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珍
仰臥位低血壓綜合征是指妊娠晚期孕婦仰臥位時出現頭暈、惡心嘔吐、心率加快、血壓下降、面色蒼白、冷汗淋漓等休克表現[1]。此綜合征是剖宮產的病癥之一, 易發生在臨產過程中, 尤其是施剖產術是腰麻蛛網膜下腔阻滯麻醉, 硬膜外麻醉后突然出現, 隨著血壓下降, 胎盤血供減少, 供氧減少, 可發生急性胎兒宮內窘迫, 如處理不及時可危及胎兒生命, 因此值得重視, 現將本院3年多剖宮產中發生仰臥位低血壓綜合征42例發生的原因以及護理和防治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2009~2013年本院剖宮產術1600例, 術中發生仰臥位低血壓綜合征42例, 發生率占2.6%, 其中急診剖宮產綜合征18例, 擇期剖宮產綜合征24例。
1.2 剖宮產指征 臀位10例, 胎兒宮內窘迫15例, 第二產程滯產程滯產3例, 骨盆狹窄14例。
1.3 麻醉方式 32例采用蛛網膜下腔阻滯麻醉, 10例采用持續硬膜外麻醉。
1.4 臨床表現 全部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血壓下降, 收縮壓下降幅度為7.6~2.6 kPa, 并有頭暈、惡心、嘔吐、心率加快、煩躁不安、呼吸困難等臨床表現。
1.5 預后 本組42例經歷時處理后, 均未影響婦產安全級新生兒Apgar評分, 預后良好。
2.1 發生原因 產婦入手術室血壓下降主要是由于局麻藥的擴血管作用、子宮對腹主動脈和下腔靜脈壓迫、雌激素等諸多因素所致, 麻醉起效后, 腹肌松弛, 子宮對下腔靜脈壓迫加重[2-4]。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優生優育的開展, 孕婦和胎兒營養充足, 宮內胎兒普遍偏大, 故子宮對下腔靜脈的壓迫更重, 可使回心血量驟減, 致胎盤血流下降及胎兒宮內窘迫, 如不及時發現和積極處理可危及母子生命。
2.1.1 此癥主要與孕婦體位有關。若改為仰臥位或將孕婦軀干一側墊高即可恢復, 故又稱為體位性休克。
2.1.2 與有效循環血量有關, 當孕婦仰臥位時妊娠子宮壓迫下腔靜脈致回心血減少, 有效循環血量減少而有急性低血壓。
2.1.3 由于蛛網膜下腔阻滯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均阻斷交感神經節前纖維, 使麻醉平面以內的血管擴張, 減少回心血量和心排空量。
2.1.4 由于急診剖宮產的陣發性子宮收縮使子宮血流量相對減少, 容量減輕對下腔靜脈機械性壓迫力量減弱, 所以擇期剖宮產發生率明顯高于急診剖宮產。
2.2 護理與體會
2.2.1 做好心理護理 護士應做好術前訪視, 充分了解產婦的一般情況。產婦入手術室后, 應安慰及指導產婦, 消除其緊張、恐懼的心理, 能使產婦積極配合好手術。
2.2.2 充分做好麻醉前的準備 常規準備好急救用品和急救藥品, 產婦入室后, 用多功能監護儀測:SpO2、BP、PR、ECG, 常規低流量吸氧, 開放靜脈, 一般選擇上肢靜脈為穿刺部位, 避免選擇下肢, 特別是左下肢, 因為產婦下肢末梢靜脈壓顯著高于上肢, 因而可影響輸液速度和輸入的液體量, 在應用局麻藥之前常需輸入一定量的液體, 防止由于交感神經阻滯, 引起血管擴張, 有效循環血量減少, 而出現的低血壓。常規準備麻黃素、多巴胺注射液、阿托品等急救藥品。
2.2.3 在麻醉師行麻醉穿刺時, 巡回護士應協助麻醉師擺好麻醉操作體位, 由于產婦身體不能很好前曲, 加之現在產婦一般都營養過度, 故麻醉時, 巡回護士一定要用自己的身體扶持患者, 雙手固定體位, 保護患者, 在產婦對麻醉穿刺體位有疑問時, 應耐心解釋, 取得產婦合作, 確保麻醉操作的順利進行。當麻醉師把局麻藥推入硬膜外腔時, 應密切觀察產婦的面色、血壓、呼吸、脈搏、ECG、SpO2。如產婦出現仰臥位綜合征癥狀時, 護士應一邊安慰產婦, 并立即告知麻醉醫師及時做相應處理。如加快輸液, 使用合適的血管活性藥, 一般選用麻黃素10~15 mg靜脈注射;加大吸氧流量。如果產婦出現嘔吐時, 應立即將她頭偏向一側, 并及時清理口腔嘔吐物, 防止誤吸。
2.2.4 體會 麻醉結束后, 如果產婦平臥時出現仰臥位綜合征, 可以將手術床右側抬高30°;或者將產婦行左側臥位,可減輕對下腔靜脈的壓迫, 增加回心血量, 維持血壓平穩。或將子宮向左側推移, 血壓即迅速恢復并穩定, 胎兒娩出后患者仍取平臥位。
2.3 預防 在麻醉后即將手術臺向左傾斜15~30°, 推移子宮向左側, 采取預防性上肢靜脈快速滴注平衡液500~1000 ml擴容, 加大吸氧, 必要時靜脈注射麻黃素20 mg以防休克, 并迅速娩出胎兒。本組病例均按此方法處理, 血壓迅速恢復并穩定, 胎兒預后良好, 均健康出院。
[1]中華醫學會.臨床技術操作規范麻醉學手冊.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 2009:4.
[2]樂杰.婦產科學.第3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8:26.
[3]歐陽春風.心理護理對剖宮產產婦的影響.醫學信息, 2010,23(1):214.
[4]何麗君, 于敏.兩種不同麻醉方法對剖宮產術中血壓的影響.護士進修雜志, 2004(8):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