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圣永
【摘 要】 近年來,由于電子文件自身的特點,與傳統文件相比,其法律證據效力受到了一定的質疑。本文引述了相關法律說明電子文件具有法律證據的資格,列舉了電子文件具備法律證據效力的基本條件,指出人們認識電子文件法律效力常犯的錯誤,探討了影響電子紋件法律證據效力的不利因素,并在此基礎上提出相應的保障措施。
【關鍵詞】 電子文件; 法律證據效力; 影響因素; 保障措施
伴隨著計算機的產生及應用,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大量的電子文件產生并得以廣泛應用,以往的飛鴿傳書逐為現在的e-mail所取代,傳統的貿易也開始向電子商務發展,人們無時無刻享受著計算機電子文件帶來的便利。然而,人們也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法律難題。電子郵件能否像傳統書信一樣可作為法律證據?享有版權的電子紋件在網絡上任意傳播是否侵權?這些問題的出現實際上就是電子紋件法律效力問題。
一、電子文件具有法律證據效力的基本條件
目前,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都承認電子紋件具有法律證據作用,我國也不例外。2004年8月28日我國首部真正意義的信息化法律《電子簽名法》頒行,為電子紋件具有法律證據作用奠定了可靠的法律基礎。該法規定了電子簽名具有與手寫簽字或蓋章同等的法律效力,其生成的電子紋件與書面文書一樣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但是有了法律的保障,并不意味著電子文件就當然具有相關的法律證據效力。電子紋件的法律證據效力還需以其具有客觀性、相關性、合法性三個基本證據特征為基礎。
1、電子文件的客觀實踐性
真實性是保證電子紋件行政有效性和法律證據性的基礎,是電子紋件反映歷史原貌,構成社會價值,得以作為社會記憶長久保存的前提。電子紋件在作為證據材料時,需引述文件的內容,出示有關影像,播放聲音和鏡頭等,這些是法律引為證據的實質內容,倘若這些內容失真,電子文件所記載的就無法客觀地反映其原始的面貌,也失去了其原本具有的價值,其法律證據作用就更無從談起。
2、電子文件的相關性
電子文件必須與所發生的案件的待證事實具有直接或間接的關系,才能作為證據材料,發揮其效力,電子文件的證據相關性說明了電子紋件作為法律證據資料的根本條件,這是電子文件的證據相關性。因為如果電子文件與所發生案件的待證事實完全風馬牛不相及,那么不管電子文件的內容多么真實、可靠和完整,它也不能作為呈堂證供,其自然也就沒有了相關的法律證據效力了。
3、電子紋件的合法性
電子文件作為證據材料的取證程序須具有合法性,也是電子文件具備法律證據效力的客觀要求,這是法律證據的普遍要求。因為一份電子文件證據材料的取證若本身就違法,那它又何能作為證據材料來使用呢,更談不上法律證據效力的問題了。這也客觀上要求法定人員須嚴格按照法律規定的程序辦事,不能利用職權采取不正當的手法獲取信息,以確保電子文件證據材料的來源合法。
二、電子文件法律證據效力的影響因素
雖然我國法律承認電子文件可被采納為法律證據,但與傳統的紙質文件相比,電子文件易被篡改、被偽造,且修改后幾乎不留痕跡。所以當電子文件作為證據提出后,人們普遍會對其真實性感到懷疑,而人們感到懷疑主要基于以下三個方面。
1、法律因素
雖然電子文件可作為法律證據得到了廣泛的認可,并有相關的專門法出臺,如《電子簽名法》,但從整體上來說,我國電子文件的立法嚴重落后于電子文件的客觀要求。由于《電子簽名法》適用范圍有所限制,因此把電子文件作為視聽資料類證據還是其主要的法律依據,但是法律中并沒有明確視聽資料的定義、分類及審查方式和標準,在視聽資料未明確規定而把電子文件列入其中有失妥當。另外,《檔案法》及國家相關法規對電子文件的法律地位、技術標準也沒有明確規定,給人們留下電子文件沒有法律保障的印象,使得人們在利用電子文件時信心不足,造成一定的損失。
2、管理因素
我國至今還沒有形成一整套完善的電子紋件管理方法,與其相配套的管理規范和標準也都還在慢慢逐步制定和探索之中。目前有關單位已經制定了《電子文件歸檔與電子檔案管理規范》技術標準。但這也只是一個開端而已,相對于國外先進的管理理論與管理設施,我國在探索電子文件管理方法的道路上,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3、技術因素
電子文件從生成到發揮總用都需借助于計算機系統才能實現,其正常的運作、管理都是建立在一套標準化體系之上的。要確保一份文件的可讀性,我們須保留老系統,或者進行系統之間的轉換、遷移工作,對系統的強烈依賴性是制約電子文件法律效力的重要因素。
同時,電子文件存儲介質的物理壽命相對較短,材料的氧化、變質和磁場的影響很容易破壞磁介質上存儲的數據,加上電子信息技術的發展,新的信息編碼方案、系統軟件的不斷出現和計算機網絡的不安全性都可能對信息的穩定性產生了巨大的沖擊,影響電子文件法律效力發揮。
三、為電子文件的法律效力依據提供保障措施
如同以上分析,電子文件的法律證據效力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響,為了維護其效力,我們也應從各方面下手,為其提供保障。
1、加快立法,從根本上確立電子文件的法律依據
目前,我國電子文件立法相對落后,相關法律法規還極不健全,我們應當首先加強電子文件的立法,加快在《檔案法》及國家相關法規中對電子文件的法律地位、技術標準進行明確。一方面,我們要把電子文件從視聽資料證據類中分離出來,作為一類獨立的證據種類加以規定,從而解決電子文件的法律地位問題,以充分發揮電子文件的法律證據效力。另一方面,要制定有關電子文件的技術標準及保管要求,對于大部分非機密、定期保存的電子文件,可利用純電子文件管理的方式,解決用“雙軌制”保存電子文件帶來的麻煩;并統一規范電子文件的格式,便于電子文件有效性的確認,保證電子文件的真實性與完整性。
2、建立電子紋件的全過程管理體系和管理制度、培養管理人才
除了擁有完善的信息安全技術外,我們還應建立一個完整的管理體系,對電子文件的整個生命周期進行全過程管理。全過程管理是一種全面的管理,涉及管理規則以及質量要求。電子文件的流程、為真正實現電子文件的全過程管理,我們要建立一個涵蓋電子文件全部管理活動的目標體系、程序體系和技術方法體系。為了保障電子文件的真實可靠性,我們還要加強電子文件管理的制度建設,建立一系列保管及使用電子文件的法規標準,規范各部門各電子文件的管理和歸檔。針對我國電子文件管理人才匱乏的現狀,我們應積極鼓勵廣大檔案工作者從事電子文件的研究工作,探索電子文件的內在規律,壯大電子文件的科研力量并結合我國實際,建立科學的管理機制。
3、加強技術改革,確保電子文件的真實完整性
技術革新是保證電子文件真實可靠性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我們可以通過各種技術控制措施,保障電子文件的法律證據效力。針對電子文件的系統依賴性,我們在開發新的系統時,應盡量擴大其兼容性,保證舊系統生成的文件在新系統中可完整無誤地讀出;對于重要的電子文件,最好是移交數字檔案館保管或保留一份紙質檔案并有主管人員的簽名確認。而對電子文件易修改而不被察覺的特點,我們要加強對計算機系統的科學設計,凡是在計算機上進行的操作,都有相應的不可更改的內容及時間記錄,確保該記錄檢查電子文件的真實性;或者利用一次數字簽證技術或寫入式光盤,防止電子文件信息被篡改。
目前 ,我國的電子文件在理論上雖已具備法律證據效力,并有一定的現實依據,但從總體上分析,我國目前還缺乏對電子文件法律證據性的全面的權威的法律規定,而且從技術條件上來看,我國還不夠成熟,因此,實際操作過程中,電子文件往往還無法發揮其作用。希望廣大檔案工作者及有關部門能夠切實認識到我國目前電子文件管理運用現狀上的尷尬,早日使電子文件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劉家真.電子文件管理理論與實踐[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3
[2] 馮惠玲.電子文件管理教程[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1.
[3] 熊煒.關于電子檔案法律效力的思考[J].湖北檔案,2005,1.
[4] 陳洪遠.如何為確立電子文件的法律憑證作用提供保障[J].湖北檔案,2002,12.
[5] 王少輝.論電子文件法律證據效力的影響因素和保障對策[J].檔案學研究,20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