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旭旻
(中鐵二院工程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四川成都610031)
我國衛生部《醫療機構設置規劃指標原則(2009)》[1]中明確提出各級地方衛生行政部門應制定當地的《醫療機構設置規劃》,并指出《醫療機構設置規劃》是區域衛生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衛生行政部門審批醫療機構設置的依據。可見醫療機構規劃已進入法定化階段。科學的預測方法是制定醫療機構規劃的基礎,本文以天府新區為例,結合天府新區的發展要求,提出了分類分區的醫療機構預測方法,彌補了目前醫療預測的不足。
需求預測原則是指導預測方法形成的基礎,原則的制定應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結合天府新區規劃要求,提出針對性的需求預測原則。
(1)需求預測應充分體現規劃目標。天府新區醫療規劃目標是構建基層醫療衛生滿覆蓋,大型醫院快捷可達,少數醫療機構國際化的中西部區域醫療中心。需求預測就應做到:①指標選取與中西部區域醫療中心的定位相一致;②針對基層醫療、非基層醫療兩類分別預測,同時對國際化醫療進行細化。
(2)為更好的指導醫療布局,根據衛生部門的要求,將醫療機構分為綜合和專科兩類進行預測。
(3)需求預測與天府新區本身的結構體系相協調。在《天府新區產城單元公共服務設施配套標準》(2012)提出了城市主中心、城市片區級中心、產城單元級、中心功能單元、中心社區級中心等五級體系。此次預測結合醫療分類,相應的建立了五級醫療,如圖1。

圖1 天府新區醫療體系
針對上述原則,提出以下技術路線(圖2)。
首先是對需求總量的預測。為更加科學合理的確定總需求,分兩種方法進行:一是千人指標法,在具體的指標選取中,將規范、相關規劃以及其他城市規劃作為基礎綜合分析;二是需求預測法,在參數的選取上參考我國醫療已有的相關數據,并結合成都市現狀以及本次規劃目標綜合確定。
其次是分類分床位的預測。這里主要采用趨勢分析法,通過對衛生部信息中心網站的數據分析,得到綜合和專科的發展趨勢,并結合其他城市以及相關規劃確定了本次規劃的兩類床位的總需求,從而為規劃布局提供依據。

圖2 醫療需求預測技術路線
最后是分區預測。主要根據分區規劃對人口以及城市功能的分析,結合本次規劃高端醫療的要求,對各個功能片區的醫療數量進行了分析,進而為區域醫療設施布局提供約束。
通過這三步的預測,最終形成了分類分區雙約束的預測方法。
3.1.1 規劃區人口規模
按照《四川省成都天府新區成都部分分區規劃》的規劃,區域規劃總人口為616萬人,其中城市人口591萬人,小城鎮人口9萬人,農村人口16萬人。
3.1.2 指標的選取
按照《城市公共設施規劃規范》(GB 50442-2008)的要求,規劃區域城市人口的千人指標應不小于7.0張,小城鎮人口千人指標為4~5張。結合相關規劃以及其他城市的千人指標的選取,本次規劃城市人口的千人指標取值為:天府新區為9床/千人;其他功能區為7床/千人;小城鎮人口為4.5床/千人。
按照《成都市醫療衛生資源布局規劃》,鄉鎮衛生院千人口床位按1.2~1.5張計,本規劃區農村人口千人指標取值1.5。
規劃的各種資料見表1~表3。

表1 醫療衛生設施規劃千人指標床位數(床/千人)

表2 相關規劃千人指標匯總

表3 其他城市醫療規劃千人指標匯總
3.1.3 預測結果
通過測算,供需床位數45 615床,平均床位數為7.4床/千人。
(1)預測模型。

(2)具體參數取值。
常住人口:616萬人
居民住院率:15%(11.3%)
平均住院日:10(10.5)
病床使用率:90%(88.5%)
年均病床開放日:292(80%)
流動人口需求比例:20%
潛在需求彈性系數:15%
注:①括號內數據來源于《2011年我國衛生事業發展統計公報》。
②流動人口需求比例是指流動人口就醫需求,按照成都市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流動人口比例為22%,考慮到流動人口多為青壯年,就醫需求相對較低。因而取20%為流動人口的就醫需求。
③潛在需求彈性系數是指研究區域范圍外需求,考慮到天府新區將建成區域醫療中心,結合其他城市案例,取15%。
(3)預測結果。
通過測算,供需床位數48 520床,平均床位數為7.9床/千人。
為研究綜合與專科床位結構關系,本次規劃對我國衛生部信息中心網站內的數據進行了分析,見圖3、圖4。

圖3 我國歷年綜合和專科醫療機構個數

圖4 我國歷年綜合和專科醫療機構個數比值分析圖
綜合醫院和專科醫院數量均呈上升趨勢;相比較而言,專科醫院增長速度比綜合醫院快,綜合醫院床位與專科醫院床位比值呈下降趨勢。
從全國醫療機構統計數據來看,綜合醫院與專科醫院的個數比值來看呈現下降趨勢,2009年為4∶1。2009年全國醫療機構中,折合成床位數(綜合醫院平均床位數為173個,專科醫院平均床位數為121個),綜合醫院與專科醫院床位數比例5.7∶1。
根據成都市衛生局網站提供的數據,2011年成都市綜合醫院311個,床位數為51 423個,專科醫院97個,床位數為10 687個。即成都現狀綜合醫院與專科醫院的個數比例3.2∶1,綜合醫院與專科醫院床位數比例4.8∶1。
因而,可以推斷2030年成都市規劃綜合醫院與專科醫院床位數比例應小于4.8∶1。
《蘇州市醫療衛生設施布局規劃》(2011-2020)對2015年和2020年各類醫院的床位數進行了預測,通過分析可以得到表4、表5所示的結果。

表4 蘇州市醫療規劃各類醫院床位數

表5 蘇州市醫療規劃各類醫院床位比
參考在《成都市區域衛生規劃》(2011-2020年)各類醫院的床位數及床位比,預計2030年天府新區綜合醫院、專科床位數、社區中心及其它100床以下的醫療機構床位比為3.6∶1∶0.9。2030年綜合醫院床位數為30 760個,專科醫院床位數為8 550個,社區服務中心床位為7 690個,見表6、表7。

表6 成都市區域衛生規劃

表7 成都市區域衛生規劃各類醫院床位比
考慮到城市級醫療機構輻射整個成都乃至中西部,這部分應作為高端醫療指標單獨計算。按照《四川省成都天府新區區域衛生規劃》的要求,城市級醫院千人指標應不小于1.0,即醫院總床位數不小于6 160張。具體點位可以結合規劃用地條件進行選址。
除城市級醫院床位外,各功能片區的醫院千人指標的確定主要考慮人口的數量,以及人口帶來集聚的影響。本次各片區分三個層級,一是天府新城,具有天府中心全區服務功能,其千人指標不小于6.0;二是人口達到百萬的龍泉高端制造產業城市片區和空港高技術產業城市片區,其千人指標不小于5.5;其次是創新研發產業城市片區、南部現代農業技術城市片區和成眉戰略新興產業城市片區,其千人指標不小于4.5(表8)。

表8 各片區100床以上床位需求表
通過上述預測,天府新區成都部分醫院的床位需求總量為46 415張,千人指標為7.5床(圖5)。

圖5 床位需求預測匯總表
本文以天府新區醫療機構布局規劃為例,形成了分類分區的雙約束預測方法,對醫療規劃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1] 衛生部醫院管理研究所.醫療機構設置規劃指標原則(2009版)[S]
[2] 廣州市城市規劃勘測設計研究院,廣州市城市規劃勘測設計研究院城市規劃研究中心.廣州市醫療衛生設施布局規劃(2011~2020)[S]
[3] 蘇州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蘇州市醫療衛生設施布局規劃(2011~2020)[S]
[4] 溫州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溫州市醫療衛生設施布局專項規劃(2008~2020年)[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