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俊杰
麻疹是臨床常見急性全身出疹性呼吸道疾病, 由麻疹病毒引起, 患兒主要表現為流涕、發熱、眼結膜炎、咳嗽、全身斑丘疹、口腔內柯氏斑, 同時患兒可并發多種并發癥, 肺炎是常見種類, 肺炎合并心衰是引起麻疹患兒死亡的重要原因[1]。麻疹合并肺炎心衰患兒多伴隨節律、呼吸頻率改變,生活質量明顯下降, 因此在對患兒進行治療同時給予相應的護理干預有著重要作用, 作對本院收治的88例小兒麻疹合并肺炎心衰患者進行研究分析, 分別給予不同護理干預, 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院自2012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88例小兒麻疹合并肺炎心衰患者, 男45例, 女43例, 年齡3個月~3歲, 平均(1.21±0.24)歲;臨床癥狀:咳嗽32例,發熱43例, 口腔黏膜柯氏斑13例, 眼結膜充血23例;家庭地域:農村52例, 城市36例;將患兒根據病床尾號分為觀察組與參考組, 各44例, 兩組患兒年齡、性別、臨床癥狀等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給予參考組患兒常規護理干預, 患兒實施隔離措施, 每天用紫外線消毒, 嚴密觀察患兒的基本生命體征,注意其呼吸、心率等變化, 持續心電監測, 必要情況下面罩給氧;患兒出現口腔柯氏斑、發熱等癥狀, 醫護人員要間隔2 h對患兒體溫進行測量。觀察組患兒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同時加強優質護理干預, 給予患兒飲食護理、口腔、皮膚護理、藥物護理及心理護理等, 對兩組患兒臨床治愈率、平均住院時間及住院期間并發癥發生情況進行觀察[2]。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處理, 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 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 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經積極治療及護理, 觀察組患兒臨床治愈43例, 死亡1例, 治療有效率為97.7%, 參考組患兒臨床治愈35例, 9例患兒病情危重, 轉入ICU病房進行緊急搶救, 其中死于嚴重基礎性疾病患兒4例, 治療總有效率為79.5%, 觀察組臨床治愈率明顯大于參考組(P<0.05)。
2.2 觀察組平均住院時間為(6.56±3.25)d, 參考組平均住院時間為(10.23±4.01)d, 數據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 觀察組患兒治療期間出現1例皮膚感染, 并發癥發生率為2.3%, 參考組患兒住院期間出現5例皮膚感染、3例呼吸道感染、2例壓瘡, 并發癥發生率為22.7%, 兩組數據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麻疹患兒機體抵抗力較低, 免疫力下降, 因此常出現喉炎、肺炎等并發癥, 其中肺炎心衰是較為嚴重并發癥, 嚴重威脅患兒健康, 患兒死亡率較高。麻疹合并肺炎心衰患兒治愈時間較長, 同時具有較高的死亡率, 治療時間較長, 因此患兒治愈期間生活質量明顯下降, 這就要求臨床治療的同時,充分結合疾病的臨床表現、發病特點等, 對患兒進行優質護理干預, 具體操作如下[3]:①飲食護理, 給予患兒清淡流質食物, 對于嗆咳、咳嗽劇烈患兒, 可通過鼻飼喂食, 嚴格遵照醫囑進行配方奶鼻飼, 間隔3 h進行1次, 保證患兒能量的通暢, 在患兒鼻飼結束后, 注入適量溫水, 對管道進行沖洗, 避免殘存食物變質;能夠自主進食患兒, 要鼓勵其多喝水,將毒素排出;在患兒病情恢復階段, 食用高熱量、高蛋白食物。②藥物護理, 患兒多通過輸注方式給藥, 因此盡量采用靜脈插管留置, 減少多次穿刺導致的患兒不配合, 減少患兒的生理痛苦;給予阿昔洛韋0.04 g溶于10%葡萄糖40 ml靜脈滴注, 每12小時進行1次, 2次/d;合并細菌感染患兒同時給予頭孢匹胺溶入生理鹽水50 ml靜脈滴注, 嚴格控制輸注速度, 同時對患兒輸注時情況進行嚴密觀察, 避免輸注速度過快導致的不良癥狀。③皮膚、口腔護理, 患兒眼部分泌物明顯增加, 出現結痂現象, 為減少角膜感染, 可采用在生理鹽水清洗后涂抹阿昔洛韋眼藥水, 間隔2 h進行1次。年齡較小患兒由醫護人員用帶有生理鹽水的棉花簽對口腔進行擦拭, 可自主漱口患兒則可自行采用生理鹽水漱口, 2~4次/d。做好臀部護理, 保證患兒皮膚舒爽干燥, 減少皮膚感染發生。④對患兒及其家屬進行充分的護理干預, 患兒具有較為特殊的心理, 對陌生環境較為敏感, 同時其表達及理解能力均不完善, 因此常出現哭鬧等行為, 醫護人員要根據患兒的心理變化及特征采取有效護理措施, 安撫患兒, 爭取其依賴;同時向患兒家屬做好必要的解釋, 進行詳細有效的溝通, 使其能夠積極配合護理工作的開展。⑤出院教育, 患兒多來自農村, 家屬對疾病知識的知曉率較低, 因此醫護人員要將疾病相關知識、預防措施等告知患兒家屬, 使其能夠充分注意患兒的飲食、個人衛生, 同時出現癥狀時立即到醫院就診, 切勿輕信偏方。本次研究結果顯示, 觀察組患兒臨床治愈率明顯大于參考組, 患兒住院期間并發癥發生率及平均住院時間均少于參考組(P<0.05), 由此可知, 在小兒麻疹合并肺炎心衰患兒的治療中, 同時給予優質護理干預有著重要的臨床意義[4, 5]。
[1]姚桂芳, 劉峰, 汪蘭云, 等.小兒麻疹的護理.現代預防醫學,2007, 34(9):1796.
[2]王玲, 廖紀穩, 冶合曼, 等.120 例成人麻疹患者的護理管理.中華護理雜志, 2009, 16(2):175-176.
[3]李松琴.30 例成人麻疹的臨床特點及護理體會.南京醫科大學學報: 自然科學版, 2008, 28(6):822-824.
[4]蘇建青, 褚秀玲, 馬秀亮, 等.麻疹病毒細胞受體研究進展.動物醫學進展, 2012, 33(9):95-99.
[5]芮莉萍, 張麗, 唐寧, 等.含麻疹成分疫苗常規免疫首劑接種率評價指標分析.北京大學學報: 醫學版, 2012, 44(4):617-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