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世興 牟艷平
118例局部非小細胞肺癌化療后復發的相關因素分析
張世興 牟艷平
目的 探究與分析局部非小細胞肺癌化療后復發的相關因素分析。方法 118例局部非小細胞肺癌的臨床資料, 對其復發相關因素進行分析。結果 癌胚抗原(CEA)水平升高、血小板計數升高及臨床分期ⅢB期可作為肺癌復發的危險因素, 而化療>4周期, 放化療聯合治療可預防肺癌復發,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誘導患者出現局部非小細胞肺癌的因素包括CEA水平升高,血小板升高以及臨床分期ⅢB期等, 而聯合放化療可預防肺癌復發。
局部非小細胞肺癌;化療;復發
原發性非小細胞肺癌作為臨床上一類復發率及病死率較高的呼吸系統腫瘤, 對患者的治療及預后過程帶來了不小的危害[1]。因此, 該病進行化療后應進行定期復查, 若出現原發性腫瘤增大或周圍出現病灶擴大及進展時, 則可將其稱作局部復發。現作者對本院收治的局部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分析, 將可能影響其復發的單因素及多因素進行分析, 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本院2011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118例局部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臨床資料。該組患者在本院經病理診斷后確診, 其中男69例, 女49例, 年齡37~73歲, 平均年齡為56.7歲。
1.2 方法 對該組患者包括年齡、性別、體質量、功能狀態評分、病理類型、癌胚抗原水平、是否合并貧血、血小板計數、臨床分期、T分期、N分期、化療周期、治療方式等相關數據進行統計, 對于影響因素進行單因素與多因素分析。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軟件對本次研究所取得的數據進行分析, 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 建立單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歸模型。以P<0.05代表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該組患者復發的單因素分析 該組患者共118例, 化療后出現復發99例, 占83.90%。對該組患者復發因素進行單因素分析結果顯示, CAE水平升高導致的患者復發率明顯高于CEA水平正常的患者, 血小板計數>300×109/L的患者復發率明顯高于血小板計數≤300×109/L的患者, 臨床分期ⅢB的患者復發率明顯高于臨床分期ⅢA的患者, 化療周期<4周患者的復發率明顯高于化療周期≥4周的患者,化療患者復發率明顯高于放療聯合化療患者,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該組患者復發的多因素分析 對該組患者復發的多因素進行分析結果顯示, CEA水平升高、血小板計數升高及臨床分期ⅢB期可作為肺癌復發的危險因素, 而化療>4周期, 放化療聯合治療可預防肺癌復發,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肺癌作為臨床上一類病死率最高的呼吸系統惡性腫瘤,由于肺癌常在化療后常出現局部復發, 因此使得該病患者5年生存率在15%以下, 為此, 要求臨床醫師能夠采取有效措施來控制腫瘤局部復發率, 以延長患者的生存之間。據臨床研究結果顯示, TNM分期已經明確成為肺癌復發的獨立因素, 臨床分期ⅢA患者的生存率及無疾病進展時間明顯高于臨床分期ⅢB患者。在本次研究中, 臨床分期ⅢB的患者復發率明顯高于臨床分期ⅢA的患者, 這以往研究結果大致相符。CEA作為一類缺乏特異性的腫瘤相關抗原, 對預測肺癌的轉移復發具有突出的臨床意義。本次研究中, CEA水平升高導致的患者復發率明顯高于CEA水平的正常患者,可見, CEA升高可作為肺癌復發的高危因素。本次研究顯示,化療周期<4周患者的復發率明顯高于化療周期≥4周的患者, 化療患者復發率明顯高于放療聯合化療患者。
綜上所述, 誘導患者出現局部非小細胞肺癌的因素包括CEA水平升高, 血小板升高以及臨床分期ⅢB期等, 而聯合放化療可作為肺癌復發的保護因素。
261041 山東省濰坊市第二人民醫院胸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