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瓜藤
微信圈里關于心理壓力的測試,大家迫不及待分享了一把。果不其然,個個嚴重,如果不休息半年立馬就要出事。看來,我們是心理壓力癥候群。
老鄧自費去深圳參加了社會心理劇的培訓班,屬于心理健康學科的一門分支。每次她學習了新技術,辦公室里的幾個死黨便等著做“小白鼠”。冠冕堂皇的說法是:多年交情,我不幫你誰幫你。私下里,誰不想她真學到些奇技淫巧,化腐朽為神奇,救咱們于水火之中。
這回老鄧信心滿滿,覺得光操練哥幾個不過癮,在整個單位嚷嚷要成立一個社會心理劇興趣小組。這里也夾雜私活,她得交份實踐論文給導師。部門頭頭沒干涉,一是民間組織自發自愿不占工作時間,二來如今心理健康越發受重視,雖然基本停留在紙面上,總要有人試著去做。
管文體的老鄧一身豪邁,攢了不少人氣。興趣小組真有十來人報名,死黨們也給足面子。老鄧怕自己功力不夠,從北京請來培訓班的同學主持首次活動,那位仁兄是正宗心理工作者,圈里小有名氣。照武俠小說的套路,老鄧開山立派,得找江湖道上的名宿來鎮場子。
小組成員都是年輕人,建了微信群,每月能有一次活動。下班后借單位會議室圍坐一圈,老鄧儼然是掌門人,不,用那行的術語叫:導演。鄧導帶著一群“小白鼠”縱橫開闔,替身、雕塑、活報紙……一套套技術活學活用。依鄧導現在的水準,難說到了心理技術的層面,但是小白鼠們每次都盡興。我們不是來治病,我們就是來放松。
上次活動,表演環節的主題不約而同選擇“最讓自己感到開心的事”。順理成章的構思:下班、發錢、去度假,然后分組表演。演的人在笑,看的人也在笑。冷不丁發現會議室門口站著人,是還沒下班的大領導。鴉雀無聲中大領導操著蹩腳普通話狐疑地問:“你們在干什么?”小白鼠們齊刷刷看著鄧導,鄧導冷靜答之:“老總,這是我們的社會心理劇興趣小組,您不是說要開展自發性群眾活動,豐富單位文化?”大領導盯了半晌說:“哦,不是搞叉叉功就行了。”他轉身走了,留下捂嘴悶笑的一群家伙。
壓力歸壓力,該疏導就疏導,能發泄就發泄,因為工作總要做日子總要過。只是老鄧自我膨脹得厲害。剛才,她在我桌上扔下一沓紙,“論文完稿了。”我的白眼被她連本帶利送了回來。“英文版的。”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