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穎+趙寧
收稿日期:2014-01-17
作者簡介:蔡穎,華南師范大學學生工作部(處)助理研究員,華南師范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2011級博士研究生;趙寧,華南師范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2013級博士研究生。(廣州/510006)摘要:基于全國1750名大學生問卷調查數據,本文運用主成分分析法及排序Logit模型對我國大學生創業意愿及其影響因素進行了分析。結果表明,高校創業教育及大學生創業潛質對學生創業意愿有顯著影響,社會網絡創業及大學生社會實踐對激發大學生創業意愿起到了積極作用,家庭經濟背景則與創業渴望度負相關。另外,高校創業服務沒有發揮應有作用,對創業意愿影響較小。因此,要積極推進高校高等教育改革,加強大學生創業教育力度,完善大學生創業服務體系,發揮社會網絡優勢,促進高校大學生創業工作開展。
關鍵詞:大學生;創業意愿;影響因素;主成分分析;Logit回歸一、問題提出
教育部《關于做好2013年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通知》指出,2013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規模達到699萬人,就業形勢異常嚴峻。勞動力市場上,大學生結構性失業問題突出,已嚴重影響到社會發展和穩定。黨的十八大報告中“創業”一詞共出現5次,報告指出要“加大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支持力度”,強調“就業是民生之本,促進創業帶動就業,做好以高校畢業生為重點的青年就業工作”,并號召全黨“鼓勵青年成長,支持青年創業”。[1]因此,鼓勵、扶持大學生創業是解決當前大學生就業問題的一條重要途徑。
影響大學生創業實現的因素眾多,包括態度、能力、環境和意愿等。[2][3][4][5]Bosseran(1984)指出,創業能力并不能保證創業的實現,潛在的和真正的創業者本質區別在于個人的創業意愿。[6]因此,有效創業實現的關鍵在于創業意愿的培養。因此,本文在對全國40所高校1750名大學生開展問卷調查的基礎上,以創業意愿為切口,實證分析了大學生創業意愿的主要影響因素,并對高校培養大學生創業意愿進行探討,以期促進高校大學生創業工作順利開展。
二、樣本來源與描述統計
(一)樣本來源
本文所用數據來自2013年6月至9月對全國東北、華北、西北、華東、華南、華中、西南等地區40所高校學生開展的問卷調查。共發放問卷2000份,回收有效問卷1750份,回收率為87.5%。受時間及其他條件的約束,本次問卷未能按照地區分布、高校類別進行比例發放。
在全部有效問卷中,獨生子女大學生占24.8%,非獨生子女大學生占75.2%;性別上,男生為708份,占40.5%,女生為1042分,占59.5%;生源地方面,城鎮生源736份,占42.1%,農村生源1014份,占57.9%;家庭經濟情況方面,貧困生占樣本總量的40.1%,非貧困生占樣本總量的59.9%;區域方面,來自經濟發達地區的樣本950份,占54.3%,來自非經濟發達地區的樣本800份,占45.7%;年級方面,一年級占19.5%,二年級占36.1%,三年級占28.2%,四年級占16.2%;專業方面,理工類占33.7%,文、史、法、藝類占47.6%,其他類占18.7%。
(二)描述統計
為了解大學生創業意愿,問卷設計如下問題:“請問您對創業的渴望程度是怎樣的?”,備選項有“1.沒興趣,2.無所謂,3.一般,4.十分迫切”。調查結果顯示(見表1),絕大多數的大學生渴望創業,不想創業、對創業持無所謂態度的大學生僅占20%,具有強烈創業意愿的大學生占17.9%。
表1大學生創業意愿強度分布單位:人,%
不想創業無所謂一般十分迫切合計個案數(人)16419710753141750百分比(%)9.411.361.417.9100三、影響高校大學生創業意愿因素的主成分分析(一)研究方法
主成分分析是霍特林(Hotelling)1933年首先提出的,其分析邏輯是利用降維的思想,在損失較少信息的前提下把多個指標轉化為較少的綜合指標。轉化生成的綜合指標即稱為主成分,其中每個主成分都是原始變量的線性組合,且各個主成分互不相關。[7]
主成分的模型表達式為:
yij=ai' bj+εij,i=1,2,…,n j=1,2,…,p
其中a稱為得分,b稱為載荷。主成分分析主要的分析方法是對相關系數矩陣(或協方差矩陣)進行特征值分析。
C=V∧V'=∑pi=1λivivi'
vivj=0其中,v即稱為主成分。
∧=diag(λ1,λ2,…,λp),λ1λ2…λp(二)影響因素的主成分分析
?教師與學生?基于主成分回歸方法的高校大學生創業意愿分析大學生創業是一個社會活動。為了解大學生創業意愿的主要影響因素,本次問卷從家庭、個人、高校及社會等4主體出發設計一系列問題,請受調查者按照“是否重要”予以評價,“是”賦值為“1”,“否”賦值為“0”,具體包括父母平均教育年限(x1)、家庭平均年收入(x2)、學習經濟與管理知識(x3)、參加高校模擬創業活動(x4)、參與假期實習/課外兼職(x5)、從事學生社團工作(x6)、嘗試經營商業(x7)、企業家偶像(x8)、研讀創業資料的習慣(x9)、定期和企業人士交流商業經營的習慣(x10)、高校鼓勵大學生創業(x11)、高校開展創業政策宣傳和咨詢服務(x12)、高校設立大學生創業中心或創業學院(x13)、高校開設創業教育課程體系(x14)、高校組建大學生創業導師團隊(x15)、高校建設大學生創業實踐基地(x16)、高校舉辦大學生創業計劃大賽(x17)、高校設立大學生創業基金(x18)、父母創業(x19)、親朋創業(x20)、同學創業(x21)共21個因素。
運用SPSS19.0進行主成分分析法處理后的結果如表2所示,有6個因子的特征根值大于1,因此,將影響大學生創業意愿的因素歸結為6個因子,對總方差變異的累計貢獻率為51.41%,鑒于本文是對于人的主觀性這樣本身精度較低的變量的測度,已經基本足夠描述大學生創業意愿的影響因素(見表2)。表2高校大學生創業意愿影響因素總方差分解
成份初始特征值提取平方和載入旋轉平方和載入合計方差的 %累積 %合計方差的 %累積 %合計方差的 %累積 %13.46616.50516.5053.46616.50516.5053.16115.05415.05422.16610.31726.8222.16610.31726.8222.13610.17325.22831.4626.96333.7851.4626.96333.7851.6077.65232.88041.4046.68340.4681.4046.68340.4681.5347.30440.18451.2065.74246.2101.2065.74246.2101.2465.93346.11761.0925.20051.4101.0925.20051.4101.1115.29251.41070.9864.69456.10480.9514.52760.63090.8774.17464.804100.8534.06368.867110.7943.78172.649120.7713.67076.319130.7303.47779.796140.7153.40383.199(續表2)
endprint
成份初始特征值提取平方和載入旋轉平方和載入合計方差的 %累積 %合計方差的 %累積 %合計方差的 %累積 %150.6823.24686.444160.6112.91189.355170.5982.84892.203180.5452.59594.798190.4662.21897.016200.3511.67398.689210.2751.311100.000
根據表3,從第一主成分中可以看出,高校設立創業學院/中心(x13)、開設創業教育課程體系(x14)、組建創業導師團隊(x15)、建設大學生創業實踐基地(x16)以及設立創業基金(x18)具有較高載荷,可以將其稱為高校創業教育因子,其累積貢獻率為15.054%;第二主成分的載荷包括嘗試參加創業比賽(x4)、嘗試商業經營(x7)、企業家偶像(x8)、研讀創業資料的習慣(x9)、定期和企業人士交流商業經營的習慣(x10),可將其稱為創業潛質因子,貢獻率為10.173%;第三主成分的載荷包括父母創業(x19)、親朋創業(x20)、同學創業(x21),可將其稱為社會網絡創業因子,貢獻率為7.652%;第四主成分的載荷包括高校創業氛圍營造(x11)、開展創業政策宣傳和咨詢服務(x12)、舉辦大學生創業計劃大賽(x17),可稱為高校創業服務因子,其貢獻率為7.304%;第五主成分的載荷包括參與假期實習/課外兼職(x5)、從事學生社團工作(x6),可稱為社會實踐因子,其貢獻率為5.933%;第六主成分因子的載荷包括父母平均教育年限(x1)、家庭年收入(x2),可稱為家庭經濟背景因子,其貢獻率為5.292%。表3主成分荷載
主成份123456x1-0.013-0.1010.0290.056-0.0390.707x2-0.0420.047-0.001-0.0340.0130.709x30.1200.402-0.0030.0510.0890.229x4-0.0340.601-0.0100.039-0.0420.077x5-0.0400.0830.0670.0600.726-0.036x60.0040.0100.011-0.0560.7620.021x70.0470.5670.207-0.0050.094-0.042x8-0.0190.6090.0170.0110.036-0.057x90.0590.638-0.0490.0250.098-0.074x100.1090.6250.162-0.029-0.188-0.096x110.0000.1180.0330.691-0.0800.059x120.158-0.1940.0170.6980.189-0.059x130.6930.006-0.0420.310-0.041-0.092x140.7460.0550.0260.1050.045-0.033x150.8460.1070.059-0.038-0.103-0.002x160.7710.0550.1130.013-0.0270.063x170.1440.0980.0000.658-0.0420.022x180.8520.0180.0000.0640.065-0.015x190.0450.0280.717-0.0380.004-0.013x200.0650.0140.7850.033-0.016-0.038x210.0070.1530.6160.0530.0900.083表4因子得分系數矩陣
成份1234567x1-0.014-0.0360.1020.016-0.2140.5640.484x2-0.0180.020.0520.009-0.1540.599-0.129x30.0500.1050.0010.1060.1090.336-0.633x40.0460.222-0.130.166-0.0110.080.365x50.0050.0650.2360.1170.5110.060.011x6-0.0050.0160.2160.0380.5520.1190.149x70.0740.242-0.0110.0620.10.0130.247x80.0530.236-0.1160.1340.049-0.004-0.088x90.1020.268-0.1440.077-0.024-0.067-0.031x100.0930.247-0.1490.026-0.096-0.0830.082x110.061-0.0040.1880.384-0.255-0.053-0.058x120.075-0.1370.2940.331-0.043-0.1540.179x130.199-0.132-0.0190.076-0.019-0.0720.086x140.206-0.089-0.041-0.0460.0750.0140.099x150.226-0.077-0.124-0.1560.0180.07-0.033x160.208-0.077-0.036-0.1380.0240.115-0.043x170.093-0.0290.1530.373-0.155-0.04-0.223x180.223-0.127-0.053-0.0870.1110.061-0.008x190.0520.1360.311-0.283-0.13-0.096-0.03x200.0640.130.364-0.282-0.169-0.1270.001x210.0510.1540.317-0.159-0.0770.039-0.088
用Y1、Y2、Y3、Y4、Y5、Y6分別表示六個主成分,利用表4的因子得分系數矩陣,可以寫出各個主成分由標準化變量表示的表達式,Y1的表達式為:
Y1=-0.014x1-0.018x2+0.050x3+0.046x4+0.005x5-0.005x6+0.074x7+0.053x8+0.102x9+0.093x10+0.061x11+0.075x12+0.0199x13+0.206x14+0.226x15+0.208x16+0.093x17+0.223x18+0.064x19+0.064x20+0.051x21
類似地可以寫出主成分Y1、Y2、Y3、Y4、Y5、Y6的表達式,此處略。分別將x1~x21帶入各表達式中,可求出Yi(i=1,2,3,4,5,6)。
四、高校大學生創業意愿因素的回歸分析
(一)排序Logit模型構建
由于創業意愿只是大學生對創業渴望度的偏好程度,而不是一個具體的數值,因此不適用于一般的回歸分析方法。由于創業意愿涉及到效用排序,因此可以采用排序選擇模型。排序選擇模型通過指數變量的不同區間界定觀測變量的排序等級。
可建立潛變量y*i與解釋變量xi的線性模型:
y*i=β'xi+εi
觀測值yi由指標變量y*i根據以下規則來定義:
yi=1如果y*iC1
2如果C1y*iC2
3如果C2y*iC3
4如果C3y*iC4
(二)實證分析結果
將大學生的創業意愿作為觀測值代入回歸方程,主成分之間彼此互不相關,直接使用上文所得的6個主成分Yi作為新自變量,進行Logit回歸處理,結果見表5。從回歸結果可以看出:
(1)高校創業教育在1%以內顯著,與大學生創業渴望度顯著正相關,這表明高校組織創業教育活動能夠明顯激發大學生的創業意愿。創業教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稱為教育的“第三本護照”,被賦予與學術教育、職業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以激活創業意愿為目標的創業教育是全球三種經典模式之一,通過完善的創業教育課程體系、資深的創業導師團隊、豐富的創業教育實踐活動等激發大學生創業熱情。相關實證研究文獻也表明,接受過創業教育的學生更容易承擔風險、做出有利于自身的創業決定。[8][9]
endprint
表5Logit回歸分析
變量系數(β)標準差
(S.E.)z統計量Wald檢驗高校創業教育 0.259*** 0.049 5.33 28.41創業潛質 0.651*** 0.051 12.81 164.2社會網絡創業 0.136** 0.049 2.79 7.81高校創業服務 0.0482 0.048 1.00 1.01社會實踐 0.143** 0.051 2.81 7.89家庭經濟背景 -0.165** 0.059 -2.78 7.55注:*、**、***分別表示在 10%、5%、1%水平上顯著。
(2)創業潛質在1%內顯著,與大學生創業渴望度顯著正相關,并且是影響大學生創業意愿的最主要因素。大學生愿不愿創業,與其有沒有經商潛質關系巨大,日常潛移默化的創業潛質,是扣動創業行為的重要扳機。這與許多相關研究得出結果類似,在國內外創業意愿影響因素模型中,個人特質均為不可或缺的因素。其中,與創業直接相關的創業潛質影響最大[10]。
(3)社會網絡創業在5%以內顯著,與大學生創業意愿正相關。可見,社會網絡創業是影響大學生創業意愿的有利因素。父母擁有企業的大學生更加傾向于選擇自己創業,因為父母在其子女早期教育中灌輸了獨立、成就感、責任與經濟等觀念。在家庭經營企業的環境下,大學生對企業運作有一定了解,或者對企業經營產生興趣,對創業持開放態度,容易被激發創業意愿。[11]對于資源缺乏的大學生創業而言,熟人創業是一種高效率、低成本的創業資源。熟人創業可為大學生營造積極的創業環境,提供便利的創業咨詢與解困,實現默契的商業聯絡與合作等。
(4)高校創業服務是為大學生創業團隊或創業個人尋求外部支持、減少創業風險、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但從本文的調查研究來看,其對大學生創業意愿水平的影響并不顯著。這揭示出我國高校創業服務過程中的一個重要問題,即當前大多數高校僅將創業服務作為激勵大學生創業的一個重要內容,而不懂得如何具體為大學生創業提供有效服務,高校創業服務并未有效發揮作用。
(5)社會實踐在5%以內顯著,與大學生創業意愿正相關,是影響大學生創業意愿的積極因素。社會實踐經歷有助于大學生提前了解商業社會的運作,獲取更多社會信息、積累社會生存的知識和技能,提升大學生人力資本與創業能力。隨著大學生人力資本和創業能力的增強,預期的創業收益越大,創業意愿也就越強烈。
(6)家庭經濟背景5%以內顯著,與大學生創業意愿負相關,是影響大學生創業意愿不容忽視的因素。表面上看,父母平均教育年限與家庭年收入是兩個不同維度變量,但實際上反映家庭的經濟實力。按照勞動經濟學理論,學歷越高,勞動者人力資本存量則越多,獲得的收入越高,家庭總收入則越高。家庭經濟實力差的大學生,迫切希望賺錢改變貧窮的境況,對創業滿腔熱情。家庭經濟背景經濟實力強的家庭,可能更趨向于子女尋求穩定工作。
五、結論與啟示
本文利用高校學生調查問卷數據,對大學生創業意愿因素進行了分析,由于實際可操作性的限制,問卷調查范圍并不全面。但從已有調查仍能對當前我國高校大學生創業意愿獲得初步了解。通過研究發現,高校創業教育、創業潛質、社會網絡創業、社會實踐以及家庭經濟背景對于我國高校大學生創業意愿有著比較大的影響,其中家庭經濟背景與大學生創業意愿負相關。通過對我國大學生創業意愿現狀及影響因素的分析,希望能夠對于激發大學生創業意愿帶來一些啟示。
(1)要積極推進高等教育改革,鼓勵高校根據各自特色差異化辦學,適應市場需求,優化專業設置和教育內容,建立學術教育、職業教育和創業教育三位一體的教育體系。[12]將創業意愿和創業能力的培養根植于高校的主營業務中,滲透到教育、管理和服務的方方面面,切實提高大學生的學術素養和實踐能力,注重培養與創業相關的創新能力、協作能力、經商能力和社交能力,提高大學生的創業意識和創業能力。
(2)要不斷加強大學生創業教育力度。實證研究表明,創業教育是影響大學生創業意愿的主要因素。高校應從創業教育模式選擇、課程體系設置、導師團隊組建、創業實踐拓展等方面,加強大學生創業教育。
首先,探索建立以培養創業意愿為主,豐富創業知識、提高創業能力為輔的創業教育模式。當前國內創業教育模式主要有三種:第一是以培養創業意愿、完善學生綜合素質為基點的中國人民大學模式;第二是以豐富學生的創業知識,提高學生創業技能為出發點的北京航空航天模式;第三是上海交通大學的綜合式的創業教育模式。[13]高校可根據學校特色、自身定位與戰略,發揮三種經典模式的優勢,建立以培養創業意愿為主,以豐富創業知識、提高創業能力為輔的創業教育模式,從宏觀上指導高校具體的創業工作。
其次,建構完善的創業教育課程體系。一方面,研發系統、規范的創業課程體系,以必修課、選修課或必選課的形式開展專業教學,為高校大學生提供創業知識。另一方面,定期舉辦形式多樣的創業教育活動。通過創業講座、創業學術報告、創業沙龍和論壇、創業研修班、創業俱樂部等活動,創新教學形式,發揮育人功能,培養大學生創業興趣和創業潛質,提升創業實踐能力。
再次,組建資深創業導師團隊。導師成員可來自于高校、企業、政府和社會,既有學術專家、社會成功人士,又有政府工作人員,可從理論、實踐、政策解讀等不同層面給予大學生業務指導;建立導師幫扶機制,一對一或者一對多幫扶大學生創業團隊,針對性、富有成效的引導、指導大學生的創業,培養大學生創業潛質和濃厚興趣。
最后,豐富大學生創業實踐活動。開設創業學院/創業中心,搭建大學生創業實踐學習、交流平臺;創建產、學、研結合的創業實踐基地,鼓勵大學生參與研發、產業化研發結果;設立創業基金,依靠政府、企業、社會力量拓展創業基金規模,優化創業基金使用方向,為大學生提供便捷、可靠的創業支持資金。
(3)要進一步完善大學生創業服務體系。高校創業服務是對大學生提供創業指導、創業咨詢、創業資金幫助的服務模式,作為大學生創業工作的抓手之一,有助于促進大學生創業意愿的培養。但從實證分析結果來看,我國高校創業服務并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必須進一步改革完善我國高校大學生創業服務體系。一是要營造積極的創業氛圍,通過視頻宣傳、先進表彰、榜樣宣講等,鼓勵大學生參加“大小挑戰杯”、創業計劃大賽等多類創業實踐活動。二是要開展創業政策宣傳和咨詢服務,加強知識信息服務,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促使大學生了解政策,正確解讀政策,學習創業流程,掌握創業技巧,樹立健康的創業心理,從而提高創業的熱情。三是努力搭建大學生創業服務平臺。開設大學生創業服務網,利用QQ、微博、微信等新媒體,做好創業指導服務工作。四是設計開發既能激發創業意愿、又符合“80后”、“90后”大學生發展規律的創業比賽,以賽養情,以賽促建。
(4)高校要發揮社會網絡優勢,整合資源,邀請家長、親朋、學長等充實到高校創業工作隊伍,協助高校做好各項創業教育和服務工作。
參考文獻:
[1]胡錦濤.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28-29,45.
[2]李永強,白璇,毛雨,曾崢.創業意愿影響因素研究綜述[J].經濟學動態,2008(2):81-83.
[3][13]毛雨.大學創業教育對學生創業意愿的影響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08.
[4]賀丹.大學生創業傾向的影響因素分析[D].浙江大學,2006.
[5][6]Naffziger,D.W.,Hornsby,J.S.,Furatko,D.F.A proposed research model of Entrepreneurial motivation[J].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 ratice,1994(18):29-32.
[7]王群勇.STATA在統計與計量分析中的應用[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7.96.
[8]Douglas W.Naffziger, Jeffrey S.Hornsby, Donald Furatko.A Proposed Research Model of Entrepreneurial Motivation[J].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 ratice,1994(2):29-42.
[9][12]毛家瑞,丁偉紅.亞太企業部分國家的創業教育[J].外國教育資料,1992(4):1-4.
[10]孫健敏,周備.中國大學生創業動機得模型構建與測量研究[J].中國人口科學,2009(1):68-75.
[11]Scott M.G. ,Twomey D.F.The long-term supply of entrepreneur: students career aspirations in relation to entrepreneurship[J].Journal of Small Business Manangement, 1988(26):5-13.
(責任編輯陳志萍)2014年第4期高 教 探 索Higher Education Exploration
endprint
表5Logit回歸分析
變量系數(β)標準差
(S.E.)z統計量Wald檢驗高校創業教育 0.259*** 0.049 5.33 28.41創業潛質 0.651*** 0.051 12.81 164.2社會網絡創業 0.136** 0.049 2.79 7.81高校創業服務 0.0482 0.048 1.00 1.01社會實踐 0.143** 0.051 2.81 7.89家庭經濟背景 -0.165** 0.059 -2.78 7.55注:*、**、***分別表示在 10%、5%、1%水平上顯著。
(2)創業潛質在1%內顯著,與大學生創業渴望度顯著正相關,并且是影響大學生創業意愿的最主要因素。大學生愿不愿創業,與其有沒有經商潛質關系巨大,日常潛移默化的創業潛質,是扣動創業行為的重要扳機。這與許多相關研究得出結果類似,在國內外創業意愿影響因素模型中,個人特質均為不可或缺的因素。其中,與創業直接相關的創業潛質影響最大[10]。
(3)社會網絡創業在5%以內顯著,與大學生創業意愿正相關。可見,社會網絡創業是影響大學生創業意愿的有利因素。父母擁有企業的大學生更加傾向于選擇自己創業,因為父母在其子女早期教育中灌輸了獨立、成就感、責任與經濟等觀念。在家庭經營企業的環境下,大學生對企業運作有一定了解,或者對企業經營產生興趣,對創業持開放態度,容易被激發創業意愿。[11]對于資源缺乏的大學生創業而言,熟人創業是一種高效率、低成本的創業資源。熟人創業可為大學生營造積極的創業環境,提供便利的創業咨詢與解困,實現默契的商業聯絡與合作等。
(4)高校創業服務是為大學生創業團隊或創業個人尋求外部支持、減少創業風險、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但從本文的調查研究來看,其對大學生創業意愿水平的影響并不顯著。這揭示出我國高校創業服務過程中的一個重要問題,即當前大多數高校僅將創業服務作為激勵大學生創業的一個重要內容,而不懂得如何具體為大學生創業提供有效服務,高校創業服務并未有效發揮作用。
(5)社會實踐在5%以內顯著,與大學生創業意愿正相關,是影響大學生創業意愿的積極因素。社會實踐經歷有助于大學生提前了解商業社會的運作,獲取更多社會信息、積累社會生存的知識和技能,提升大學生人力資本與創業能力。隨著大學生人力資本和創業能力的增強,預期的創業收益越大,創業意愿也就越強烈。
(6)家庭經濟背景5%以內顯著,與大學生創業意愿負相關,是影響大學生創業意愿不容忽視的因素。表面上看,父母平均教育年限與家庭年收入是兩個不同維度變量,但實際上反映家庭的經濟實力。按照勞動經濟學理論,學歷越高,勞動者人力資本存量則越多,獲得的收入越高,家庭總收入則越高。家庭經濟實力差的大學生,迫切希望賺錢改變貧窮的境況,對創業滿腔熱情。家庭經濟背景經濟實力強的家庭,可能更趨向于子女尋求穩定工作。
五、結論與啟示
本文利用高校學生調查問卷數據,對大學生創業意愿因素進行了分析,由于實際可操作性的限制,問卷調查范圍并不全面。但從已有調查仍能對當前我國高校大學生創業意愿獲得初步了解。通過研究發現,高校創業教育、創業潛質、社會網絡創業、社會實踐以及家庭經濟背景對于我國高校大學生創業意愿有著比較大的影響,其中家庭經濟背景與大學生創業意愿負相關。通過對我國大學生創業意愿現狀及影響因素的分析,希望能夠對于激發大學生創業意愿帶來一些啟示。
(1)要積極推進高等教育改革,鼓勵高校根據各自特色差異化辦學,適應市場需求,優化專業設置和教育內容,建立學術教育、職業教育和創業教育三位一體的教育體系。[12]將創業意愿和創業能力的培養根植于高校的主營業務中,滲透到教育、管理和服務的方方面面,切實提高大學生的學術素養和實踐能力,注重培養與創業相關的創新能力、協作能力、經商能力和社交能力,提高大學生的創業意識和創業能力。
(2)要不斷加強大學生創業教育力度。實證研究表明,創業教育是影響大學生創業意愿的主要因素。高校應從創業教育模式選擇、課程體系設置、導師團隊組建、創業實踐拓展等方面,加強大學生創業教育。
首先,探索建立以培養創業意愿為主,豐富創業知識、提高創業能力為輔的創業教育模式。當前國內創業教育模式主要有三種:第一是以培養創業意愿、完善學生綜合素質為基點的中國人民大學模式;第二是以豐富學生的創業知識,提高學生創業技能為出發點的北京航空航天模式;第三是上海交通大學的綜合式的創業教育模式。[13]高校可根據學校特色、自身定位與戰略,發揮三種經典模式的優勢,建立以培養創業意愿為主,以豐富創業知識、提高創業能力為輔的創業教育模式,從宏觀上指導高校具體的創業工作。
其次,建構完善的創業教育課程體系。一方面,研發系統、規范的創業課程體系,以必修課、選修課或必選課的形式開展專業教學,為高校大學生提供創業知識。另一方面,定期舉辦形式多樣的創業教育活動。通過創業講座、創業學術報告、創業沙龍和論壇、創業研修班、創業俱樂部等活動,創新教學形式,發揮育人功能,培養大學生創業興趣和創業潛質,提升創業實踐能力。
再次,組建資深創業導師團隊。導師成員可來自于高校、企業、政府和社會,既有學術專家、社會成功人士,又有政府工作人員,可從理論、實踐、政策解讀等不同層面給予大學生業務指導;建立導師幫扶機制,一對一或者一對多幫扶大學生創業團隊,針對性、富有成效的引導、指導大學生的創業,培養大學生創業潛質和濃厚興趣。
最后,豐富大學生創業實踐活動。開設創業學院/創業中心,搭建大學生創業實踐學習、交流平臺;創建產、學、研結合的創業實踐基地,鼓勵大學生參與研發、產業化研發結果;設立創業基金,依靠政府、企業、社會力量拓展創業基金規模,優化創業基金使用方向,為大學生提供便捷、可靠的創業支持資金。
(3)要進一步完善大學生創業服務體系。高校創業服務是對大學生提供創業指導、創業咨詢、創業資金幫助的服務模式,作為大學生創業工作的抓手之一,有助于促進大學生創業意愿的培養。但從實證分析結果來看,我國高校創業服務并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必須進一步改革完善我國高校大學生創業服務體系。一是要營造積極的創業氛圍,通過視頻宣傳、先進表彰、榜樣宣講等,鼓勵大學生參加“大小挑戰杯”、創業計劃大賽等多類創業實踐活動。二是要開展創業政策宣傳和咨詢服務,加強知識信息服務,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促使大學生了解政策,正確解讀政策,學習創業流程,掌握創業技巧,樹立健康的創業心理,從而提高創業的熱情。三是努力搭建大學生創業服務平臺。開設大學生創業服務網,利用QQ、微博、微信等新媒體,做好創業指導服務工作。四是設計開發既能激發創業意愿、又符合“80后”、“90后”大學生發展規律的創業比賽,以賽養情,以賽促建。
(4)高校要發揮社會網絡優勢,整合資源,邀請家長、親朋、學長等充實到高校創業工作隊伍,協助高校做好各項創業教育和服務工作。
參考文獻:
[1]胡錦濤.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28-29,45.
[2]李永強,白璇,毛雨,曾崢.創業意愿影響因素研究綜述[J].經濟學動態,2008(2):81-83.
[3][13]毛雨.大學創業教育對學生創業意愿的影響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08.
[4]賀丹.大學生創業傾向的影響因素分析[D].浙江大學,2006.
[5][6]Naffziger,D.W.,Hornsby,J.S.,Furatko,D.F.A proposed research model of Entrepreneurial motivation[J].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 ratice,1994(18):29-32.
[7]王群勇.STATA在統計與計量分析中的應用[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7.96.
[8]Douglas W.Naffziger, Jeffrey S.Hornsby, Donald Furatko.A Proposed Research Model of Entrepreneurial Motivation[J].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 ratice,1994(2):29-42.
[9][12]毛家瑞,丁偉紅.亞太企業部分國家的創業教育[J].外國教育資料,1992(4):1-4.
[10]孫健敏,周備.中國大學生創業動機得模型構建與測量研究[J].中國人口科學,2009(1):68-75.
[11]Scott M.G. ,Twomey D.F.The long-term supply of entrepreneur: students career aspirations in relation to entrepreneurship[J].Journal of Small Business Manangement, 1988(26):5-13.
(責任編輯陳志萍)2014年第4期高 教 探 索Higher Education Exploration
endprint
表5Logit回歸分析
變量系數(β)標準差
(S.E.)z統計量Wald檢驗高校創業教育 0.259*** 0.049 5.33 28.41創業潛質 0.651*** 0.051 12.81 164.2社會網絡創業 0.136** 0.049 2.79 7.81高校創業服務 0.0482 0.048 1.00 1.01社會實踐 0.143** 0.051 2.81 7.89家庭經濟背景 -0.165** 0.059 -2.78 7.55注:*、**、***分別表示在 10%、5%、1%水平上顯著。
(2)創業潛質在1%內顯著,與大學生創業渴望度顯著正相關,并且是影響大學生創業意愿的最主要因素。大學生愿不愿創業,與其有沒有經商潛質關系巨大,日常潛移默化的創業潛質,是扣動創業行為的重要扳機。這與許多相關研究得出結果類似,在國內外創業意愿影響因素模型中,個人特質均為不可或缺的因素。其中,與創業直接相關的創業潛質影響最大[10]。
(3)社會網絡創業在5%以內顯著,與大學生創業意愿正相關。可見,社會網絡創業是影響大學生創業意愿的有利因素。父母擁有企業的大學生更加傾向于選擇自己創業,因為父母在其子女早期教育中灌輸了獨立、成就感、責任與經濟等觀念。在家庭經營企業的環境下,大學生對企業運作有一定了解,或者對企業經營產生興趣,對創業持開放態度,容易被激發創業意愿。[11]對于資源缺乏的大學生創業而言,熟人創業是一種高效率、低成本的創業資源。熟人創業可為大學生營造積極的創業環境,提供便利的創業咨詢與解困,實現默契的商業聯絡與合作等。
(4)高校創業服務是為大學生創業團隊或創業個人尋求外部支持、減少創業風險、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但從本文的調查研究來看,其對大學生創業意愿水平的影響并不顯著。這揭示出我國高校創業服務過程中的一個重要問題,即當前大多數高校僅將創業服務作為激勵大學生創業的一個重要內容,而不懂得如何具體為大學生創業提供有效服務,高校創業服務并未有效發揮作用。
(5)社會實踐在5%以內顯著,與大學生創業意愿正相關,是影響大學生創業意愿的積極因素。社會實踐經歷有助于大學生提前了解商業社會的運作,獲取更多社會信息、積累社會生存的知識和技能,提升大學生人力資本與創業能力。隨著大學生人力資本和創業能力的增強,預期的創業收益越大,創業意愿也就越強烈。
(6)家庭經濟背景5%以內顯著,與大學生創業意愿負相關,是影響大學生創業意愿不容忽視的因素。表面上看,父母平均教育年限與家庭年收入是兩個不同維度變量,但實際上反映家庭的經濟實力。按照勞動經濟學理論,學歷越高,勞動者人力資本存量則越多,獲得的收入越高,家庭總收入則越高。家庭經濟實力差的大學生,迫切希望賺錢改變貧窮的境況,對創業滿腔熱情。家庭經濟背景經濟實力強的家庭,可能更趨向于子女尋求穩定工作。
五、結論與啟示
本文利用高校學生調查問卷數據,對大學生創業意愿因素進行了分析,由于實際可操作性的限制,問卷調查范圍并不全面。但從已有調查仍能對當前我國高校大學生創業意愿獲得初步了解。通過研究發現,高校創業教育、創業潛質、社會網絡創業、社會實踐以及家庭經濟背景對于我國高校大學生創業意愿有著比較大的影響,其中家庭經濟背景與大學生創業意愿負相關。通過對我國大學生創業意愿現狀及影響因素的分析,希望能夠對于激發大學生創業意愿帶來一些啟示。
(1)要積極推進高等教育改革,鼓勵高校根據各自特色差異化辦學,適應市場需求,優化專業設置和教育內容,建立學術教育、職業教育和創業教育三位一體的教育體系。[12]將創業意愿和創業能力的培養根植于高校的主營業務中,滲透到教育、管理和服務的方方面面,切實提高大學生的學術素養和實踐能力,注重培養與創業相關的創新能力、協作能力、經商能力和社交能力,提高大學生的創業意識和創業能力。
(2)要不斷加強大學生創業教育力度。實證研究表明,創業教育是影響大學生創業意愿的主要因素。高校應從創業教育模式選擇、課程體系設置、導師團隊組建、創業實踐拓展等方面,加強大學生創業教育。
首先,探索建立以培養創業意愿為主,豐富創業知識、提高創業能力為輔的創業教育模式。當前國內創業教育模式主要有三種:第一是以培養創業意愿、完善學生綜合素質為基點的中國人民大學模式;第二是以豐富學生的創業知識,提高學生創業技能為出發點的北京航空航天模式;第三是上海交通大學的綜合式的創業教育模式。[13]高校可根據學校特色、自身定位與戰略,發揮三種經典模式的優勢,建立以培養創業意愿為主,以豐富創業知識、提高創業能力為輔的創業教育模式,從宏觀上指導高校具體的創業工作。
其次,建構完善的創業教育課程體系。一方面,研發系統、規范的創業課程體系,以必修課、選修課或必選課的形式開展專業教學,為高校大學生提供創業知識。另一方面,定期舉辦形式多樣的創業教育活動。通過創業講座、創業學術報告、創業沙龍和論壇、創業研修班、創業俱樂部等活動,創新教學形式,發揮育人功能,培養大學生創業興趣和創業潛質,提升創業實踐能力。
再次,組建資深創業導師團隊。導師成員可來自于高校、企業、政府和社會,既有學術專家、社會成功人士,又有政府工作人員,可從理論、實踐、政策解讀等不同層面給予大學生業務指導;建立導師幫扶機制,一對一或者一對多幫扶大學生創業團隊,針對性、富有成效的引導、指導大學生的創業,培養大學生創業潛質和濃厚興趣。
最后,豐富大學生創業實踐活動。開設創業學院/創業中心,搭建大學生創業實踐學習、交流平臺;創建產、學、研結合的創業實踐基地,鼓勵大學生參與研發、產業化研發結果;設立創業基金,依靠政府、企業、社會力量拓展創業基金規模,優化創業基金使用方向,為大學生提供便捷、可靠的創業支持資金。
(3)要進一步完善大學生創業服務體系。高校創業服務是對大學生提供創業指導、創業咨詢、創業資金幫助的服務模式,作為大學生創業工作的抓手之一,有助于促進大學生創業意愿的培養。但從實證分析結果來看,我國高校創業服務并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必須進一步改革完善我國高校大學生創業服務體系。一是要營造積極的創業氛圍,通過視頻宣傳、先進表彰、榜樣宣講等,鼓勵大學生參加“大小挑戰杯”、創業計劃大賽等多類創業實踐活動。二是要開展創業政策宣傳和咨詢服務,加強知識信息服務,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促使大學生了解政策,正確解讀政策,學習創業流程,掌握創業技巧,樹立健康的創業心理,從而提高創業的熱情。三是努力搭建大學生創業服務平臺。開設大學生創業服務網,利用QQ、微博、微信等新媒體,做好創業指導服務工作。四是設計開發既能激發創業意愿、又符合“80后”、“90后”大學生發展規律的創業比賽,以賽養情,以賽促建。
(4)高校要發揮社會網絡優勢,整合資源,邀請家長、親朋、學長等充實到高校創業工作隊伍,協助高校做好各項創業教育和服務工作。
參考文獻:
[1]胡錦濤.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28-29,45.
[2]李永強,白璇,毛雨,曾崢.創業意愿影響因素研究綜述[J].經濟學動態,2008(2):81-83.
[3][13]毛雨.大學創業教育對學生創業意愿的影響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08.
[4]賀丹.大學生創業傾向的影響因素分析[D].浙江大學,2006.
[5][6]Naffziger,D.W.,Hornsby,J.S.,Furatko,D.F.A proposed research model of Entrepreneurial motivation[J].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 ratice,1994(18):29-32.
[7]王群勇.STATA在統計與計量分析中的應用[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7.96.
[8]Douglas W.Naffziger, Jeffrey S.Hornsby, Donald Furatko.A Proposed Research Model of Entrepreneurial Motivation[J].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 ratice,1994(2):29-42.
[9][12]毛家瑞,丁偉紅.亞太企業部分國家的創業教育[J].外國教育資料,1992(4):1-4.
[10]孫健敏,周備.中國大學生創業動機得模型構建與測量研究[J].中國人口科學,2009(1):68-75.
[11]Scott M.G. ,Twomey D.F.The long-term supply of entrepreneur: students career aspirations in relation to entrepreneurship[J].Journal of Small Business Manangement, 1988(26):5-13.
(責任編輯陳志萍)2014年第4期高 教 探 索Higher Education Exploration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