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昕
美國主導的北約部隊將于2014年年底前撤出阿富汗,從美國的角度看,持續10余年的反恐戰爭即將告一段落。但不僅阿富汗國內安全局勢沒有全面穩定,同一地區伊拉克北部的“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蘭國”(ISIS)仿佛從天而降席卷了伊拉克西北部遼闊的領土,甚至明確提出將占領西亞、北非、西班牙、中亞、印度次大陸全境乃至中國新疆的計劃,已經危及中國切身安全。中國作為阿富汗鄰國,原有的基本策略是同時保持和阿富汗政府和相關各方的聯系,但目前的局勢讓這樣低調平衡策略的選擇余地在縮小,和中國整體外交一樣到了需要認真思考的關節點。
對于中國而言,阿富汗國內的安全穩定直接關系到中國尤其是中國西部地區的安全穩定,阿富汗安全局勢的穩定有助于控制恐怖主義、毒品走私、非法移民的潛在來源。阿富汗本身境內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其部分領土可以作為“阿富汗-巴基斯坦-中亞”的跨國經濟帶來連接中國和其他歐亞、歐洲地區的貿易與投資。尤其考慮到中國政府提出的“新絲綢之路經濟帶”計劃,阿富汗和中亞、南亞合作所蘊涵的能源、農業等領域的經濟利益使得阿富汗在調整中的中國外交總體戰略中是可能有所突破的舞臺。
中方的底線是準備好規避最壞結果的風險控制手段, 之后在不給各國留下填補美國撤軍后權力真空的印象、不給周邊國家引入地區霸權的印象的同時,創設阿富汗各方和談的國際舞臺,提供地區一體化相對中立的國際舞臺,提供實現地區多種“聯通”的操作平臺。中國在對阿富汗工作過程中需要強調:中國的基本原則是促進和平安全,協助經濟發展,支持政治和解,加強國際合作;同時強調中國從沒有介入過阿富汗內部事務或者在該地區扮演過殖民勢力,是充當中間力量的合適代表。
在對于該地區未來發展路徑的規劃設想上,中國需要將阿富汗置于整個南亞、中亞地區背景中審視,將阿富汗地位和中國提出的“新絲綢之路經濟帶”緊密結合起來,更多協調該地區多個利益相關國的行為和利益。其中,在推進地區談判方面,中國可以將阿富汗作為地區大國合作的一個機遇(包括中美俄三大國之間),在已有的2012年開啟的“中國-阿富汗-巴基斯坦”三邊對話和2013年開啟的“中國-巴基斯坦”關于阿富汗問題的雙邊對話的基礎上,開啟更多的正式和非正式談判和協商的平臺。
在促進地區經濟發展方面,因為該地區全面合作的基礎設施尚不存在,短期內阿富汗和周邊地區更適合在多邊框架下集中在“小步走”的項目推動方式,從具體可見的小項目開始。中國尤其可以在災難管理、反恐、反毒三個方面對阿富汗和周邊地區提供更多幫助。比如在傳統的基礎設施之外,中國可以增加人員培訓、發展援助和農業發展的援助。中國可以向阿富汗提供更多的技術支持、訓練更多警察、可以和其他國家(比如俄羅斯)一起訓練裝備阿富汗的反毒品人員、以及培訓在災難管理方面的專業人員;可以考慮提供更多的學生培訓和獎學金支持阿富汗學生和年輕職業人士來中國學習。在打擊罌粟種植和毒品貿易上中國也可以幫助當地農民尋找替代品,向阿富汗提供包括冷藏車在內的運輸儲藏工具,幫助阿富汗農民對外運輸易腐農產品。在不利用現有多邊框架動用軍事干預的前提下,在上海合作組織等中國直接參與的地區安全機制沒有足夠資源和集體行動能力的前提下,可以考慮和北約、俄羅斯以及其他利益相關主體分攤成本。
在中長期,中國可以認真考慮在多重意義上參與到促進阿富汗和周邊地區的互通互聯的長期建設中。其中在該地區建立跨大陸交通帶的可能性已經被多方提出,包括中國、俄羅斯、伊朗、南亞諸國在內的地區國家都表達過有興趣參與這樣交通帶的建設。類似的還有一個包括中亞、阿富汗和其他南亞國家在內的共同糧食交易市場,以及推動本地區關于水資源和農業資源共享、地區分工的合作機制。
現在看來,2014年之后對阿富汗的政策可以成為中國對外創造性介入的一個突破口。
(作者為華東師范大學國際關系與地區發展研究院學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