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巨聰
(中國建筑西南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四川成都610081)
成都天府軟件園是中國軟件名城,“中國十個軟件產業基地”之一,其規劃為六期(總建筑面積370×104m2),已完成四期(140×104m2),天府軟件園F期(五期)目前正在施工中。F期不但傳承了前面幾期簡潔大氣的風格,而且在此基礎上有所創新。其中食堂和多功能廳就是整個項目創新的核心點,不僅在布局上是位于中心,而且在建筑的設計上提出了HILLS概念。運用grasshopper的參數化設計,也讓曲面的形態更加生動,施工愈加方便。
軟件園是以年輕人為主體的建筑群,園區的主人們思維活躍,工作強度大,虛擬世界成為人們工作的大部分。這一行業性質特色使得人與人之間的實際交流缺乏。作為設計師,不但要給人們提供場地,更要營造場景,構架交融的橋梁。記憶中的小山,是童年的縮影,是人與自然、人與人交流的凈地。
HILLS的概念融入到軟件園食堂與多功能廳中,不但成為IT群體的社交載體,而且更是優雅的精神樂園。起伏多變的仿山形地景建筑,讓屋頂成為人們的活動空間,通過接地和空中連廊的兩種方式,方便人聚集在HILLS中。建筑不但提供了用餐的功能,還為餐后提供休閑、散步、交流的場所。山體上漂浮著“寶盒”,使得HILLS概念刻畫的更加生動。
軟件園為圍合式布局,以HILLS形式的食堂及多功能廳為核心,通過連廊來連接著外圍的7棟建筑,集群而成(圖1)。這種布局方式,使得園區的整體性明顯。外圍為小于32 m的高層建筑,平面呈L形和[形,沿街面建筑連續,序列感強,這樣的外聚布局有助于突出HILLS的核心位置。食堂為曲面屋頂的地景建筑,其形態統一,從另一方面突出了布局中它的內斂和中心性。

圖1 園區總平面布置
園區食堂及多功能的形態為動態起伏的山體上飄著靜謐的寶盒,一柔一剛,剛柔并進。食堂為四個面口接地的地景建筑,曲面屋頂以綠化為主,活動路徑為輔;外立面玻璃幕墻為主,豎面上玻璃直通女兒墻,立面材料的統一性烘托出HILLS的簡潔性。地景建筑不僅很好的利用了第五立面,更是把建筑融入到軟件園的場地中,以不同于外圍建筑的形態來突出了核心性(圖2)。

圖2 HILLS透視圖
多功能廳為25 m×25 m×6 m的方形體量,延續了食堂立面的簡潔風格,銀杏葉彩釉玻璃幕墻環繞四面。銀杏葉圖案在豎向上設計為退暈,在統一中實現局部變化。多功能廳通過從HILLS冒出的四根柱子支托,顯得特別輕盈飄逸,柱子立面上繪制了抽象畫的線條,呼應了IT主題。兩部從多功能廳懸拉的鋼梯頗具工業特色,直接落地到曲面上,作為疏散通道。食堂和多功能廳的組合共同構成了園區的中心,HILLS比外圍的高層建筑矮,然而多功能廳從曲面上漂浮,波動了軟件園的高度變化曲線,讓整個軟件園的形態更具靈動感。
HILLS的景觀與建筑一脈相承,是對自然山巒的抽象提煉,以簡潔的元素讓山巒起伏形態更具活力。形態上,順應曲面動態的步道和大面積屋頂綠化構成景觀的骨架。景觀道路與地面、天橋連接為一體,構成了立體的交通系統,使園區的每棟樓都能享受HILLS的優美景色。



圖3 屋頂形態
東南入口的坡道上布置了健身器材,這種設計不同于通常在平地上的器械,存在于灰空間和入口坡道的健身場地,是一種新的空間體驗和享受。
承載多功能廳的四根柱子上的設計圖案以干凈利落的的古銅色線條縈繞,抽象化F,形成LOGO墻;夜晚中,線條以LED形式展現,時尚動感。
融于綠化的12個圓形采光天窗,不但給室內補給光源,同時也是很好的景觀元素,每個天窗的外圍種植一圈灌木,當天窗開啟式,起到保護作用。
屋頂蜿蜒自如的鋼管雕塑,延續了曲面屋頂的動勢,有的置于草坡上,有的跨過步道,不禁讓散步路過的人跳起,做兩個引體向上。它們不但是裝置化雕塑,更是IT精英們的坐凳和健身器械(圖3)。
室內的屋頂把HILLS的起伏形態展現的惟妙惟肖。餐廳的空間形式是在順應HILLS的基調上進行設計。東面和南門入口處由于是山巒的高點,因此設計為夾層,大空間和夾層的相互融合,把山體詮釋得更加淋漓盡致。屋頂結構是無梁板方式,保持清水混凝土的質感下涂一層白色涂料。電線全部預埋到混凝土屋面內,只留出出線點;消防系統上選擇了水炮,而不是噴淋系統。如此屋頂去掉了往常的繁冗因素,展露的是建筑結構的原真性之美(圖4)。

圖4 食堂室內效果圖
室內的光線豐富多樣,立面大面積的玻璃幕墻盡量滿足光照要求。屋頂12個采光天窗不但與立面的采光形成互補,更是增添了雅致時尚的空間氛圍。
多功能廳的室內也是以簡潔為格調,平面布局分為兩部分:外圍環通的4 m寬的休閑廊道和活動可變的會議室。會議室隔壁由吊在頂板的軌道控制,既可設為一個大的會議室,又可設為兩個中型的,還可以設為一個中型和兩個小型的,適應不同團體來靈活變動(圖5)。

圖5 多功能廳平面布置
屋面的構造是難點也是亮點,無梁無柱帽讓整個屋頂結構顯得輕盈干凈。電線預埋在混凝土曲面板里,經過計算間隔2.7 m布置電線出線點,讓室內燈具呈陣列且隨著曲面起伏。
屋頂女兒墻處的構造兼顧了功能與美觀。其通過4階臺階下到600 mm寬的溝,這樣處理不但解決安全問題,同時也將立面的高度降到最低。綠化臺階的豎向是耐候鋼收邊,具有工業特色。臺階不但是綠化景觀,同時也是人蹲坐的休閑場所(圖6)。
多功能廳到曲面的兩個開敞疏散樓梯,它不同于通常做法中的受力方式,是靠多功能廳的梁在間隔300 mm距離下拉直徑為15 mm的吊筋,把整個鋼梯懸拉起來。梯子與曲面交接的位置以套筒的方式嵌套,只受水平力,不受豎向力,這樣的裝置是為了使鋼梯穩定性得到加強。
本工程建設單位:成都高新投資集團有限公司
設計單位:中國建筑西南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建設地點:成都市高新區
建筑面積:7461.82 m2

圖6 女兒墻構造
建筑設計:錢方、賈辭、詹巨聰
設計時間:2011~2012
竣工時間:施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