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斌
糖皮質激素治療分泌性中耳炎的臨床療效觀察
張文斌
目的 對糖皮質激素治療分泌性中耳炎(SOM)的臨床療效進行觀察, 為其臨床治療提供可靠依據。方法 SOM患者60例(75耳)為研究對象, 隨機分成對照組和實驗組, 實驗組30例(35耳),對照組30例(40耳)。對照組所有患者均進行鼓膜穿刺抽液, 口服抗生素;實驗組則在對照組的基礎上予以糖皮質激素治療。結果 實驗組和對照組經過為期2周的治療后, 實驗組的總有效率94.3%高于對照組77.5%,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實驗組的臨床療效優于對照組。結論 局部采用糖皮質激素治療有效提高了SOM的臨床療效, 但對于糖皮質激素的給藥方式, 藥物劑量以及用藥時間需要更多的觀察和研究, 為今后臨床治療提供更為可靠的依據。
分泌性中耳炎;糖皮質激素;臨床療效
分泌性中耳炎(SOM)是耳鼻喉常見疾病之一, 以傳導性耳聾以及鼓室積液為主要特點的中耳非化膿性炎性疾病[1]。SOM臨床上以聽力減退、耳痛、耳鳴為主要表現, 聽力減退則表現為頭位發生變化時, 聽力可暫時改善。中耳炎反復發作導致鼓膜穿孔增大、中耳粘連硬化, 從而導致聽力進一步下降, 是小兒耳聾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就60例(75耳) SOM患者進行臨床治療, 比較分別采用抗生素以及糖皮質激素治療SOM的臨床療效, 現在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6~9月于本院被確診為SOM患者60例(75耳), 男34例, 女26例, 其中小兒31例, 成人29例, 單耳發病45例(45耳), 雙耳發病15例(30耳), 年齡10~45歲, 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 每組30例, 實驗組30例(35耳), 對照組30例(40耳)。所有患者均符合SOM的診斷標準, 臨床上以聽力下降、耳痛、耳鳴、耳悶脹和閉塞感為主要表現[2]。專科檢查可見鼓膜松弛或內陷, 鼓室積液。音叉試驗示傳導性耳聾11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確診后, 首先進行鼓膜穿刺抽液,成人給予頭孢拉定0.5 g q.6 h 口服, 兒童給予氨芐西林50~150 mg/(kg·d) t.i.d.口服, 每天進行咽鼓管吹張。實驗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激素藥物莫米松鼻噴霧劑噴鼻, 兒童每側鼻孔噴50 μg , 1次/d, 成人每側噴約100 μg, 1次/d, 癥狀得到控制后劑量減至每側鼻孔噴1次。用藥2周后復查, 觀察療效。
1.3 療效觀察 比較實驗組和治療組治療后的臨床效果:①治愈:耳痛、耳鳴等癥狀消失, 聲導抗測試示鼓室壓力正常, 為A型, 鼓室內無積液, 聽力恢復良好;②好轉:耳痛、耳鳴以及耳脹等癥狀有所減輕, 聽力改善, 聲導抗測試示鼓室壓力較之前好轉。③無效:耳痛、耳鳴、耳脹等癥狀無改善,聽力未見好轉, 專科檢查示鼓膜內陷, 聲導抗測試呈B型或C3型。總有效率=(治愈+好轉)/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對實驗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用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實驗組和對照組的臨床療效進行比較 經為期2周的臨床治療, 實驗組總有效率94.3%明顯高于對照組77.5%,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1。

表1 兩組間治療效果比較[n(%), %]
SOM通常繼呼吸道感染之后引起, 臨床上以耳痛、耳脹、閉塞感、聽聲遙遠以及聽力減退為主要癥狀表現。成人和小兒均可發生分泌性中耳炎, 多見于小兒, 是導致小兒聽力損失的主要原因之一。SOM的發病原因尚未明了, 主要認為與咽鼓管功能障礙、感染和免疫反應等有關[3]。中耳炎的治療將中耳積液清除以及恢復中耳通氣功能并根除病因。科學研究從SOM的中耳積液中發現IL-8基因, IL-8的表達水平可預知中耳積液中的細胞總數以及中性粒細胞的數量[4]。IL-8可促進中性粒細胞的聚集和激活, 并且誘導其釋放胞內酶,同時誘導嗜堿性細胞釋放組胺, 從而加重鼓膜的損傷, 導致SOM的遷延不愈。
臨床上多采用藥物治療, 通過藥物消除炎癥、清除中耳積液, 改善咽鼓管通氣。臨床上常用鼻用糖皮質激素可以改善鼻腔炎癥, 消除炎癥介質, 局部作用于鼻腔、鼻咽以及咽鼓管, 副作用小。醫學研究表明, SOM的發病原因主要與免疫反應有關, 而糖皮質激素具有誘導抗炎因子合成以及免疫抑制的作用[5]。糖皮質激素是常用的抗變態反應藥物, 具有強大的抗炎以及免疫抑制作用。糖皮質激素可以抑制多種炎癥細胞的趨化、游走、聚集和分泌, 抑制過敏原經IgE受體激活巨噬細胞, 同時抑制巨噬細胞釋放的多種炎癥介質和嗜酸性粒細胞, 減少巨噬細胞對抗原的吞噬, 抑制激活巨噬細胞產生IL-1, 抑制T細胞產生IL-2, 還可以抑制補體蛋白的合成與分泌[6]。
本次研究分別采用抗生素和糖皮質激素治療SOM, 結果顯示:經過治療, 實驗組和對照組的臨床療效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果表明在基礎治療上予以糖皮質激素治療可有效減輕中耳炎的癥狀, 改善中耳通氣功能, 治療量的糖皮質激素提高了SOM的治療效果。分析總結糖皮質激素治療SOM的優點:①具有抗局部炎癥、抑制免疫反應的作用;②降低血管通透性;③降低刺激受體的敏感性;④抗黏膜水腫作用;⑤全身副作用小。
綜上所述, SOM在行鼓膜穿刺術清除中耳積液后局部使用糖皮質激素, 通過糖皮質激素的免疫抑制、抗局部炎癥等作用, 提高了SOM的臨床療效, 關于糖皮質激素的給藥方式、劑量、用藥時間以及臨床效果需要更進一步的觀察和研究。
[1] 陳爭明, 許益飛, 韓小江, 等.鼻內鏡下曲安奈德沖洗咽鼓管治療慢性分泌性中耳炎.聽力學及言語疾病雜志, 2011, 19(1): 68-69.
[2] 韋家鋒.耳內鏡下鼓膜置管術治療分泌性中耳炎98例.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 2011, 20(9):1117-1118.
[3] 王淑芬, 王智楠, 徐忠強, 等.腺樣體肥大兒童分泌性中耳炎發生率及其影響因素分析.聽力學及言語疾病雜志, 2012, 20(2): 129-131.
[4] 王素芳, 韓富根.腺樣體肥大對小兒分泌性中耳炎發生及其轉歸的影響.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 2011, 20(9):1078-1079.
[5] 馮曉華, 龍孝斌, 汪建, 等.鼓膜置管治療難治性分泌性中耳炎鼓膜穿孔危險因素分析.聽力學及言語疾病雜志 , 2014(1): 56-59.
[6] 羅家勝, 崔鵬程, 高鵬飛, 等.鼻腔沖洗治療兒童分泌性中耳炎療效分析.聽力學及言語疾病雜志, 2012, 20(2):174-175.
2014-04-22]
745000 甘肅省慶陽市人民醫院耳鼻咽喉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