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東林
人生重要的精神支柱是自信心。自信心就像催化劑一樣能將人的一切潛能調動起來,使人們百折不撓,不斷努力,最終獲得成功。中等職業技術學校的學生往往自信心不強,情緒低落,積極性不高,甚至看不到自己的長處、自己的力量,從而失去克服困難的勇氣。這樣的學生常表現出抑郁、悲觀、孤僻等情緒,如果任其發展,便會成為性格的一部分,難以改變,嚴重影響學生的社會交往,阻礙學生能力的發展。因此,在中職體育教學中如何提高和培養學生的自信心,是當前中職學校體育教學的主要問題。
根據中職學生的實際,在體育教學過程中,就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就要采用多種教學手段充分調動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自覺性、積極性,讓學生在運動中感受快樂,體驗成功,逐步樹立自信。
一、逐步激發學生運動的興趣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過:“教學藝術的本質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的學習興趣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行為和效果,學生能否通過體育與健康課程的學習形成體育鍛煉的習慣,興趣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為此,教師應在課內外的體育活動中充分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盡可能使學生在運動中充分展示才能,體驗運動的樂趣,獲得增強體質的效益。提高興趣的方法很多,如耐久跑教學,以往,一談耐久跑學生就覺得單調、枯燥,不感興趣。我在教學時,把學生帶出運動場在校園內按選定的路線進行自然地形跑,并鼓勵學生說:這樣不僅能發展耐力,還能欣賞沿路風光呢。學生立刻來了興趣,圓滿地完成了教學任務……也可以將音樂引入課堂創設情境,利用節奏明快的旋律,烘托出熱烈的氣氛,利用抒情優美的樂曲營造舒心的情境,使學生在音樂聲中,更快地進入角色。只有激發運動興趣,讓學生參與,才能在體育教學中培養和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二、培養抗挫折的能力
現在的中學生大都是獨生子女,由于受家庭教育的影響,大多以自我為中心,不善于與他人合作,因而,在某種條件下就會產生自信心不強的現象。在體育活動中勝利與挫折、成功與失敗是經常出現的,教學中,教師應在學生遭受挫折和失敗時,及時給予鼓勵和幫助,分析失敗原因,利用“降低動作難度──克服心理障礙──完成技術動作”模式,使學生的自信心在這個過程中循序漸進地得到提高。如單杠教學,教學中把技術動作進行分解,由易到難,加強輔助練習,逐步完成組合動作。
三、區別對待,不同要求,讓每個學生都有獲得成功的機會
學生之間是有個體差異的,對不同學生要區別對待。教學中,根據學生實際情況,抓住契機進行指導,對于不善于交往、膽怯、怕羞的學生,在體育課上可多安排他們參加跨欄、跳高、單杠等活動,培養勇氣,樹立較強的自信心;對于性格內向,甚至孤僻的學生,則多組織他們參加一些集體性活動,促進他們與其他同學的溝通與合作,鍛煉交往能力。其實,每一位學生都有成功的渴望,例如跳高教學中,如果用同一高度要求每個學生完成練習,就可能使一部分較弱的學生遭遇失敗,失去信心。利用分層次教學法進行教學,設置不同的高度,學生就可以根據自己的能力進行選擇。每當前一練習成功完成,學生就在獲得成功的基礎上產生向新高度沖擊的信心,就能使學生以更大的愿望和意志力去完成下一個練習任務,用成功體驗增強自信心。
四、深入了解學生,給予適時鼓勵
要發現鼓勵學生的最有效的方法,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深入了解學生,透徹地了解學生。世界上沒有兩個完全相同的人,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特點,所以我們鼓勵學生的方法也是不同的。這就要求我們花時間去了解學生的特性,進而找到一種最適合他的方法。鼓勵是一個不斷進行的過程,主要目的就是能讓學生得到一種自我滿足,即自尊感和成功感。從根本上鼓勵學生的自信心,應讓學生明白,幸福掌握在他們自己的手里,相信成功是自己努力的結果。給學生機會讓他們自行選擇、決定,使之看到正確結果,幫助他們發現自己對周圍環境以及整個大局勢能夠做出多少貢獻,由此找出自己的位置和重要性。也就是幫助學生使他們懂得他們是整個集體的一分子,他們所做的一切都與整個集體息息相關。他們可以做出貢獻,可以與別人合作,可以參與,可以幫助他們使人變得更好。想要鼓勵學生,最重要的兩條是:第一,不要諷刺他們,使他們受到不同程度的打擊;第二,不要過分地贊揚他們,以免產生驕傲情緒。我們對學生的教育過程中,必須時刻顧及這一點:不要使學生失去對自己的信心。同時,我們應該知道,如何鼓勵學生的自信心。
五、建立激勵評價機制
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強調要尊重教師和學生對教學內容的選擇性,注重教學評價的多樣性,使課程有利于促進學生在身體、心理和社會適應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諧地發展。教學中,除了重視教學過程外,還應注重對學生的學習評價。評價方式、方法得當,不僅能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還能提高學生表達、溝通、合作、實踐能力,促使學生自我反思,迅速獲得信息反饋,從而改進教學,促進學生的發展。我校在實施新的課程標準中,主要進行了中學體育學習評價實驗,改變過去的“考核”觀念,既重視學習的結果,更看重學習過程,關注學生在身體條件、興趣愛好和運動技能基礎等方面的個體差異和不同需求,把絕對成績與相對成績進行比較,更注重學生的進步和發展,強調綜合效應,深受學生的歡迎。
總之,通過體育活動培養學生的自信心是一個長期的、重要的教育過程。有了自信心的支持,我們的學生才能自強不息、堅忍不拔,高質量地生存下去,同時在成功和喜悅中不斷提高對體育課的興趣。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