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非英語專業大學生英美文化學習情況實證研究

2014-09-03 22:24:59夏麗萍
教育界·下旬 2014年8期
關鍵詞:大學生

夏麗萍

【摘 要】本文旨在對非英語專業大學生英美文化學習情況即大學生對英美文化學習重要性的認識、課堂學習、 課外學習以及課后實踐活動幾個方面進行調查。研究以問卷調查的形式進行,結果顯示,學生對英美文化學習的重要性的認識有待于進一步提高,同時教師應該鼓勵、敦促學生加強課后的跨文化交際實踐活動,通過交際實踐活動即語言輸出喚醒學習者對英美文化學習的重要性的認識,使他們做出反思,最終提高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關鍵詞】大學生 英美文化 學習情況 實證研究

1引言

對于語言與文化的關系,早在20世紀20年代,美國語言學家薩丕爾(E.Sapir)在他的《語言》一書中就指出:語言有一個環境,語言不能脫離文化而存在。[1] 在1999年,《大學英語教學大綱(文理本科用)》中提出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具有較強的閱讀能力、一定的聽的能力、初步的寫和說的能力,使學生能以英語為工具獲取專業所需的信息。”[2] 這里主要強調了聽、說、讀、寫四種語言能力,并沒有提到語言中另一種不可缺少的能力——社會文化能力。實際上文化背景知識在語言教學中的重要性,已被越來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所認識。在2004年,教育部宣布,正式啟動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制定了《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取代了過去沿用多年的《大學英語教學大綱》,提出了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使他們在今后工作和社會交往中能用英語有效地進行口頭和書面的信息交流。以此為目標的大學英語是“以英語語言知識與應用技能、學習策略和跨文化交際為主要內容,以外語教學理論為指導,并多種教學模式和教學手段為一體的教學體系。”[3]《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的正式啟動,標志著中國大學英語教學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跨文化交際成為大學英語教學的一個重要內容。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發布三年以后,推動了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提高了大學英語教學質量。為全面實施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滿足新時期國家和社會對人才培養的需要,教育部組織有關專家,根據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目標要求,結合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實踐,對《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進行了修訂和完善,修訂后的大學英語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使他們在今后的工作和社會交往中能用英語有效地進行交流,同時增強其自主學習能力,提高綜合文化素養,以適應我國經濟發展和國際交流的需要。大學英語課程不僅是一門語言基礎課程,也是拓寬知識、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質教育課程,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4]因此,設計大學英語課程時也應當充分考慮對學生的文化素質培養和國際文化知識的傳授。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作為指導性文件,既對大學英語教學提出了要求,又為大學英語教學指明了方向。王斌華也說,“語言與文化密不可分,學習一門外語就意味著適應和習得這門外語賴以存在的文化,也就是說,語言習得的過程必然伴隨著文化習得的過程”。[5]近年來,國內許多學者對語言與文化的關系和跨文化交際展開了廣泛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相關研究成果以“一般論述和思辨性文章居多”[6]“從總體上來說,我國學者在定性研究上比較成熟,研究成果帶有顯著的‘內省特征,而缺乏基于大量數據的定量分析和實證研究”。[7]劉麗采用實證研究的方法,調查大學生英語文化知識的學習情況。對重慶市長江師范學院183 名非英語專業學生進行了英語文化學習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受試整體的跨文化交際知識非常欠缺。造成上述現象的深層次原因有:受試學習英語主要是出于現實生活的需要,沒有充分認識到英語作為文化交流工具的基本作用;受試跨文化交際的經歷普遍較少;大學英語老師在課堂上講授的英語文化知識的量不夠多等。建議英語教師更加重視英語文化的教學,在日常英語教學中增加學生英語文化知識的輸入量,加大對英語文化知識的教學力度。[8]胡超對大學生跨文化交際意識與跨文化交際能力作了調查,結果顯示:中國高校學生深層的跨文化交際意識普遍薄弱;跨文化交際課程可以有效地提高“跨越”層的交際水平;跨文化交際中的失誤主要在于文化“負遷移”現象的影響。[9]在文化意識沒有被充分喚醒的情況下, 對“文化特征”的過分強調可能會使學習者誤以為這些“特征”便是事實本身, 從而在交際過程中生搬硬套, 忽略具體的交際情境和個體。這樣, 以培養跨文化交際能力為目的的教學, 所建起的不是溝通文化之間的“橋” , 而是阻礙文化交流的墻。[10]老師們對于文化的教學與研究已經由來已久,那學生方面是一個什么情況呢?筆者就學生對英美文化學習重要性的認識、課堂學習、 課外學習以及課后實踐活動幾個方面進行了調查。

2研究方案設計

2.1 研究對象

本次調查從普洱學院的專科和本科的一年級和二年級的學生中分別抽取了30人,總共120人。發放問卷120份,收回問卷120份,去除一份無效問卷,有效問卷總共119份。

2.2 問卷調查內容

對大學生英美文化學習情況調查的內容包括15個題目,問卷采用李克特五點量表,要求學生從所給的五個答案中選擇其中一個最適合自己的答案,選一的是1分,選二的是2分,選三的3分,選四的4分,選五的5分。從不符合自己的情況到最符合依次升高等級。將問卷中的15個題目按英美文化學習的重要性認識(對應q11、q12 、q15)、課堂學習(對應q3、 q4 、q6、 q7)、課后學習(對應 q5、q8 、q9、 q10、 q13)、交際實踐(對應 q1、q2、q14)進行分類,再將每個類別作為1個因素,總共4個因素。通過SPSS因素分析表明:4個因素的特征值都遠大于1.0,說明本問卷具有良好的結構效度,且四個因素的分類是比較合理的。

2.3 研究工具

采用SPSS17.0,對收集到的數據進行分析。

3問卷調查數據與結果分析

3.1 研究數據的分析

將每個學生的性別、年級、專科、本科、戶口及選項輸入SPSS 17.0 后作數據分析處理:第一步,預研究; 第二步, 信度分析;第三步,對本研究的有效性作數據分析。endprint

(1)預研究。

預研究中從做問卷調查的學生群體中,抽了40個人的數據來做分析, 把數據錄入SPSS 17.0中,測得Cronbach's Alpha系數為0.663,大于0.60,在可接受的信度值以上,說明問卷的信度可以進行大樣本研究分析。

(2)對問卷進行信度分析。

問卷的Cronbach alpha 系數分布于0.00-1.00,其值越接近1.00,表明問卷的信度越高。對119人的問卷進行分析,總的系數為0.752,表明問卷的信度較高。

(3)對非英語專業大學生英美文化學習情況調查的有效數據進行統計分析。

3.2 結果分析:

(1)學生對英美文化學習的重要性的認識有待于進一步提高。

所調查的119個學生中,有103人來自農村,16人來自于城市。從所做的獨立樣本T檢驗得出的平均分來看(見表一,由于表格太多,省去了獨立樣本T檢驗的表格)一年級和二年級、男生和女生、專科和本科、農村戶口學生與城市戶口學生對英美文化學習的重要性認識雖然平均分不同,但不存在顯著差異。總的來說,有8%的學生對英美文化學習的重要性認識不明確,46% 的學生不太明確。只有24%的學生認識明確,5%的學生認識非常明確(見表二)。這說明文化意識與跨文化交際能力的獲得與所受教育時間的長短和深淺關系不是太大。這印證了高一虹的有關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的“超越”理念。也就是說,外語教學中的文化教學,很難在短期內真正獲得跨文化意識,要到達跨文化交際中的深層,及“超越”層面,獲得更高層次的認知與共情能力,還有待于長期廣泛地與目的語文化的接觸。[11]

[11]

(2)老師們較充分地把英美文化的教學融入了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中。

有70%的學生認為老師的教法和引導對他們學習英美文化有幫助,8%的學生認為很有幫助。而且65%的學生對教師課堂上補充的英美文化感興趣,8%的學生非常感興趣(見表二)。從另一方面也表明學生對老師有一定的依賴性。

(3)部分學生能在課外通過聽、看、閱讀來進行英美文化的學習。

聽VOA、BBC的學生占30%,經常聽的占5%。偶爾看英美電影、劇集、動畫或紀錄片的占38%,經常看的占36%. 從網絡、書籍上偶爾查閱的占17%,查閱英美文化知識的占36%,經常查閱的占4%(見表二)。大部分學生喜歡通過看電影來學習英美文化知識,因為電影是一個注重畫面的動態的東西,愛看電影對他們的學習確實可以起到一個積極向上的作用,但是通過電影來學習文化,它只是一個引入的渠道,真正內涵的東西還是非常小,把握不住。而且學生選擇電影的時候也不是能正確選擇。如果想要真正地了解英美文化,還是要有一個系統的閱讀。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課后進行系統的閱讀,真正把握英美文化的內涵。

(4)英美文化學習“輸入與輸出”嚴重失衡。

學生參加英語角、英語沙龍、英語文化講座的占3%, 經常參加的只占1%。參加使用英語的社會實踐活動的學生占6%,經常參加的學生占2%(見表二)。

(5) 要加強學生對英美文化學習的重要性的認識,必須平衡 “輸入”與 “輸出”的關系。

著名的加拿大第二語言教育專家Merrill Swain 教授在1995年提出了與二語習得者的語言產出相關的假說——語言“輸出假說”。學習者可以通過從交流對象那里得到的反饋來判斷他們的語言是否被理解以及是否使用了正確的語言形式。語言輸出能夠喚醒學習者的意識,使他們對自己使用的語言形式做出反思。[12] 從調查可以看出,英美文化的輸入與輸出嚴重失衡。由于普洱市目前只有少量外國人在此旅游、工作或定居,因此,學生接觸外國人的機會較少。另一方面,學校里有英語角,英語角有外教和留學生參加、英語文化講座等,但只有3%~4%的學生參加,所以學生對英美文化學習的重要性的認識根據調查只有24%的人感到明確,5%的人非常明確。皮爾遜 γ相關結果顯示(見表三),對英美文化學習的重要性認識和跨文化交際實踐活動、課外學習和課堂學習之間存在顯著的正相關關系,γ對英美文化學習的重要性認識- 交際實踐活動=0.305,P < 0.05; γ對英美文化學習的重要性認識- 課外學習= 0.432, P < 0.05;γ對英美文化學習的重要性認識- 課堂學習= 0.387, P < 0.05;γ交際實踐活動- 課外學習= 0.392, P < 0.05;而表二所顯示的“輸出”即學生的交際實踐活動正是學生所缺乏的。所以要提高學生對英美文化學習重要性的認識,除了教師的教、學生的學、交際實踐活動也是重中之重。

4結語

對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是一項長期的實踐性很強的任務,老師們除了加強在課堂上的引導和講授,培養學生課后的自主學習能力,還應該重點抓好學生的跨文化交際實踐活動,利用好課堂的每一個交際環境,利用學校提供的一切資源,充分調動學生參與交際實踐的積極性,喚醒學生的意識,促進學生對英美文化學習的重要性的認識,最終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

【參考文獻】

[1]愛德華·薩丕爾(Edward Sapir) [美] 著. 陸卓元譯.1985.語言論:言語研究導論[M].北京: 商務印書館.

[2]大學英語教學大綱修訂工作組. 大學英語教學大綱(修訂本)[D].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9.

[3]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 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4.

[4]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 . 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

[5]王斌華. “第二文化習得”理論與跨文化的外語教學觀[J].山東外語教學,2006(6).

[6]胡文仲.論跨文化交際的實證研究[J]. 外語教學與研究,2005(5).

[7]李炯英.中國跨文化交際學研究20 年述評[J]. 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02(6).

[8]劉麗. 大學生英語文化學習情況實證研究[J]. 和田師范專科學校學報,2010 (4).

[9]胡超. 大學生跨文化意識與跨文化交際能力調查報告[J]. 中國外語, 2005 (5).

[10]高一虹. “文化定型” 與“ 跨文化交際悖論”[J].外語教學與研究,1995(2).

[11]高一虹.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跨越”與“超越”[J]. 外語與外語教學,2002(10).

[12]Swain,M.Communicative Competence:Some roles of comprehensible input and comprehensible output in its development[M]. Rowley, MA: Newbury House,1985.endprint

(1)預研究。

預研究中從做問卷調查的學生群體中,抽了40個人的數據來做分析, 把數據錄入SPSS 17.0中,測得Cronbach's Alpha系數為0.663,大于0.60,在可接受的信度值以上,說明問卷的信度可以進行大樣本研究分析。

(2)對問卷進行信度分析。

問卷的Cronbach alpha 系數分布于0.00-1.00,其值越接近1.00,表明問卷的信度越高。對119人的問卷進行分析,總的系數為0.752,表明問卷的信度較高。

(3)對非英語專業大學生英美文化學習情況調查的有效數據進行統計分析。

3.2 結果分析:

(1)學生對英美文化學習的重要性的認識有待于進一步提高。

所調查的119個學生中,有103人來自農村,16人來自于城市。從所做的獨立樣本T檢驗得出的平均分來看(見表一,由于表格太多,省去了獨立樣本T檢驗的表格)一年級和二年級、男生和女生、專科和本科、農村戶口學生與城市戶口學生對英美文化學習的重要性認識雖然平均分不同,但不存在顯著差異。總的來說,有8%的學生對英美文化學習的重要性認識不明確,46% 的學生不太明確。只有24%的學生認識明確,5%的學生認識非常明確(見表二)。這說明文化意識與跨文化交際能力的獲得與所受教育時間的長短和深淺關系不是太大。這印證了高一虹的有關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的“超越”理念。也就是說,外語教學中的文化教學,很難在短期內真正獲得跨文化意識,要到達跨文化交際中的深層,及“超越”層面,獲得更高層次的認知與共情能力,還有待于長期廣泛地與目的語文化的接觸。[11]

[11]

(2)老師們較充分地把英美文化的教學融入了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中。

有70%的學生認為老師的教法和引導對他們學習英美文化有幫助,8%的學生認為很有幫助。而且65%的學生對教師課堂上補充的英美文化感興趣,8%的學生非常感興趣(見表二)。從另一方面也表明學生對老師有一定的依賴性。

(3)部分學生能在課外通過聽、看、閱讀來進行英美文化的學習。

聽VOA、BBC的學生占30%,經常聽的占5%。偶爾看英美電影、劇集、動畫或紀錄片的占38%,經常看的占36%. 從網絡、書籍上偶爾查閱的占17%,查閱英美文化知識的占36%,經常查閱的占4%(見表二)。大部分學生喜歡通過看電影來學習英美文化知識,因為電影是一個注重畫面的動態的東西,愛看電影對他們的學習確實可以起到一個積極向上的作用,但是通過電影來學習文化,它只是一個引入的渠道,真正內涵的東西還是非常小,把握不住。而且學生選擇電影的時候也不是能正確選擇。如果想要真正地了解英美文化,還是要有一個系統的閱讀。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課后進行系統的閱讀,真正把握英美文化的內涵。

(4)英美文化學習“輸入與輸出”嚴重失衡。

學生參加英語角、英語沙龍、英語文化講座的占3%, 經常參加的只占1%。參加使用英語的社會實踐活動的學生占6%,經常參加的學生占2%(見表二)。

(5) 要加強學生對英美文化學習的重要性的認識,必須平衡 “輸入”與 “輸出”的關系。

著名的加拿大第二語言教育專家Merrill Swain 教授在1995年提出了與二語習得者的語言產出相關的假說——語言“輸出假說”。學習者可以通過從交流對象那里得到的反饋來判斷他們的語言是否被理解以及是否使用了正確的語言形式。語言輸出能夠喚醒學習者的意識,使他們對自己使用的語言形式做出反思。[12] 從調查可以看出,英美文化的輸入與輸出嚴重失衡。由于普洱市目前只有少量外國人在此旅游、工作或定居,因此,學生接觸外國人的機會較少。另一方面,學校里有英語角,英語角有外教和留學生參加、英語文化講座等,但只有3%~4%的學生參加,所以學生對英美文化學習的重要性的認識根據調查只有24%的人感到明確,5%的人非常明確。皮爾遜 γ相關結果顯示(見表三),對英美文化學習的重要性認識和跨文化交際實踐活動、課外學習和課堂學習之間存在顯著的正相關關系,γ對英美文化學習的重要性認識- 交際實踐活動=0.305,P < 0.05; γ對英美文化學習的重要性認識- 課外學習= 0.432, P < 0.05;γ對英美文化學習的重要性認識- 課堂學習= 0.387, P < 0.05;γ交際實踐活動- 課外學習= 0.392, P < 0.05;而表二所顯示的“輸出”即學生的交際實踐活動正是學生所缺乏的。所以要提高學生對英美文化學習重要性的認識,除了教師的教、學生的學、交際實踐活動也是重中之重。

4結語

對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是一項長期的實踐性很強的任務,老師們除了加強在課堂上的引導和講授,培養學生課后的自主學習能力,還應該重點抓好學生的跨文化交際實踐活動,利用好課堂的每一個交際環境,利用學校提供的一切資源,充分調動學生參與交際實踐的積極性,喚醒學生的意識,促進學生對英美文化學習的重要性的認識,最終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

【參考文獻】

[1]愛德華·薩丕爾(Edward Sapir) [美] 著. 陸卓元譯.1985.語言論:言語研究導論[M].北京: 商務印書館.

[2]大學英語教學大綱修訂工作組. 大學英語教學大綱(修訂本)[D].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9.

[3]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 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4.

[4]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 . 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

[5]王斌華. “第二文化習得”理論與跨文化的外語教學觀[J].山東外語教學,2006(6).

[6]胡文仲.論跨文化交際的實證研究[J]. 外語教學與研究,2005(5).

[7]李炯英.中國跨文化交際學研究20 年述評[J]. 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02(6).

[8]劉麗. 大學生英語文化學習情況實證研究[J]. 和田師范專科學校學報,2010 (4).

[9]胡超. 大學生跨文化意識與跨文化交際能力調查報告[J]. 中國外語, 2005 (5).

[10]高一虹. “文化定型” 與“ 跨文化交際悖論”[J].外語教學與研究,1995(2).

[11]高一虹.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跨越”與“超越”[J]. 外語與外語教學,2002(10).

[12]Swain,M.Communicative Competence:Some roles of comprehensible input and comprehensible output in its development[M]. Rowley, MA: Newbury House,1985.endprint

(1)預研究。

預研究中從做問卷調查的學生群體中,抽了40個人的數據來做分析, 把數據錄入SPSS 17.0中,測得Cronbach's Alpha系數為0.663,大于0.60,在可接受的信度值以上,說明問卷的信度可以進行大樣本研究分析。

(2)對問卷進行信度分析。

問卷的Cronbach alpha 系數分布于0.00-1.00,其值越接近1.00,表明問卷的信度越高。對119人的問卷進行分析,總的系數為0.752,表明問卷的信度較高。

(3)對非英語專業大學生英美文化學習情況調查的有效數據進行統計分析。

3.2 結果分析:

(1)學生對英美文化學習的重要性的認識有待于進一步提高。

所調查的119個學生中,有103人來自農村,16人來自于城市。從所做的獨立樣本T檢驗得出的平均分來看(見表一,由于表格太多,省去了獨立樣本T檢驗的表格)一年級和二年級、男生和女生、專科和本科、農村戶口學生與城市戶口學生對英美文化學習的重要性認識雖然平均分不同,但不存在顯著差異。總的來說,有8%的學生對英美文化學習的重要性認識不明確,46% 的學生不太明確。只有24%的學生認識明確,5%的學生認識非常明確(見表二)。這說明文化意識與跨文化交際能力的獲得與所受教育時間的長短和深淺關系不是太大。這印證了高一虹的有關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的“超越”理念。也就是說,外語教學中的文化教學,很難在短期內真正獲得跨文化意識,要到達跨文化交際中的深層,及“超越”層面,獲得更高層次的認知與共情能力,還有待于長期廣泛地與目的語文化的接觸。[11]

[11]

(2)老師們較充分地把英美文化的教學融入了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中。

有70%的學生認為老師的教法和引導對他們學習英美文化有幫助,8%的學生認為很有幫助。而且65%的學生對教師課堂上補充的英美文化感興趣,8%的學生非常感興趣(見表二)。從另一方面也表明學生對老師有一定的依賴性。

(3)部分學生能在課外通過聽、看、閱讀來進行英美文化的學習。

聽VOA、BBC的學生占30%,經常聽的占5%。偶爾看英美電影、劇集、動畫或紀錄片的占38%,經常看的占36%. 從網絡、書籍上偶爾查閱的占17%,查閱英美文化知識的占36%,經常查閱的占4%(見表二)。大部分學生喜歡通過看電影來學習英美文化知識,因為電影是一個注重畫面的動態的東西,愛看電影對他們的學習確實可以起到一個積極向上的作用,但是通過電影來學習文化,它只是一個引入的渠道,真正內涵的東西還是非常小,把握不住。而且學生選擇電影的時候也不是能正確選擇。如果想要真正地了解英美文化,還是要有一個系統的閱讀。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課后進行系統的閱讀,真正把握英美文化的內涵。

(4)英美文化學習“輸入與輸出”嚴重失衡。

學生參加英語角、英語沙龍、英語文化講座的占3%, 經常參加的只占1%。參加使用英語的社會實踐活動的學生占6%,經常參加的學生占2%(見表二)。

(5) 要加強學生對英美文化學習的重要性的認識,必須平衡 “輸入”與 “輸出”的關系。

著名的加拿大第二語言教育專家Merrill Swain 教授在1995年提出了與二語習得者的語言產出相關的假說——語言“輸出假說”。學習者可以通過從交流對象那里得到的反饋來判斷他們的語言是否被理解以及是否使用了正確的語言形式。語言輸出能夠喚醒學習者的意識,使他們對自己使用的語言形式做出反思。[12] 從調查可以看出,英美文化的輸入與輸出嚴重失衡。由于普洱市目前只有少量外國人在此旅游、工作或定居,因此,學生接觸外國人的機會較少。另一方面,學校里有英語角,英語角有外教和留學生參加、英語文化講座等,但只有3%~4%的學生參加,所以學生對英美文化學習的重要性的認識根據調查只有24%的人感到明確,5%的人非常明確。皮爾遜 γ相關結果顯示(見表三),對英美文化學習的重要性認識和跨文化交際實踐活動、課外學習和課堂學習之間存在顯著的正相關關系,γ對英美文化學習的重要性認識- 交際實踐活動=0.305,P < 0.05; γ對英美文化學習的重要性認識- 課外學習= 0.432, P < 0.05;γ對英美文化學習的重要性認識- 課堂學習= 0.387, P < 0.05;γ交際實踐活動- 課外學習= 0.392, P < 0.05;而表二所顯示的“輸出”即學生的交際實踐活動正是學生所缺乏的。所以要提高學生對英美文化學習重要性的認識,除了教師的教、學生的學、交際實踐活動也是重中之重。

4結語

對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是一項長期的實踐性很強的任務,老師們除了加強在課堂上的引導和講授,培養學生課后的自主學習能力,還應該重點抓好學生的跨文化交際實踐活動,利用好課堂的每一個交際環境,利用學校提供的一切資源,充分調動學生參與交際實踐的積極性,喚醒學生的意識,促進學生對英美文化學習的重要性的認識,最終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

【參考文獻】

[1]愛德華·薩丕爾(Edward Sapir) [美] 著. 陸卓元譯.1985.語言論:言語研究導論[M].北京: 商務印書館.

[2]大學英語教學大綱修訂工作組. 大學英語教學大綱(修訂本)[D].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9.

[3]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 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4.

[4]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 . 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

[5]王斌華. “第二文化習得”理論與跨文化的外語教學觀[J].山東外語教學,2006(6).

[6]胡文仲.論跨文化交際的實證研究[J]. 外語教學與研究,2005(5).

[7]李炯英.中國跨文化交際學研究20 年述評[J]. 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02(6).

[8]劉麗. 大學生英語文化學習情況實證研究[J]. 和田師范專科學校學報,2010 (4).

[9]胡超. 大學生跨文化意識與跨文化交際能力調查報告[J]. 中國外語, 2005 (5).

[10]高一虹. “文化定型” 與“ 跨文化交際悖論”[J].外語教學與研究,1995(2).

[11]高一虹.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跨越”與“超越”[J]. 外語與外語教學,2002(10).

[12]Swain,M.Communicative Competence:Some roles of comprehensible input and comprehensible output in its development[M]. Rowley, MA: Newbury House,1985.endprint

猜你喜歡
大學生
大學生付費實習“天坑”必須提防
今日農業(2021年15期)2021-10-14 08:20:06
國際大學生節
帶父求學的大學生
大學生之歌
黃河之聲(2017年14期)2017-10-11 09:03:59
新大學生之歌
北方音樂(2017年7期)2017-05-16 00:32:46
大學生實習“注水”誰之過
教育與職業(2014年7期)2014-04-17 18:46:57
大學生實習如何落到“實處”
讓大學生夢想成真
中國火炬(2013年7期)2013-07-24 14:19:23
他把孤兒院辦成大學生搖籃
中國火炬(2010年9期)2010-07-25 11:45:09
媽媽背出來的大學生
中國火炬(2009年2期)2009-07-24 14:31:30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久久综合色天堂av| 亚洲精品图区| 中国国产一级毛片| 在线观看国产精品一区| 99999久久久久久亚洲| 欧美一级片在线| 欧美午夜小视频| 一级全免费视频播放| 91久久精品国产| 久久综合激情网| 岛国精品一区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日韩免费毛片| 亚洲一区二区约美女探花| 深爱婷婷激情网| 国产精品太粉嫩高中在线观看| 无码人妻热线精品视频| 青青久久91| 日本人妻丰满熟妇区| 国产亚洲精品97AA片在线播放| 国产欧美成人不卡视频| 中文字幕中文字字幕码一二区| 91视频首页| 亚洲无限乱码| 亚洲精品国产综合99| 色妺妺在线视频喷水| 高清色本在线www| 四虎永久在线视频| 99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性视频久久| 极品私人尤物在线精品首页| 欧洲高清无码在线| 国产丝袜无码一区二区视频| 人妻丰满熟妇AV无码区| 成人第一页| 无码AV高清毛片中国一级毛片| 青青青国产在线播放| 丰满的少妇人妻无码区| 视频一区亚洲| 久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 67194成是人免费无码| 9久久伊人精品综合| 欧美19综合中文字幕| 日韩黄色在线| 国产精品永久不卡免费视频|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蜜芽影院| 国产亚洲精久久久久久久91| 国产精品视频系列专区| 国产在线98福利播放视频免费| 久久窝窝国产精品午夜看片| 国精品91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美女被躁出白浆视频播放| 亚洲天堂网在线播放| 欧美日韩国产综合视频在线观看| 亚瑟天堂久久一区二区影院| 国内自拍久第一页| 天天操精品| 国产91色在线| 亚洲精品天堂自在久久77| 无码视频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视频 第一页| 国产黄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香蕉一区二区在线网站| 国产成人啪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在线国产资源| 在线观看国产网址你懂的| 国模视频一区二区| 精品久久高清| 国产综合另类小说色区色噜噜| 人妻21p大胆| 五月婷婷精品| 欧美亚洲中文精品三区| 一级毛片高清| 99精品国产电影| 久久免费看片| 福利一区三区| 免费一级毛片在线播放傲雪网| 久久婷婷综合色一区二区| 欧美一级在线看| 亚洲欧美成人在线视频| 成人精品区| 久草美女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