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昕 苗 欣 郭 悅
超聲診斷藥物性膽結石的臨床意義
張 昕 苗 欣 郭 悅
目的 分析藥物性膽囊結石的超聲特點。方法 采用飛利浦 M2540 、飛利浦IU-22對15例使用頭孢曲松鈉致膽囊結石患者進行多切面掃查, 隨訪結石變化。 結果 藥物性膽囊結石多產生于用藥后5~10 d, 聲像圖大致呈泥沙型、團塊型、懸浮型三種類型, 結石數目不等、大小不一、后方可無聲影, 隨體位改變可移動或變形, 停藥后10~60 d結石明顯變小或完全消失。結論 靜脈應用頭孢曲松鈉后產生膽囊結石, 與一般膽固醇結石相比, 不具有特異性聲像圖特征, 停藥后短期內可恢復正常, 應針對其病史及隨診情況與傳統膽囊結石鑒別。
藥物性;頭孢曲松鈉;膽結石;超聲診斷;隨訪
1.1 一般資料 本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間經超聲診斷為膽囊結石, 無治療情況下隨訪2個月結石消失的15例患者, 結合之前病史考慮為藥物性膽結石, 男6例、女9例;年齡 5~70歲、平均年齡35歲, 患者以右上腹疼痛、不適,外傷或術后常規檢查來就診, 隨訪時間10~60 d。
1.2 使用儀器 飛利浦M2540型和飛利浦IU-22型彩色超聲診斷儀, 探頭頻率為凸陣3.5~5.0 MHz。
1.3 檢查方法 患者取仰臥位、側臥位、坐位, 探頭位于右肋間及右肋緣旁常規肝膽切面掃查, 完整顯示膽囊圖像,多方位觀察, 重點觀察膽囊有無腫大, 膽囊壁厚度、光滑度,腔內有無結石、結石的數目、形態、有無聲影, 改變體位后結石有無移動及變形, 同時注意肝內外膽管有無結石及梗阻。
藥物性膽結石的產生與患者的年齡、性別無關, 主要與給藥濃度、給藥量、用藥時間及患者個人體質有關, 結石聲像圖改變大致分為三種:①泥沙型;②團塊型;③懸浮型。這三種類型可能處于疾病不同時期, 并可以相互轉化。停藥后10~20 d結石明顯變小或消失, 最長1例隨訪2個月后結石完全消失。
藥物性結石與平常多見的膽固醇結石在超聲圖像上沒有明顯的差異, 均呈強回聲團樣、數量、大小不一、后方可有聲影, 改變體位可移動。這類結石的特點是形成快、碎裂溶解快、自然消退快, 隨訪中發現停藥后結石總體演變規律是結石的數目減少, 結石的體積逐漸變小、結石的密度逐漸變淡, 膽汁透聲性變好, 結石完全消退后, 膽囊聲像圖表現為正常[2]。因此, 單從某次檢查圖像上影像醫生無法對其進行鑒別。超聲醫生應注意詢問膽囊結石的病史, 針對藥物性結石的患者應注意保留膽囊圖像, 認真測量結石的數據, 同時向患者做好解釋, 強調多次超聲復查的必要性, 避免由此而引發的醫療糾紛。
頭孢曲松鈉(又名羅氏芬)是第三代頭孢菌素類抗生素,用于敏感致病菌所致的呼吸道、尿路、膽道、盆腔、皮膚軟組織及外傷感染、腦膜炎、淋病、敗血癥及圍手術期感染,因其廣譜、高效、長效等特點目前已廣泛應用于臨床。由于頭孢曲松鈉在體內不能被分解代謝, 約60%經腎臟排泄, 40%以原形沉積于膽汁中, 隨肝臟分泌的膽汁一起排出, 因膽汁在膽囊內濃縮, 部分患者長時間禁食、流質飲食或靜脈營養, 膽汁排泄減少, 長時間存留于膽囊內, 頭孢曲松鈉在膽汁中濃度增高, 超過飽和度后, 頭孢曲松與膽汁中鈣鹽成分結合, 形成短暫的固態結合體, 這種無數單個結合體堆積、凝結, 形成團塊膠凍樣物質(即藥物性結石), 由于其結構疏松, 停藥后濃度逐漸下降, 鈉鹽再溶解于膽汁中逐漸隨膽汁排入腸道, 再經腸道排出, 藥物性結石也隨之消失[3]。
[1] 沈文強, 王克勤.藥物性膽囊結石的超聲診斷分析.內蒙古中醫藥, 2012, 30(22):74-75.
[2] 蘭朝華.頭孢曲松鈉所致膽囊聲像圖改變及轉歸的超聲監測.臨床超聲醫學雜志, 2007, 9(10):639-6401.
[3] 鄧美玲, 張成生, 張允亮.頭孢曲松鈉誘發假性膽結石癥 40 例超聲表現與分析.中華醫學超聲雜志 (電子版), 2011(12):82-82.
2014-03-18]
123000 遼寧阜新礦業集團總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