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黎黎
剖宮產切口感染的原因與預防
毛黎黎
剖宮產是產科解決臨床各種原因導致難產的創傷性操作, 發生切口感染是術后常見的并發癥之一, 輕者可影響切口的愈合, 影響產婦產后恢復, 給產婦帶來不方便、增加痛苦, 重者引起敗血癥, 危及產婦的生命。現將本院在2008年1月~2013年12月46例剖宮產發生切口感染的原因與處理總結如下。
1. 1 一般資料 選取剖宮產術后出現切口感染的產婦46例,其中排除產科合并癥, 如妊娠合并糖尿病、低蛋白血癥等原因。年齡19~44歲, 平均年齡26歲;孕周35~41周, 平均孕周38周。
1. 2 臨床表現 本組均在術后3~7 d出現切口感染。其中3~4 d切口感染15例;5~7 d切口感染31例。全組均有不同程度切口紅腫、痛疼、膿性分泌物、中度發熱、WBC升高等癥狀。
1. 3 治療方法
1. 3. 1 對于較輕感染, 主要切口脂肪液化, 處理時擠出少許液化滲液, 用慶大霉素紗條濕敷, 氦氖激光照射切口,用大黃、芒硝敷傷口, 換藥1次/d,滲液逐漸減少, 一般5~7 d行常規換藥后即可愈合。發現有紅腫硬結時可用抗生素加普魯卡因封閉并予以熱敷或理療[1], 也可預期愈合。
1. 3. 2 對于感染較重的切口在徹底清創引流后, 切口換藥, 待創面干燥, 見新鮮肉芽組織生長, 再行2次縫合, 大約10~15 d才能愈合。
本組剖宮產切口感染46例均經治療獲愈。平均治愈時間為10 d, 本組產婦均隨訪, 未訴其他不適。
3. 1 剖宮產切口感染因素的原因分析 剖宮產是產科常見的一種創傷性手術, 近年來全國各醫院剖宮產率呈居高不下趨勢, 切口感染時有發生, 給產婦帶來很大痛苦, 要引起臨床產科醫生的重視。相關研究表明, 體質量指數(BMI)高、胎膜早破、試產后改行剖宮產、貧血或術中出血過多、縫合技術缺陷、術前未預防應用抗生素、醫院感染等因素都能造成切口感染[2]。本研究顯示, 導致剖宮產切口感染的主要因素有BMI高、胎膜早破及試產時間過長、術中術后失血、手術無菌操作及手術時間長。但剖宮產切口感染是多方面因素引起的, 本院從控制醫院感染、縫合線的選擇、護理措施來預防切口感染的發生。
3. 2 剖宮產切口感染的預防 為了保證患者的身體健康,減少住院的費用, 縮短住院時間, 采取以下措施預防切口感染:①本院產科對孕婦加強孕期保健宣教, 在孕中、晚期注意控制飲食、適當鍛煉, 控制孕期體重增加。②改良縫合技術,肥胖患者皮下脂肪行0/2可吸收線連續縫合, 減少線結, 不留死腔, 可減少脂肪液化的發生。常規圍手術期用藥, 胎兒娩出斷臍后即使用抗生素。③對于胎膜早破或試產的患者要指導注意外陰部的消毒, 減少陰道檢查的次數;同時應嚴密觀察產程進展, 及時處理, 術中盡量保持切口清潔, 對有可能污染的切口給予生理鹽水沖洗。④術后切口常規氦氖激光照射傷口, 大黃、芒硝敷傷口, 可有效預防切口液化和感染。⑤加強孕期產檢高危妊娠的管理, 及時糾正貧血, 分娩期做好產后出血的預防, 術中術后失血量的控制是預防切口感染的重要因素之一[2]。因此, 要盡量縮短手術時間, 手術延長1 h, 感染率可增加1倍, 精細的手術可保護好組織, 減少損傷,止血嚴密, 不留死腔, 從而有效地防止感染。同時要及時補充血容量, 必要時輸血, 以預防血液性缺氧引起的切口組織修復和再生延遲而誘發感染。對由于各種原因引起手術時間延長的產婦, 應限制非手術人員流動, 嚴格無菌操作。
[1] 王澤華, 童曉文. 現代婦產科手術學. 上海:第二軍醫大學出版社, 2008:52.
[2] 劉新民. 婦產科手術學.第3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3:88.
2014-05-28]
442100 湖北省房縣婦幼保健院產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