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燕玲
傳統的管理模式多數是在包裝缺陷發生后, 再將錯誤歸咎于操作不規范, 而追蹤法是一種目前企業常用的管理方式,主要是針對缺陷發生后, 針對個人及系統兩個方面尋找原因,并提出整改建議[1]。供應室包裝質量對醫院非常重要, 保證包裝質量, 才能減少醫院感染發生率, 維持醫院治療過程中的安全。本科室自2012年1月開始采用追蹤法, 效果顯著,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0年1月~2011年12月供應室隨機抽取待滅菌包2000個作為對照組, 其中2010年1~12月抽取1000個待滅菌包, 2011年1~12月抽取1000個待滅菌包;同時選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供應室隨機抽取待滅菌包2000個作為觀察組, 其中2012年1~12月抽取1000個待滅菌包, 2013年1~12月抽取1000個待滅菌包。
1.2 方法 對照組供應室對漏放敷料、漏放器械、器械功能管理時未采用追蹤法, 觀察組供應室對漏放敷料、漏放器械、器械功能管理時采用追蹤法, 首先對質量追蹤進行監控, 科室質控員作為一級質控, 每天對包裝的每個環節進行質控, 若出現問題, 需要及時提出, 并給予整改建議, 將存在的問題及整改建議詳細記錄, 進行追蹤質控??剖易o士長作為二級質控[2], 護士長需要定期、不定期對包裝進行質量抽檢, 并以跟蹤檢查的形式, 對包裝質量進行整改措施的落實,每個月可對包裝中較為薄弱的環節進行重點檢查, 并制定懲罰與獎勵制度, 可以與績效考核掛鉤, 并每周進行培訓學習,每月月底對科室所有人員在質量分析會上提出的問題進行反饋及追蹤, 根據情況提出整改意見, 進行重點監控, 保證包裝質量。
1.3 觀察指標 主要觀察兩組包裝缺陷發生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采用專業SPSS13.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處理。計數數據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組間t檢驗,平均值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 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對照組2010年包裝缺陷共計45個, 包裝缺陷率4.50%,2011年包裝缺陷共計36個, 包裝缺陷率3.60%;觀察組2012年包裝缺陷共計3個, 包裝缺陷率0.30%, 2013年包裝缺陷共計1個, 包裝缺陷率0.10%;觀察組包裝缺陷率明顯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包裝缺陷發生情況比較[n (%)]
追蹤法可以在問題發生后, 針對個人及系統進行追蹤記錄, 并根據記錄情況進行分析, 找出問題的本質所在, 根據問題發生原因[3], 提出整改意見, 比傳統只針對個人尋找問題原因的管理方法更全面, 同時可以改善系統的操作運行,不斷增強預防風險意識, 同時保證包裝質量的能力及意識,通過對人員的培訓、設置一級質控、二級質控, 盡力做到提高每位操作人員的操作水平, 減少因個人發生包裝缺陷的風險, 同時由一級質控與二級質控一起監督, 減少包裝缺陷率的發生, 并在包裝缺陷發生后, 有針對性的對其進行分析。
根據本文研究結果顯示, 對照組2010年包裝缺陷率4.50%, 2011年包裝缺陷率3.60%;觀察組2012年包裝缺陷率0.30%, 2013年包裝缺陷率0.10%;對照組包裝缺陷率高于對照組, 同時包裝缺陷率呈逐漸降低趨勢發展, 證明追蹤法對減少包裝缺陷發生率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1]鄧淑冰, 朱麗貞, 古小玲, 等.“ 五常法”在供應室檢查包裝區管理中的應用.內蒙古中醫藥, 2013, 32(11):58-59.
[2]胡桂榮, 陳秀紅, 彭淑雯, 等.多層轉盤式圓形操作臺在供應室檢查包裝區的應用.中華現代護理雜志, 2013, 19(21):2574.
[3]張秀珍, 陳美珍, 曲玲, 等.持續質量改進在供應室銳利器械包裝管理中的應用.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 2012, 22(14):3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