指標體系進行細化,使評估指標具有更強的操作性
觀察表 2,發現“守時遵紀、言傳身教”的指標和教學的態度相關,有著十分寬泛的內涵,所以給學生的直接測量帶來了困難。經比較發現,在教學的態度方面,不同高校所設置的指標存在很多的共同之處,因此建議適當的修改語言,細化分解教學過程中對課堂教學的質量有影響的因素,提高指標的合理性與科學性。
綜上,要想提高教學管理的制度化、科學化與規范化的程度,就必須構建合理科學的教學評估的指標體系,只有這樣才能使該指標體系的激勵功能充分的發揮出來, 才能使教學水平得以提高, 才能實現課堂教學管理的良性運行。
參考文獻:
[1]蔡報純,唐小明.院系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建設論要[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09(12).
[2]朱中華,季祝平.新建本科院校教育質量保證的若干對策[J].江蘇高教,2005(6).
[3]傅大友,錢素平.新建本科院校建立教學質量內部保證體系的探索與實踐——以常熟理工學院為例[J].中國高教研究,2007(10).2014年第4期高 教 探 索Higher Education Exploration
endprint
(1)評估課堂的教學質量的方式
自1998年起,評估課堂教學質量的活動在西安財經學院開展起來,卡片評估是當時主要的形式。其是向學生發放提綱式調查表的評估卡,在結束填涂以后,由光標讀卡機進行讀取,隨后將各位教師的評估結果統計出來。該工作對物力、人力的需要極大,且缺少有效樣本與全面的信息。為此,西安財經學院在2008 年的時候開始使用評估課堂教學質量的網上系統,網上評教工作自此得以實現。 近年來,學校持續擴大辦學的規模,其設置的課程也愈發的完善,所以過去評估課堂教學質量的那種指標體系和辦學理念已不再適應。要想對教學活動進行全面、客觀的評價,要想使教師的教學質量得到改善,就必須適當的調整評估課堂教學活動的指標體系。
(2)完善評估課堂教學質量的指標
第一步是調查問卷的設計。主要涉及四個方面,即:教學的效果、教學的方法、教學的內容以及教學的態度,依據體育類、普通類及外語類的課程設計了 16 個問題,向各院、系、中心的教師與學生發放問卷,并借助于網絡進行意見的征求。此次共發放 4112 份的問卷,共2871 份的有效回收問卷,達到了69.8%的問卷有效率。
第二步是將評估的指標體系確定下來。我們整理了回收的那些調查問卷,分別給問卷中的問題賦值,好得 4 分,一般得 3 分,不好得 2 分。將累積的各項得分除以有效的人數, 得出單項的平均值。對一個指標評價項目而言,分值越高評價越好(表1)。
表1評估指標的得分排序
評估的指標單項的平均值2.守時遵紀、為人師表、言傳身教3.691.投入講課、嚴謹治學、認真教學3.6516.總體評價任課教師的教授情況3.5713.依靠學習,實現對課程基本內容的掌握3.546.透徹、準確的講授原理與概念3.5412.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 3.535.授課內容重點突出,難點明確 3.517.吸收了最新的學科成果,有著充實的內容,有龐大的信息量 3.484.合理的分配教學內容,有著適當的進度與清楚的條理 3.489.推薦了有助于提高、學習的參考資料與教材3.473.適當的作業量,認真的批改,及時的訂正 3.4515.借助于學習,實現了對學習方法的掌握3.4410.多樣靈活的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3.4014.依靠學習,使學習該課程的興趣得以提高 3.3911.因材施教,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與思維方式 3.388.選用了得當的教材3.36第三步是對評估指標的權重進行分配。在對各項目的權重進行分配時,我們使用的是兩兩比對法,兩兩對比所有的項目,對比的內容主要有項目的可操作性與重要程度。經過教師、專家與學生的多次修訂與論證,將每一項指標的權重最終確定下來。
按照上述思路與步驟,西安財經學院完成了評估教學質量的指標體系的編制工作(如表2所示),使用的是 5 級評分制的評估指標體系。
表2教師教學評價表(普通類)
評估指標滿分權重評價等級A100%B85%C70%D55%E40%1.投入講課、認真教學412.守時遵紀、言傳身教413.適當的作業量,認真的批改,及時的訂正414.合理的分配教學內容,有著適當的進度與清楚的條理4.41.15.授課內容重點突出,難點明確 4.81.26.充實的授課內容,吸收最新的成果4.41.17.推薦了有助于提高、學習的參考資料與教材3.20.88.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和本課程的特點與性質相符419.講授了有助于教學的內容4110.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教授他們掌握學習的方法3.20.811.整體評價任課教師的教學601總 分
2.存在于課堂教學質量評估指標里的問題與成因分析
(1)項目評估指標的權重分配與分值問題
從2008 年開始使用課堂教學的網上評估時起,統計了全校的普通類課程教師在四個學期里的平均成績與每一項評估指標的平均值(如下表 3所示)。
表32008-2010 學年(普通類)教師評估成績統計表
學期每一項評估指標的均值1(4)2(4)3(4)4(4.4)5(4.8)6(4.4)7(3.2)8(4)9(4)10(3.2)11(60)教師的
平均成績學生的
參評率2007-2008
學年(2)3.733.723.633.984.343.992.853.593.612.8754.991.3288.61%2008-2009
學年(1)3.83.83.714.064.434.072.913.673.692.9355.9993.0796.72%2008-2009
學年(2)3.743.743.684.034.44.042.913.663.662.9255.3792.1492.55%2009-2010
學年(1)3.773.773.724.084.454.082.953.73.712.9656.0293.2197.56%
根據表 3 可知,在這4 個學期里,只有“ 整體評價任課教師的教學”(第11項指標)的平均值在 55 分上下,剩余指標的平均值都在 4 分上下,與第11項指標相比,各項指標在平均值上有較大的差距。在西安財經學院所用的評價教師教學的表里,分值指標項由 4 至 60 分不等,存在實際操作差距過大的問題。所以,個別指標存在權重分配、分值不均衡的情況。
(2)評估指標的精確性和可操作性的問題
表4各項評估指標的高、低分組的得分均值排序表(普通類)
評估的指標滿分權重高分組
的均值低分組
的均值均值差2.守時遵紀、言傳身教413.873.620.257.推薦了有助于提高、學習的參考資料與教材 3.20.83.022.740.281.投入講課、認真教學 413.883.60.283.適當的作業量,認真的批改,及時的訂正413.823.50.3110.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教授他們掌握學習的方法3.20.83.062.710.358.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和本課程的特點與性質相符413.813.420.399.講授了有助于教學的內容413.833.440.396.充實的授課內容,吸收最新的成果4.41.14.213.790.424.合理的分配教學內容,有著適當的進度與清楚的條理4.41.14.223.780.445.授課內容重點突出,難點明確 4.81.24.604.110.4911.整體評價任課教師的教學60157.6951.276.42
根據表4 不難發現,就教學的態度而言,“守時遵紀、言傳身教”這一指標的差值較小,排在前位。這就意味著該項指標有著十分寬泛的內涵,存在量化困難,不具備較強的學生操作性;就教學的內容而言,排在前面的是“ 推薦了有助于提高、學習的參考資料與教材”這一指標,這就意味著該項指標和課堂教學以外的內容的關系較大,在對教學的質量進行評價時該指標的針對性差。這說明上述兩項指標都有不足之處存在。
3.建議與思考
(1) 對“整體評價任課教師的教學”指標的分值進行調整,對指標權重進行均衡
通過表 2可知“整體評價任課教師的教學”指標項有60的分值,在評估教師總分中占 60%的比重,應對其進行適當的調整。 由于學生在使用這一指標時,經常會受課程的性質、教師的個人條件、熟悉課程的程度等因素的影響,所以,在使用的過程中,學生的區分度較低,建議將其比重設置成 40%。
(2)對評估的指標體系進行細化,使評估指標具有更強的操作性
觀察表 2,發現“守時遵紀、言傳身教”的指標和教學的態度相關,有著十分寬泛的內涵,所以給學生的直接測量帶來了困難。經比較發現,在教學的態度方面,不同高校所設置的指標存在很多的共同之處,因此建議適當的修改語言,細化分解教學過程中對課堂教學的質量有影響的因素,提高指標的合理性與科學性。
綜上,要想提高教學管理的制度化、科學化與規范化的程度,就必須構建合理科學的教學評估的指標體系,只有這樣才能使該指標體系的激勵功能充分的發揮出來, 才能使教學水平得以提高, 才能實現課堂教學管理的良性運行。
參考文獻:
[1]蔡報純,唐小明.院系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建設論要[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09(12).
[2]朱中華,季祝平.新建本科院校教育質量保證的若干對策[J].江蘇高教,2005(6).
[3]傅大友,錢素平.新建本科院校建立教學質量內部保證體系的探索與實踐——以常熟理工學院為例[J].中國高教研究,2007(10).2014年第4期高 教 探 索Higher Education Exploration
endprint
(1)評估課堂的教學質量的方式
自1998年起,評估課堂教學質量的活動在西安財經學院開展起來,卡片評估是當時主要的形式。其是向學生發放提綱式調查表的評估卡,在結束填涂以后,由光標讀卡機進行讀取,隨后將各位教師的評估結果統計出來。該工作對物力、人力的需要極大,且缺少有效樣本與全面的信息。為此,西安財經學院在2008 年的時候開始使用評估課堂教學質量的網上系統,網上評教工作自此得以實現。 近年來,學校持續擴大辦學的規模,其設置的課程也愈發的完善,所以過去評估課堂教學質量的那種指標體系和辦學理念已不再適應。要想對教學活動進行全面、客觀的評價,要想使教師的教學質量得到改善,就必須適當的調整評估課堂教學活動的指標體系。
(2)完善評估課堂教學質量的指標
第一步是調查問卷的設計。主要涉及四個方面,即:教學的效果、教學的方法、教學的內容以及教學的態度,依據體育類、普通類及外語類的課程設計了 16 個問題,向各院、系、中心的教師與學生發放問卷,并借助于網絡進行意見的征求。此次共發放 4112 份的問卷,共2871 份的有效回收問卷,達到了69.8%的問卷有效率。
第二步是將評估的指標體系確定下來。我們整理了回收的那些調查問卷,分別給問卷中的問題賦值,好得 4 分,一般得 3 分,不好得 2 分。將累積的各項得分除以有效的人數, 得出單項的平均值。對一個指標評價項目而言,分值越高評價越好(表1)。
表1評估指標的得分排序
評估的指標單項的平均值2.守時遵紀、為人師表、言傳身教3.691.投入講課、嚴謹治學、認真教學3.6516.總體評價任課教師的教授情況3.5713.依靠學習,實現對課程基本內容的掌握3.546.透徹、準確的講授原理與概念3.5412.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 3.535.授課內容重點突出,難點明確 3.517.吸收了最新的學科成果,有著充實的內容,有龐大的信息量 3.484.合理的分配教學內容,有著適當的進度與清楚的條理 3.489.推薦了有助于提高、學習的參考資料與教材3.473.適當的作業量,認真的批改,及時的訂正 3.4515.借助于學習,實現了對學習方法的掌握3.4410.多樣靈活的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3.4014.依靠學習,使學習該課程的興趣得以提高 3.3911.因材施教,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與思維方式 3.388.選用了得當的教材3.36第三步是對評估指標的權重進行分配。在對各項目的權重進行分配時,我們使用的是兩兩比對法,兩兩對比所有的項目,對比的內容主要有項目的可操作性與重要程度。經過教師、專家與學生的多次修訂與論證,將每一項指標的權重最終確定下來。
按照上述思路與步驟,西安財經學院完成了評估教學質量的指標體系的編制工作(如表2所示),使用的是 5 級評分制的評估指標體系。
表2教師教學評價表(普通類)
評估指標滿分權重評價等級A100%B85%C70%D55%E40%1.投入講課、認真教學412.守時遵紀、言傳身教413.適當的作業量,認真的批改,及時的訂正414.合理的分配教學內容,有著適當的進度與清楚的條理4.41.15.授課內容重點突出,難點明確 4.81.26.充實的授課內容,吸收最新的成果4.41.17.推薦了有助于提高、學習的參考資料與教材3.20.88.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和本課程的特點與性質相符419.講授了有助于教學的內容4110.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教授他們掌握學習的方法3.20.811.整體評價任課教師的教學601總 分
2.存在于課堂教學質量評估指標里的問題與成因分析
(1)項目評估指標的權重分配與分值問題
從2008 年開始使用課堂教學的網上評估時起,統計了全校的普通類課程教師在四個學期里的平均成績與每一項評估指標的平均值(如下表 3所示)。
表32008-2010 學年(普通類)教師評估成績統計表
學期每一項評估指標的均值1(4)2(4)3(4)4(4.4)5(4.8)6(4.4)7(3.2)8(4)9(4)10(3.2)11(60)教師的
平均成績學生的
參評率2007-2008
學年(2)3.733.723.633.984.343.992.853.593.612.8754.991.3288.61%2008-2009
學年(1)3.83.83.714.064.434.072.913.673.692.9355.9993.0796.72%2008-2009
學年(2)3.743.743.684.034.44.042.913.663.662.9255.3792.1492.55%2009-2010
學年(1)3.773.773.724.084.454.082.953.73.712.9656.0293.2197.56%
根據表 3 可知,在這4 個學期里,只有“ 整體評價任課教師的教學”(第11項指標)的平均值在 55 分上下,剩余指標的平均值都在 4 分上下,與第11項指標相比,各項指標在平均值上有較大的差距。在西安財經學院所用的評價教師教學的表里,分值指標項由 4 至 60 分不等,存在實際操作差距過大的問題。所以,個別指標存在權重分配、分值不均衡的情況。
(2)評估指標的精確性和可操作性的問題
表4各項評估指標的高、低分組的得分均值排序表(普通類)
評估的指標滿分權重高分組
的均值低分組
的均值均值差2.守時遵紀、言傳身教413.873.620.257.推薦了有助于提高、學習的參考資料與教材 3.20.83.022.740.281.投入講課、認真教學 413.883.60.283.適當的作業量,認真的批改,及時的訂正413.823.50.3110.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教授他們掌握學習的方法3.20.83.062.710.358.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和本課程的特點與性質相符413.813.420.399.講授了有助于教學的內容413.833.440.396.充實的授課內容,吸收最新的成果4.41.14.213.790.424.合理的分配教學內容,有著適當的進度與清楚的條理4.41.14.223.780.445.授課內容重點突出,難點明確 4.81.24.604.110.4911.整體評價任課教師的教學60157.6951.276.42
根據表4 不難發現,就教學的態度而言,“守時遵紀、言傳身教”這一指標的差值較小,排在前位。這就意味著該項指標有著十分寬泛的內涵,存在量化困難,不具備較強的學生操作性;就教學的內容而言,排在前面的是“ 推薦了有助于提高、學習的參考資料與教材”這一指標,這就意味著該項指標和課堂教學以外的內容的關系較大,在對教學的質量進行評價時該指標的針對性差。這說明上述兩項指標都有不足之處存在。
3.建議與思考
(1) 對“整體評價任課教師的教學”指標的分值進行調整,對指標權重進行均衡
通過表 2可知“整體評價任課教師的教學”指標項有60的分值,在評估教師總分中占 60%的比重,應對其進行適當的調整。 由于學生在使用這一指標時,經常會受課程的性質、教師的個人條件、熟悉課程的程度等因素的影響,所以,在使用的過程中,學生的區分度較低,建議將其比重設置成 40%。
(2)對評估的指標體系進行細化,使評估指標具有更強的操作性
觀察表 2,發現“守時遵紀、言傳身教”的指標和教學的態度相關,有著十分寬泛的內涵,所以給學生的直接測量帶來了困難。經比較發現,在教學的態度方面,不同高校所設置的指標存在很多的共同之處,因此建議適當的修改語言,細化分解教學過程中對課堂教學的質量有影響的因素,提高指標的合理性與科學性。
綜上,要想提高教學管理的制度化、科學化與規范化的程度,就必須構建合理科學的教學評估的指標體系,只有這樣才能使該指標體系的激勵功能充分的發揮出來, 才能使教學水平得以提高, 才能實現課堂教學管理的良性運行。
參考文獻:
[1]蔡報純,唐小明.院系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建設論要[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09(12).
[2]朱中華,季祝平.新建本科院校教育質量保證的若干對策[J].江蘇高教,2005(6).
[3]傅大友,錢素平.新建本科院校建立教學質量內部保證體系的探索與實踐——以常熟理工學院為例[J].中國高教研究,2007(10).2014年第4期高 教 探 索Higher Education Exploration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