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華
牙周基礎治療侵襲性牙周炎的臨床效果觀察
楊華
目的 探討牙周基礎治療侵襲性牙周炎的臨床效果。方法 收集本院2012年1月~2013年9月間收治的侵襲性牙周炎患者60例, 所有患者均行牙周基礎治療, 觀察臨床治療效果。結果 治療后隨訪6個月, 患者附著水平(CAL)、牙周探診深度(PD)及探診出血指數(BI)等牙周相關指標均較治療前有明顯改善,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牙周基礎治療侵襲性牙周炎效果顯著, 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牙周基礎治療;侵襲性牙周炎;效果
侵襲性牙周炎是一種常見的多因素疾病, 可對會患者的咀嚼功能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 甚至導致牙齒脫落的出現,嚴重影響到患者生活質量。鄭州市第九人民醫院采用牙周基礎治療侵襲性牙周炎取得較為滿意的效果, 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收集本院2012年1月~2013年9月間收治的侵襲性牙周炎患者60例, 其中男32例, 女28例, 年齡17~81歲。平均年齡(39.12±2.3 )歲。其中, 局限型41例,廣泛型19例。納入標準:①患者身體健康, 無嚴重系統性疾病;②患者無不正規正畸治療, 治療前沒有使用抗生素,所有患者均了解研究詳情, 并自愿參與研究。
1.2 方法 對所有患者均采取牙周基礎治療, 進行全口齦潔治和齦下刮治以及根面平整。并對患者進行健康宣教, 使患者了解并掌握必要的侵襲性牙周炎相關知識, 幫助其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最后對患者實施分次分象限進行根面平整術和牙齦下潔治術。治療后1、3、6個月進行隨訪。
1.3 觀察指標 治療前后患者牙周相關指標的變化情況,包括:①附著水平(CAL);②牙周探診深度(PD);③探診出血指數(BI)。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均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17.0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 P<0.05時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隨訪6個月, 對比發現, 牙周基礎治療后, 局限型患者和廣泛型患者的CAL、PD 以及 BI 較之治療前均得到顯著改善(P<0.05)。其中局限型患者治療后3個月和治療后1個月比較PD、CAL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BI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治療后6個月與治療后3個月的PD、CAL和BI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而廣泛型患者治療后3個月和治療后1個月比較PD、CAL以及BI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而治療后6個月和治療后3個月比較PD、CAL和BI差異有統計學意義,治療時間越長, 改善情況越明顯。具體結果如表1所示。
表1 治療前后患者牙周相關指標變化情況分析( x-±s)
侵襲性牙周炎是一種常見的多因素疾病, 患者的牙齦組織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發炎、腫脹現象, 會對患者的咀嚼功能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1]。甚至導致牙槽骨吸收和牙齒脫落的出現, 對患者的生活質量帶來嚴重的影響。牙周基礎治療是每一個牙周病患者所必須接受的最為基本的治療方法, 其也是牙周以及其他口腔疾病治療的準備階段[2]。牙周基礎治療包括了多方面的治療, 具體包括了利用超聲或者機械法進行牙石清除, 以及齦下刮治治療和對菌斑的控制, 以及齦上潔治和根面平整等, 必要時還可以利用藥物進行輔助治療[3]。通過牙周基礎治療, 牙根表面變得十分光滑, 可以有效防止牙根表面出現的菌斑的再次附著。本研究最終結果顯示, 經牙周基礎治療后, 所有患者的CAL、PD 以及 BI 較之治療前均得到顯著改善(P<0.05)。即提示對侵襲性牙周炎患者進行牙周基礎治療可以獲得很好的效果。
綜上所述, 對侵襲性牙周炎患者進行牙周基礎治療可以獲得很好的效果, 顯著改善患者的牙周各項指標, 療效確切,值得推廣應用。
[1] 劉博,趙溪達,張建全,等.侵襲性牙周炎患者牙周基礎治療的療效觀察.華西口腔醫學雜志, 2010,28(6):611-614.
[2] 白君莉.侵襲性牙周炎患者牙周基礎治療近期效果觀察.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 2012,11(12):975-976.
[3] 束為.侵襲性牙周炎采用牙周基礎治療的臨床研究.白求恩軍醫學院學報, 2011,09(2):105-106.
2014-03-13]
450052 鄭州市第九人民醫院口腔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