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美虹
【摘要】目的探討丹紅注射液的不良反應風險因素,并提出防治措施。方法選取30例丹紅注射液不良反應患者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丹紅注射液不良反應表現為紅斑、紅腫以及痙癢。主要與個體因素、藥物適應癥以及藥物滴注速度和臨床配伍有關。結論丹紅注射液不良反應為偶見,需要及時處理,掌握用藥適應癥以及治療人群,確保臨床用藥的安全性。
【關鍵詞】丹紅注射液;不良反應;因素
【中圖分類號】R181.3+5【文獻標識碼】B
丹紅注射液是通過紅花、丹參等中藥提取后制成的復方制劑,具有通脈絡、活血化瘀的作用,還能改善患者心血管循環。臨床主要用于冠心病、胸痹、中風、淤血型肺心病以及心絞痛,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臨床治療中也具有一定療效[1]。丹紅注射液毒副性較小,療效確切,臨床中被廣泛運用。但是一些病例不能準確把握適應癥,從而引發不良反應。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選取我院運用丹紅注射液治療后產生不良反應的3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2例,患者年齡40~76歲。心絞痛12例,臨床表現為氣短、胸悶、惡心嘔吐、全身乏力。心肌缺血10例,有高血壓史與冠心病,臨床表現為呼吸淺短、心慌、憋氣。其他8例。
1.2用藥情況
30例患者均進行丹紅注射液靜脈滴注,劑量10~40ml/次,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以及0.9%氯化鈉注射液,每日一次。丹紅應用劑量10ml患者8例,20ml患者14例,30ml患者5例,40ml患者3例。
1.3不良反應
5~30min出現不良反應患者18例,30min~24h出現不良反應患者6例,2~3天出現不良反應患者3例,第4天出現過敏癥狀患者3例。I型變態反應表現患者24例,過敏性休克6例,急性腎功能衰竭2例,循環系統反應3例,神經系統損害3例,消化系統損害2例。
1.4治療與預后
患者出現不良反應后立刻停藥,進行抗過敏治療。輕度患者運用苯海拉明以及異丙嗪,靜脈注射葡萄糖酸鈣與地塞米松。重度患者給予腎上腺素、吸氧、抗組胺藥以及激素支持治療。
2結果
患者24h后,過敏反應均消退,病情控制較好,無不適感,患者生命體征穩定。
3討論
藥物引起的不良反應與藥物的使用劑量有很大關系,很多醫生與患者都存在一種誤區,認為中藥不會產生毒副作用,劑量增加一點沒有大礙。所以隨意加大劑量,從而導致不良反應。患者的個體差異,例如體制、性別、體重有一定的差異,對藥物的反應具有個體差異。通過對比分析,發現女性藥物不良反應要多于男性,嬰幼兒與老年人產生的不良反應要大于青壯年。本文研究中,女性不良反反應率為74%,老年人不良反應率為58.2%。丹紅注射液中具有較為復雜的中藥組成成分,很多成分藥理,由于毒理不明了,容易誘發人體異常[2]。中藥注射劑提純程度不足以及雜質因素都會導致不良反應。中草藥劑中含有皂苷、酶、角質蛋白等,這些大分子物質結合人類血清蛋白后會產生高度致敏活性,引起I型變態反應[3]。
丹紅注射液產生的不良反應發生率很低,癥狀輕微,能夠迅速恢復。常見的不良反應主要有水腫、心悸、局部麻木、皮疹等。近幾年也有耳鳴、多汗、靜脈炎、關節病以及痙攣等相關研究報道。對青霉素等抗生素過敏的患者也會發生不良反應[4]。
防治措施:關注患者的個體差異,用藥之前要詢問患者藥史與過敏史,過敏體質患者要謹慎使用,滴注過程中要隨時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如果出現變態反應,就要停止用藥,進行急救。控制藥物靜滴的速度與濃度,成人滴速60滴/min為佳,心臟病患者30~40滴/min為佳。幼兒患者按照年齡和機體而定。確保藥物滴注勻速,控制血藥的濃度,緩慢滴注。注重藥物的配伍使用,避免用藥配伍,必須要時要按照科學理論和臨床經驗進行用藥配伍。聯合用藥期間,前一種藥物和后一種藥物間隔滴注葡萄糖溶液250mL為佳。
本次研究選取了我院30例丹紅注射液不良反應患者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研究發現導致丹紅注射液不良反應的因素主要有個體因素、藥物適應癥以及藥物滴注速度和臨床配伍,患者臨床表現為紅斑、紅腫以及痙癢。輕度患者運用苯海拉明以及異丙嗪,靜脈注射葡萄糖酸鈣與地塞米松。重度患者給予腎上腺素、吸氧、抗組胺藥以及激素支持治療后,患者過敏反應均消退。綜上所述,丹紅注射液不良反應為偶見,注重患者病情觀察,采取有效治療與預后,掌握用藥適應癥,提高臨床安全用藥的意識,能夠有效避免藥源性疾病。
參考文獻
[1]韓飛. 丹紅注射液不良反應風險因素研究[J].中國中醫科學院,2013,12(01):101-102.
[2]唐進法,李學林.丹紅注射液不良反應的病歷回顧研究[J]. 中華中醫藥雜志,2013,04(01):1051-1052.
[3]黃承杰. 丹紅注射液不良反應分析[J]. 交通醫學,2009,02(13):165-167.
[4]欒瀟瀟,馮端浩,于瑩瑩. 62例丹紅注射液不良反應文獻分析[J]. 中國醫院用藥評價與分析,2011,09(07):840-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