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華峰
腦鈉肽在心血管疾病的臨床研究
司華峰
目的 探討腦鈉肽在心血管疾病的臨床應用價值。方法 選取于2011年6月~2012年3月在本院進行治療的3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梗死組)、30例心力衰竭患者(心力衰竭組)和30例正常體檢的人員(對照組), 將患病組統稱為觀察組, 對觀察組和對照組的腦鈉肽水平、心功能等指標進行比較。結果 對本院治療的3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和30例心力衰竭實行檢查后, 對檢查結果進行統計, 發現血漿腦鈉肽濃度心力衰竭組高于心肌梗死組, 同時對照組的腦鈉肽濃度低于觀察組。心力衰竭患者隨著心功能的惡化, 血漿腦鈉肽濃度逐漸升高, 心力衰竭組NYHA心功能分級時腦鈉肽濃度結果對比,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結論 血漿腦鈉肽濃度升高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和心力衰竭患者的重要判斷指標, 并且和NYHA心功能分級、超聲心動圖標之間存在顯著相關性, 因此在臨床上及時地測定患者的腦鈉肽濃度高低, 有利于及時地做好心血管疾病的診療。
腦鈉肽;心血管疾病;臨床研究
腦鈉肽是由心臟或者是內皮細胞分泌的肽類激素物質,當心臟的承載量過重, 或者是壓力過大時, 就會導致心臟內壁的壓力增加, 從而導致血漿腦鈉肽濃度升高。腦鈉肽具有促進排鈉、利尿、舒張血管等的作用, 是人體抵御容量負荷過重和高血壓等的重要內分泌系統[1]。由臨床研究表明急性心肌梗死和心力衰竭患者經常會導致血漿腦鈉肽的濃度升高。鑒于此, 本文通過對2011年6月~2012年3月在本院進行治療的3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0例心力衰竭患者和30例正常體檢的人員, 對觀察組和對照組的腦鈉肽水平、心功能等指標進行比較。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于2011年6月~2012年3月在本院進行治療的3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和30例心力衰竭患者, 將其分為心肌梗死組和心力衰竭組, 其中心肌梗死組男17例,女13例, 年齡在55~75歲之間, 包括間隔心肌梗死10例,下壁心肌梗死10例, 前壁心肌梗死10例;其中心力衰竭組男17例, 女13例, 年齡55~75歲之間, 包括高血壓心臟病10例, 擴張性心肌病12例, 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心臟病18例;而對照組是本次的30例正常體檢的人員, 男15例, 女15例,年齡55~75歲。三組患者一般臨床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心肌梗死組和心力衰竭組均行BNP檢測、心肌壞死標識物、心肌酶、心臟超聲心動圖等常規檢查[2]。主要檢測心肌梗死組和心力衰竭組患者的血漿腦鈉肽水平。
1.3 診斷判定標準 心肌梗死組和心力衰竭組患者在入院之后, 進行血常規、尿常規、腦鈉肽濃度等檢測[3]。
心力衰竭組的診斷判定標準是患者呼吸困難, X線胸片顯示肺循環出現瘀血, 心電圖異常, 心臟功能結構異常。
心肌梗死組的診斷判定標準是患者有缺血性胸痛臨床病史, 心肌壞死的血清心肌標記物濃度的動態改變, 心電圖的動態演變[4]。
1.4 NYHA心功能分級 美國紐約心臟病學會(NYHA)1928年心功能分級。Ⅰ級: 患者患有心臟病但活動量不受限制,平時一般活動不引起疲乏、心悸、呼吸困難或心絞痛。Ⅱ級:心臟病患者的體力活動受到輕度的限制, 休息時無自覺癥狀,但平時一般活動下可出現疲乏、心悸、呼吸困難或心絞痛。Ⅲ級:心臟病患者體力活動明顯限制, 小于平時一般活動即引起上述的癥狀。Ⅳ級:心臟病患者不能從事任何體力活動。休息狀態下也出現心衰的癥狀, 體力活動后加重。
1.5 統計學方法 本次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分析, 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處理采用χ2檢驗, 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心肌梗死組、心力衰竭組和對照組患者的臨床癥狀以及超聲心電圖指標結果對比 通過對心肌梗死組、心力衰竭組和對照組患者的臨床癥狀以及超聲心電圖指標結果對比, 作者發現心肌梗死組和心力衰竭組患者的左心房內徑、左室舒張末內徑以及左室收縮末內徑等指標, 心力衰竭組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水平, 兩組結果進行比較發現, 兩組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同時心力衰竭組患者的腦鈉肽濃度和對照組以及心肌梗死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2.2 心力衰竭組NYHA心功能分級時腦鈉肽濃度結果對比 通過對心力衰竭組NYHA心功能分級時腦鈉肽濃度結果對比, 發現NYHAⅢ級和IV級患者的腦鈉肽濃度明顯高于NYHAII級患者的腦鈉肽濃度, NYHAIV級患者的腦鈉肽濃度非常明顯地高于NYHAII級患者的腦鈉肽濃度, 兩組結果進行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心力衰竭組NYHA心功能分級時腦鈉肽濃度結果對比(s)

表1 心力衰竭組NYHA心功能分級時腦鈉肽濃度結果對比(s)
?
腦鈉肽是由心臟或者是內皮細胞分泌的肽類激素物質,當心臟的承載量過重, 或者是壓力過大時, 就會導致心臟內壁的壓力增加, 從而導致血漿腦鈉肽濃度升高[5]。本文中通過對本院治療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力衰竭患者以及健康體檢的患者之間進行檢查結果的比較, 對檢查結果進行統計,發現血漿腦鈉肽濃度是心力衰竭組高, 心肌梗死組低, 同時對照組人員的腦鈉肽濃度低。心力衰竭患者隨著心功能的惡化, 血漿腦鈉肽濃度逐漸升高, 同時和NYHA心功能分級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從以上的檢查結果得知患者的血漿腦鈉肽濃度升高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和心力衰竭患者的重要判斷指標, 并且和NYHA心功能分級、超聲心動圖標之間存在顯著相關性, 因此在臨床上及時地測定患者的腦鈉肽濃度高低, 有利于及時地做好心血管疾病的診療, 這對于臨床醫學上治療心血管疾病來說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
[1] 肖博雅.腦鈉肽在心血管疾病臨床研究中的進展.臨床合理用藥, 2011, 04(3C):129-131.
[2] 楊聰慧, 李福坤, 邵舜莉, 等.腦鈉肽在心血管疾病中的應用發展.中國誤診學雜志, 20101, 11(01):32-33.
[3] 劉月.腦鈉肽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發展.中國藥物經濟學, 2012, 14(25):364-365.
[4] 李愛琴, 鄭海軍, 董火林.腦鈉肽在心血管疾病診斷中的應用及臨床價值.中國醫藥指南.2012, 10(03):177-179.
[5] 吳利偉, 王鳳鳴.腦鈉肽在兒童心血管疾病診治中的研究進展.臨床兒科雜志, 2013, 31(07):679-682.
2014-03-24]
461000 河南省, 許昌市人民醫院心內二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