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杏春 陸丹
直腸癌根治術并發癥防治的護理對策
劉杏春 陸丹
目的 了解直腸癌根治術治療的常見并發癥, 探討直腸癌根治術治療的護理對策。方法 根據140例患者直腸癌根治術治療不良反應, 制定相應治療和護理計劃, 觀察療效。結果 140例患者均痊愈出院, 無并發癥發生。結論 在直腸癌根治術治療期間, 應詳細觀察病情、精心護理及休息等避免發生并發癥, 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根治術;直腸癌;并發癥
直腸癌在消化道惡性腫瘤中約占25%, 是中國十大癌癥之一[1]。直腸癌根治術是治療直腸癌唯一較理想的方法, 但并發癥發生率較高, 是一種創傷性很大的手術。因此, 在工作中應高度重視直腸癌根治術的并發癥, 掌握好并發癥防治及護理, 把直腸癌根治術并發癥降低到最低程度, 從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1.1 一般資料 本組患者140例。其中男76例, 女64例,年齡35~64歲多發。腫塊距肛緣<6 cm 89例, 6~8 cm 42例, >8 cm 9例。直腸腺癌86例, 包括高分化22例, 中分化15例,乳頭狀9例, 粘液癌2例, 息肉惡變6例。
1.2 方法 理學檢查(直腸指檢、B型超聲檢查、結腸鏡檢查、細胞學檢、CT檢查, MRI檢查等), 手術方式(Miles術82例, Dixon術58例)。
骶前出血、傷口術后感染、吻合口瘺、腸粘連腸梗阻、排尿機能障礙及遠端直腸復發癌。
3.1 骶前出血 直腸癌根治術并發出血多是手術創面大、手術時間長及損傷骶前靜脈叢所致。①術后密切觀察出血情況、體溫、脈搏、呼吸、血壓、意識及全身情況, 監測血壓、脈搏15~30 nin/次, 監測體溫4次/d, 連續測3 d。②骶前負壓引流盆腔積血, 注意觀察切口敷料有無滲血, 會陰部切口引流量, 引流管需通暢, 避免扭曲、受壓堵塞。注意引流性質及量、顏色。術后48 h內一般為暗紅色血性液體, 以后漸漸變淡, 術后48 h內引流量約在50~200 ml。③一旦損傷骶前靜脈叢并有出血及滲血, 應立即填紗布塊壓迫止血, 立止血1 U靜脈推注, 1 U肌內注射, 發現患者的血壓下降, 引流量過多, 首先考慮有活動性出血, 告知醫生及時處理。會陰部創口用紗條填塞時需注意敷料滲血, 衛生情況等。
3.2 排尿機能障礙 直腸癌根治術后, 常有排尿功能障礙,患者7 d內仍不能自主排尿。①術前指導患者床上練習排尿,進行排尿訓練。②留置尿管一般10 d, 保持尿管通暢, 防止脫出, 做尿道口護理2次/d, 更換尿袋1次/d, 防止尿路感染。③排尿機能是受交感神經及副交感神經協調控制的, 術后定時做膀胱沖洗及開放導尿管, 訓練自主排尿, 控制尿路感染。多數患者可在術后4周內恢復。④令患者直立, 處于前傾體位, 增加腹壓排尿。
3.3 防止會陰部切口感染 大腸內含有大量的細菌, 所以大腸手術后感染發生率較高。由于盆底位置低, 根治術后此處較空虛, 加上引流不暢等因素易引起會陰部傷口感染。①做好腸道術前準備工作, 早期營養支持[2]。術后遵醫囑給予抗生素治療, 免疫功能低下患者適當補充血漿、白蛋白等促進患者抗感染能力與傷口愈合。傷口保持清潔, 創口內填塞干紗布條, 需觀察有無污染及出血, 要及時清潔換藥, 保持無菌。②若會陰部切口做一期縫合的則用單腔或雙腔負壓吸引, 由于殘腔較大, 滲出液多, 應保持引流通暢, 血壓平穩以后, 可取半臥位, 以利于引流。③會陰部一旦有破損污染,應反復沖洗, 術后3~4 d用0.5%甲硝唑溶液沖洗盆底, 會陰部手術后3~4 d拔除引流管, 拔管后用PP溶液坐浴, 促進局部傷口愈合。
3.4 腸粘連與腸梗阻 由于手術的刺激, 術后腸功能未恢復, 多半是手術時間過長, 盆底、后腹膜創面大, 術后早期下床活動有困難等原因所致。①充分做好術前腸道準備, 使腸內容物盡可能減少, 術前晚、術晨用生理鹽水清潔灌腸。②按醫囑給予腸道準備藥, 術前3 d開始口服腸道滅菌劑,如鏈霉素、滅滴靈。③術后禁食、禁水, 持續胃腸減壓, 保持通暢, 術后24 h可床上活動, 促進機體和胃腸功能恢復,防止術后腸粘連, 血壓平穩后取半臥位。④腸蠕動恢復排氣后, 停止胃腸減壓, 進少量流質飲食, 同時觀察進食后無腹脹、腹痛, 3 d后改半流質飲食。⑤幫助患者多翻身, 活動肢體,盡早下床活動和室內運動。⑥術后如有腹脹及腹痛, 持續高熱與腹肌緊張, 陣發性劇烈絞痛, 腸鳴音增強, 腹壁有腸型,應嚴密觀察病情并及時告知醫生。
3.5 預防吻合口瘺 ①常規在吻合口附近置一橡皮管5~10 d后拔除。引流管既可引流腹腔的滲液, 又可作為安全管, 觀察有無吻合口瘺。因結腸癌愈合時間為10 d, 引流管10 d后拔除為安全。②術后7~10 d內不可灌腸, 禁服瀉藥, 以防吻合口瘺, 7 d后必要時口服石蠟油20~50 ml, 幫助排便。③術后5~7 d擴肛及開塞露刺激排便, 可用2支開塞露塞入直腸腔刺激腸蠕動及排便反射, 使吻合口下端保持通暢。④術后抗炎、輸新鮮血、復方氨基酸、脂肪乳、白蛋白等, 可糾正水電解質酸堿平衡失調, 加強胃腸外靜脈高營養, 增強機體抵抗能力, 促進吻合口的愈合。
3.6 其他 直腸癌根治術后切除部分結腸影響水分吸入,經常有腸功能紊亂, 表現為大便次數增多, 直腸刺激癥狀,訓練患者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 1次/d。指導正確處理人造肛門, 換藥、換袋, 造口皮膚護理, 飲食少渣、避免大便過干過稀。掌握勞動強調, 注意腹壓不要過高, 出院后定期擴肛,一般每周2次, 持續3個月。
[1] 劉謙, 劉小光.腫瘤診斷防治與康復.吉林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9:542.
[2] 楊震.食管癌術后吻合口瘺的診斷體會.中國實用醫藥, 2012, 7(1):123.
2014-05-30]
130012 吉林省腫瘤醫院
陸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