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 彬
(浙江廣播電視大學海寧學院,浙江 海寧 314400)
成本會計課程是開放教育會計專科的一門必修課,是一門理論性和操作性很強的課程。在會計專業核心課程鏈中,成本會計課程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其前期課程有《基礎會計》、《中級財務會計》等。后續課程包括《管理會計》、《財務管理》和《審計實務》等。前期課程要求學生掌握會計核算方法的應用,掌握會計核算循環的形式,為成本核算與管理的學習打好基礎。后期課程要求學生掌握分析、預測、決策和計劃等方法和技能,以滿足會計類崗位工作任務的需要。從我校近幾年的教學情況來看,這門課程學生學起來感覺有不少困難,學生畏難情緒比較普遍。
成本會計課程是一門能力、知識和素質三位一體的專業核心課程。成本核算能力、報表編制與分析能力和成本管理能力是其培養的職業能力目標,全局的管理理念、良好的職業道德和合作創新精神是其培養的素質目標。
會計專業學生大多在企事業單位特別是中小型企業從事出納、會計、審計和代理記賬等崗位的工作。這些崗位可以概括成兩類崗位,即助理會計崗位和會計主管崗位。而成本會計課程是這兩類崗位共同的課程,成本會計課程的工作領域涉及這兩類崗位的工作領域。成本會計課程培養的能力和思維不僅著眼于助理會計人員進行成本費用核算的需要,同時還考慮到學生崗位晉升和繼續深造的需要,即培養學生成本管理方面的能力和自我學習的能力。
(1)本課程所培養的能力對會計專業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起重要支撐作用

會計專業職業核心能力包括:會計核算能力、ERP應用能力、財務報告分析能力、財務管理能力。而其中成本核算能力、成本管理能力和成本報告編制與分析能力是成本會計課程所培養的。
(2)本課程所培養的素質對會計專業學生職業素養的形成起重要支撐作用
近幾年,隨著高校大面積的擴大招生、部隊轉業政策的調整,開放教育招收到的學生中有相當一部分文化基礎較差,對學習興趣不夠濃厚。相對于普通高校學生和電大學生來說,前者很少離開校園,文化基礎較好,理論素養較高,但社會經驗較少,工作實踐極少。后者由于較早走上社會或工作崗位,文化基礎較差,理論素養較低,雖有一定社會經驗與工作實踐,但多是一般的感性認識。
由于在會計專業核心課程體系中,成本會計課程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因此對學生在學習課程之前應該具有對《基礎會計》、《中級財務會計》課程中的知識具有一定的掌握。在教學中的一大困惑就是基于此。有不少學生在《基礎會計》、《中級財務會計》的學習中,未能有效的掌握好相應知識,有的甚至還沒入門,連基本的借貸記賬方法都是似懂非懂。基礎知識的不扎實嚴重影響到了成本會計課程的教學效果。
開放教育教學具有集面授、小組學習、多媒體教學等現代教育手段于一體的特點。開放教育的教學不受空間和時間的限制,有更豐富的教學資源供學生選用,教學形式由原來的以教為主變為以學為主。不少學生在學習上的困難都來自于自己主觀的不努力或不重視,學習主動性差,豐富的教學資源對他們而言,往往是一種“擺設”。也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因為工作在職的原因,有著單位和電大的雙重管理,有的還肩負著工作、學習與家庭的三重任務,往往不能保證有足夠的時間用于學習上,面授課的集中輔導有時都難于保證每次準時參加。
開放教育成本會計課程根據學生的學習需要,在教學過程中利用計算機網頁編制網上學習資源,內容包括課程說明、教師介紹、教學大綱、教學輔導、IP課件,同時推出網上專題討論和課程論壇以及電子郵件答疑等手段幫助學生學習。但根據對學生的調查發現,很多學生不能有效地利用它們,導致課程討論區出現的問候語很多,而實質性的、針對課程的提問卻很少。
教師自身條件是制約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每個教師在教育教學理念、教育與學習理論知識的準備、語言表達能力、網絡教學能力、網絡設計技能、教學研究能力、媒體應用能力、教學經驗與教學風格等方面都會表現出不同的特征,從而影響教學效果。而有效的教學設計能使教師充分發揮出自己的最大效能。
目前電大開放教育成本會計教學所使用的教材較為陳舊,有些章節內容已經過時。針對這樣的情況,同時結合開放教育的學習特點,我認為教師首先應該對教學內容進行優化,抓住教學主線。
以自己的教學為例,我在對教材篩選掉過時內容之后,通過分析成本會計領域典型工作內容,以制造業成本核算工作流程為主線,構建成本會計課程內容體系,將成本會計課程的教材 16個章節整合成為 7個教學模塊和一條主線。7個模塊為:成本理論基礎、要素費用的核算、綜合費用的核算、產品成本在完工產品與在產品之間的分配、產品成本計算的基本方法、產品成本計算的輔助方法、成本報表的編制與分析。一條主線為:成本會計機構的設置→成本核算賬戶體系的建立→各種要素費用的核算→產品成本的計算→報表的編制與分析→成本管理。
電大開放教育會計學專業的培養目標是培養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需要的,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具有比較扎實的經濟和會計理論基礎,較高文化素質和較強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適應社會經濟發展要求的應用型、復合型高級會計專門人才。依托專業培養合理設計課程教學目標是非常有價值的,是檢驗教學成果的重要標志。
以自己的教學目標設計為例,在成本會計教學目標設計中,將教學目前分為情感目標和認知目標。情感目標主要分為“學習興趣”目標,讓學生對成本會計產生興趣;“學習習慣”目標,培養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學習技巧”目標,讓學會利用網絡等多種媒體學習,能通過合作與溝通等方式進行學習。認知目標分解為:“知道”,讓學生對企業成本會計的基本理論、基本方法有所記憶;“理解”,讓學生能用自己的語言解釋生產成本的構成、成本會計的職能、費用歸集與分配的基本程序;“應用”,讓學生能正確分析企業的生產實際,具備從事成本核算與成本分析的基本技能;“分析”,讓學生能根據成本核算的結果進行成本分析;“評價”,讓學生能對企業成本核算及成本控制方案進行評價與判斷;“創造”,讓學生能根據不同類型企業的生產特征設計合理的成本核算及成本控制方案。
開放教育應以學生需求為中心,充分考慮學生“需要什么”,同時在教學中要強調該“學習什么”和“怎么學習”等幾方面問題。因此,在成本會計教學中應采用先進、合理的教學模式來匹配開放教育學生的需求。
在我的教學中,主要采用以多媒體課件、實物展示、實物教具、虛擬企業和相關專業網站等手段,以學生為中心,以項目為導向,以任務為驅動,采用探究式和啟發式教學模式。課前準備大量的導學材料,精心設計學習項目和任務,供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學習,上課時主要講解重點難點和學習方法,幫助和引導學生學習。例如,課程要求學生對工業企業的成本核算流程有一定的掌握,為了使學生對工業企業的生產活動和成本會計核算過程有一個感性的認識,我們在教學時對學員提出對工業企業生產組織和成本核算過程進行參觀和調查,上課時大家進行交流。通過任務,學員們基本能了解成本核算中各種主要的原始數據的來源和形式及工業生產流程、成本核算流程,普遍感到對學習成本會計課程有很大幫助。
依據教學設計的原理,教室應注重教學的指導性,并針對開放教育學生的知識結構、來源、經濟條件的不同,設計不同的教學內容體系。因此在教學設計上,教師要針對客觀存在的學生層次不同的情況,要安排不同的教學內容,并相應地建設足量豐富的教學資源,例如應針對有會計工作實踐經驗的學生,可以安排理論性、拓展性的知識,以提高學生的理論水平素養;而針對沒有會計工作方面實踐經驗的學生,可以通過實訓軟件及教學視頻等,把成本會計的實踐過程演示給學生看,并讓學生參與實際操作。這樣,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知識儲備自主地選擇學習資源,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通過分層知識體系的建構,使學生能掌握基本知識、基本技能,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體現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靈活性;實現開放教育教與學的自主性、指導性和服務性,保證“導學、精講、自學、實踐”成本會計教學設計地順利實施。
[1]華芳英. 基于現代遠程開放教育的教學設計方略[J]. 遠程教育雜志,2009,(6).
[2]余樂. 遠程開放教育課程實踐教學模式的設計、實施與評價[J].廣州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9,(10).
[3]潘美意,黃杰,周漪清. 遠程課程實踐教學模式的設計與應用[J]. 中國遠程教育,2007,(2).
[4]王秀玲. 遠程開放教育法學專業課程實踐教學環節的探索與思考[J]. 現代遠距離教育,2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