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利歡 郭明發
兒童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與TEL-AML1融合基因關聯分析
史利歡 郭明發
目的 探討兒童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與TEL-AML1融合基因的關聯性。方法 指定1~2名具有專業知識及豐富經驗的臨床檢驗人員完成48例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患兒TEL-AML融合基因檢測工作, 記錄檢測結果及其臨床療效, 給予統計學分析后得出結論。結果 TEL-AML融合基因陰性所占比例高達79.17%, 臨床治療總有效率僅為55.26%;TEL-AML融合基因陽性患兒20.83%, 臨床治療總有效率80.00%(P<0.05)。結論 臨床醫生對已確診的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患兒及時給予TEL-AML1融合基因檢測, 根據檢測結果制定正確治療方案, 可有效保障患兒療效, 提高其生活質量及生命安全。
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兒童;TEL-AML1融合基因;關聯性
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ALL)是臨床常見的惡性腫瘤性疾病, 且以兒童為主要發病人群,死亡率較高, 嚴重威脅患兒生命安全[1]。本文將對本院自2013年1月1日~12月31日期間前來就診的68例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患兒給予臨床研究, 從而探討兒童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與TEL-AML1融合基因的關聯性, 為提高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患兒療效及生命安全提供可靠依據, 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48例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患兒中男29例、女19例, 年齡1~10歲, 平均年齡(5.92±1.18)歲。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①經骨髓檢驗確診為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②年齡不大于14周歲;③于本次研究前1個月內未使用任何治療措施;④排除其他血液疾病;⑤無其他惡性腫瘤疾病;⑥無免疫系統疾病、精神類疾病;⑦可積極配合本次研究, 對本次研究使用檢查方法具有耐受性, 無中途退出情況;⑧患兒及其家屬對本次研究具有知情權。
1.3 研究方法 采用TEL-AML1融合基因檢測法, 即抽取初診患兒骨髓液2~4 ml作為本次檢測樣本, 經EDTA抗凝后密度梯度離心提取單個核細胞, 采用北京天為時代科技有限公司提供Trizol試劑提取總RNA, 經逆轉錄反應(cDNA)后進行TEL-AML1融合基因檢測, TEL-AML1融合基因引物由北京華大中生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提供。指定1~2名具有專業知識及豐富經驗的臨床檢驗人員完成48例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患兒TEL-AML融合基因檢測工作, 根據患兒實際情況給予針對性的治療措施。記錄患兒TEL-AML1融合基因檢測結果及其臨床療效[CR(完全緩解)、PR(部分緩解)、NC(無變化)、PD(進展), 總有效率(RR)=CR+PR], 給予統計學分析后得出結論。
1.4 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13.0軟件包對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 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 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48例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患兒TEL-AML融合基因檢測結果及臨床療效對比分析, 具體情況見表1、表2。
表1 48例患兒TEL-AML融合基因檢測結果分析(n, %)
由表1可知, 48例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患兒中TEL-AML融合基因陰性所占比例高達79.17%, 顯著高于TEL-AML融合基因陽性患兒20.83%, 對比結果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2 TEL-AML融合基因檢測結果與臨床療效關聯性分析[n (%)]
由表2可知, TEL-AML融合基因陰性患兒臨床治療總有效率僅為55.26%, 顯著低于TEL-AML融合基因陽性患兒臨床治療總有效率80.00%, 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研究表明, 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患兒體內t(12;21)染色體結構異常, 將導致12p12的TEL基因與21q22的AML基因發生融合, 最終形成TEL-AML1融合基因[2]。有研究顯示, TEL-AML1屬于白血病特異性分子標志物, 通過對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患兒TEL-AML1基因融合情況進行檢測, 可準確評估患兒臨床療效及預后, 對臨床醫生制定針對性的治療方案提供可靠依據, 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3]。
本文研究可知, 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患兒中TEL-AML1融合基因大多為陰性, 即未發生TEL-AML1基因融合情況,且此類患兒臨床總有效率并不理想(55.26%), 而發生TELAML1融合基因的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患兒臨床總有效率較高(80.00%), 治療效果較為滿意, 與國內外相關研究結果相符。
綜上所述, 臨床醫生對已確診的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患兒及時給予TEL-AML1融合基因檢測, 根據檢測結果制定正確治療方案, 可有效保障患兒療效, 提高其生活質量及生命安全, 值得今后實際工作中推廣應用。
[1] 王方, 肖勝軍, 林鳴, 等.中國兒童白血病協作組-08方案治療兒童標危型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中期療效分析.中國實用兒科雜志, 2013, 28(2):111-113.
[2] 陳飛, 憲瑩, 蘇庸春, 等.miR-19b在兒童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中的表達及臨床意義.重慶醫學, 2012, 41(33):3501-3503.
[3] 丁宇, 繆艷, 王翔, 等.IL-15單核苷酸多態性與兒童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治療反應相關性.臨床兒科雜志, 2013, 31(7):632-636.
2014-03-24]
450053 鄭州市兒童醫院/兒童血液病重點實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