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琦 李真
三叉神經痛顯微血管減壓術后配合藥物治療效果的研究
陳琦 李真
目的 探討三叉神經痛給予微血管減壓術、藥物治療的治療效果。方法 51例三叉神經痛患者, 分為A、B、C組,各17例。A組采用顯微血管減壓術, B組采用藥物治療, C組采用顯微血管減壓術與藥物配合治療, 并對三組患者的治療情況進行跟蹤觀察。結果 三組患者的病情都得到了改善。顯微血管減壓術與藥物配合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94.1%, 明顯優于A組82.4%、B組64.7%,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對于三叉神經痛的治療, 微血管減壓術與藥物相配合治療的效果要優于單純微血管減壓術、傳統藥物治療, 對于患者病情的改善幫助較大, 值得在臨床推廣應用。
三叉神經痛;顯微血管減壓術;藥物治療
臨床上將三叉神經痛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種[1]。原發性三叉神經痛(idiopathic trigeminal neuralgia, ITN)屬于常見的精神科疾病, 指的是在三叉神經分布區內陣發性的反復發作的劇烈疼痛[2]。以中老年人多見, 多數為單側性。本院采用不同方法治療三叉神經痛, 現就其不同方法臨床療效比較作出總結, 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0年1月~2013年12月來本院治療三叉神經痛的患者57例, 男30例, 女27例;年齡24~75歲, 平均年齡57.6歲。右側32例, 左側21例, 雙側4例。疼痛分布于第I支4例, 第II支12例, 第III支11例, 第I、II支3例, 第II、III支22例, 第I、II、III支5例。A組采用顯微血管減壓術, B組采用藥物治療, C組采用顯微血管減壓術配合藥物治療, 三組隨機分為17例, 其中A組男9例,女8例, 年齡25~61歲;B組男7例, 女10例, 年齡24~72歲;C組男6例, 女11例, 年齡26~75歲, 三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1.2.1 顯微血管減壓術治療 患者全身麻醉抽管, 采用側臥位, 患側朝上, 頭向前傾10~15°。枕下乳突后頭皮切口,做乳突根部直徑3 cm左右骨窗, 硬腦膜處“+”字切開并懸吊。上至橫竇, 外至乙狀竇。暴露枕大池并打開, 放出部分腦脊液。引入手術顯微鏡, 牽小腦向內下方, 在面聽神經的前方打開蛛網膜進入橋池, 深入到橋小腦角池上1/3處, 仔細觀察三叉神經后根及其周圍結構, 形態、顏色、位置、血液供應與毗鄰關系, 使巖尖腦膜孔到神經根入腦橋處要全部暴露于顯微鏡的視野中。找到壓迫三神經根的致病血管, 先將鈍頭神經剝離子插入致病血管與神經根之間進行游離, 粘連帶用顯微剪剪開, 血管和神經完全分離后, 以teflon棉片鋪墊于神經與血管之間, 使三叉神經完全解除壓迫。
1.2.2 藥物治療 先給予卡馬西平100 mg, 2次/d, 以后每日增加100 mg, 直至疼痛控制或不能耐受時為止, 苯妥英鈉1~0.2 g, 2~3次/d, 每日總劑量不超過0.6 g, 維生素B1、B6各10~20 mg, 3次/d, 維生素B12100~200 μg肌內注射, 1次/d,山莨菪堿5~10 mg口服, 3次/d, 煙酰胺100 mg口服, 3次/d。持續治療10 d為1個療程。
1.2.3 顯微血管減壓術配合藥物治療 通過上述顯微血管減壓術的治療, 并配合卡馬西平、苯妥英鈉、維生素B1、B6、B12、山莨菪堿和煙酰胺的藥物治療。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軟件進行數據的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 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 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通過治療, 三組患者的病情均得到了有效的緩解和改善。C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2.9%, 平均住院時間(6.5±2.5)d;B組總有效率為64.7%, 平均住院時間(16.4±3.6)d; A組治療總有效率為82.4%, 平均住院時間(8.2±2.7)d, C組臨床治療效果顯著優于A、B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1 三組患者治療效果( x-±s)
隨訪6~36個月(平均19個月), C組未見復發, 術后2例眩暈癥狀, 治療后得到緩解, 1例出現面部麻木感;B組2例出現嗜睡、嘔吐等癥狀, 3例發生藥疹, 1例共濟失調;A組1例因并發腦脊液漏導致切口延遲愈合, 2例術后面部麻木感。三組不良反應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手術治療是三叉神經痛疾病的主要治療方法, 還有其他較為先進的治療方法也被廣泛的應用, 而微血管減壓術上其中效果最顯著的質量方法, 能夠較好的改善患者的病情。本研究表明, 在采用微血管減壓術治療三叉神經痛的同時與藥物配合質量, 效果更佳。這種配合治療能夠消除由于三叉神經導致的對神經系統的壓迫, 達到疏通神經、消除神經壓迫和疼痛的目標, 促使患者恢復正常的生活和工作[3-5], 能夠減輕患者的精神壓力, 有利于患者快速的康復。
[1] Jorns TP, Zakrzewska JM.Evidence-based approach to the medical management of trigeminal neuralgia.Br J Neurosurg, 2007, 21(3):253-261.
[2] 史有才.三叉神經痛外科治療的現狀及進展.中華神經醫學雜志, 2005, 4(4):765.
[3] 劉樂, 宋揚, 張玉龍, 等.三叉神經根顯微血管減壓術治療三叉神經痛87例 .陜西醫學雜志, 2009, 38(2):200-202.
[4] 張春紅.三叉神經周圍支撕脫術治療三叉神經痛療效觀察.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 2010, 9(24):1853-1854.
[5] 徐麗白, 張潔.三叉神經痛與三叉神經及血管關系的MRI表現相關研究.中國醫藥導刊, 2011, 13(2):258-259.
2014-04-29]
262500 山東省青州市人民醫院神經外一科(陳琦);山東省濰坊市益都中心醫院神經內一科(李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