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萬花
湖南省龍山縣人民醫院婦產科 湖南 龍山 416800
子宮切口妊娠局部治療臨床觀察
彭萬花
湖南省龍山縣人民醫院婦產科 湖南 龍山 416800
目的:對比分析子宮動脈栓塞聯合甲氨蝶呤(MTX)與單獨使用肌注甲氨蝶呤治療子宮切口妊娠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我院于2009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80例子宮切口妊娠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每組各40例。實驗組采用子宮動脈插管,通過導管灌注甲氨蝶呤(MTX)50~100mg至子宮動脈,灌注畢則采用明膠海綿顆粒栓塞雙側子宮動脈;對照組采用單獨肌注甲氨蝶呤治療。結果實驗組β-HCG下降恢復至正常水平時間、陰道流血量、術后住院時間、并發癥發生率均少于對照組,兩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子宮動脈栓塞聯合甲氨蝶呤(MTX)治療子宮切口妊娠具有微創、預防子宮大出血等優勢,顯著降低子宮切除率和并發癥發生率,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子宮切口妊娠;子宮動脈栓塞;甲氨蝶呤;藥物治療
剖宮產后子宮切口妊娠(CSP)是指胚胎、孕囊或絨毛著床于子宮切口瘢痕處,屬于異位妊娠的罕見類型,是剖宮產的遠期并發癥之一。子宮切口處妊娠以往在臨床中較為少見,但近年來隨著剖宮產率的增加其發病率也逐年上升。本病的早期診斷難度較大,且與其他婦科疾病有相似癥狀,易被誤診為宮內早孕或流產,盲目行人工流產手術,常造成術中大出血、子宮破裂,甚至導致子宮切除危及患者生命[1]。現將我院于2009-2013年收治的80例剖宮產子宮切口妊娠患者臨床資料進行分析,以提高醫師對該病的認識和診治水平。
一般資料:選取我院于2009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80例子宮切口妊娠患者為研究對象,全部病例均為子宮下段橫切口。患者年齡22~37歲,平均年齡為(28.45±3.61),全部患者均有剖宮產史,距前次剖宮產的時間最短8個月、最長12年,平均(3.56±1.86)年。全部病例均通過病史、血β-HCG陽性,B超檢查確診。兩組患者在年齡、孕次、疾病情況等方面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診斷標準:①停經后陰道有不規則出血情況;②患者有剖宮產史;③血β-HCG檢查呈陽性,尿β-HCG陰性不能排除無子宮切口妊娠,應結合其他方面綜合判斷。④B超診斷:子宮和宮頸部位無孕囊,子宮前壁有孕囊生長,孕囊與膀胱壁之間肌壁菲薄[2]。
方法:子宮動脈栓塞加甲氨蝶呤(實驗組):對患者行局部麻醉,經患者右側股動脈進行刺穿,后將導管植入子宮動脈,行造影手術,檢查導管位置是否處于正確部位,然后經導管灌注MTX,最后注入新鮮的明膠海綿顆粒目的在于阻塞動脈,造影判斷阻塞成功與否;重復上述步驟處理另一側動脈。雙側動脈均處理結束后需對創口進行按壓,持續約15min,如患者無活動性流血可進行傷口包扎,囑患者臥床休息24h。單純肌注甲氨蝶呤(對照組):對患者肌肉注射MTX,劑量以1mg/kg為宜,注射后第二天檢測患者血β-HCG,如患者血β-HCG連續三次下降,且較前次下降幅度在50%以上視為治療有效。如患者β-HCG下降,但下降幅度不達標,需再次肌肉注射MTX,但注射總量需嚴格控制在200mg以內。

實驗組β-HCG下降恢復至正常水平時間、陰道流血量、術后住院時間、并發癥發生率均少于對照組,兩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患者子宮切除率低于對照組,且術后恢復較快,具體情況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相關指標對比結果
剖宮產后子宮切口妊娠屬于異位妊娠的罕見類型,是剖宮產的遠期并發癥之一。子宮切口處妊娠以往在臨床中較為少見,但近年來隨著剖宮產率的增加其發病率也逐年上升,應引起婦產科臨床醫生的高度重視。有文獻資料稱,子宮切口妊娠的發生率為1:2216~1:1800[3]。該病的早期診斷難度較大,且與其他婦科疾病有相似癥狀,因而首診誤診率較高。易被誤診為宮內早孕或流產,盲目行人工流產手術,常造成術中大出血、子宮破裂,甚至導致子宮切除危及患者生命。已有研究表明子宮峽部瘢痕缺乏肌纖維,在受到絨毛及胎盤侵蝕情況下會進一步侵入子宮肌層甚至可能達到漿膜層,容易導致子宮下段自發破裂情況發生或者在人工流產術中發生子宮破裂,導致患者大出血。因此患者一旦被確診為剖宮產子宮切口妊娠應立即終止妊娠;對于未確診該病患者不應盲目行人工流產手術或藥物流產,首先以藥物保守治療為主。
甲氨蝶呤屬于葉酸拮抗劑,能夠對細胞代謝產生一定影響,并且可以抑制滋養細胞增殖,目前臨床上治療異位妊娠普遍選用該藥物[4]。由于妊娠期滋養細胞增殖較為活躍,對MTX十分敏感,MTX有效抑制滋養細胞增殖即間接殺死了活的胚胎組織。采用子宮動脈栓塞聯合甲氨蝶呤治療子宮切口妊娠是介入治療技術與藥物治療的有機結合,具有以下優點:①治療過程中將MTX經子宮動脈直接注入靶部位,有效提升靶部位藥物濃度,能更快速準確殺死胚胎組織;②對患者雙側的子宮動脈均進行了栓塞處理,能夠最大限度避免大出血情況的發生;此外經過栓塞處理的子宮動脈血供會明顯減少,也會導致胚胎組織缺血壞死[5];③子宮動脈栓塞聯合甲氨蝶呤共同治療子宮切口妊娠具有協同作用效果,使得胚胎組織更容易被清除;④子宮動脈栓塞能顯著降低子宮切除率,保留子宮及生育功能對于育齡婦女而言意義重大。
從現階段情況來看,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剖宮產率不降反升,也間接導致CSP發病率逐年遞增,因此要從源頭開始著手預防和杜絕子宮切口妊娠的發生。首先要嚴格把握和執行剖宮產手術指征,降低剖宮產率;其次提高手術醫師縫合技術及產程處理水平,防止愈合不良情況發生,防止剖宮產術后切口感染。子宮切口妊娠是一種非常罕見且極其危險的異位妊娠,該病的早期診斷對于患者生命安全及生存質量具有重要意義。從對本文80例子宮切口妊娠患者臨床資料分析可以看出,采用子宮動脈栓塞聯合甲氨蝶呤治療該病臨床療效確切,具有減少患者陰道流血量、縮短術后住院時間等優點,且術后復迅速、顯著降低并發癥發生率及子宮切除率,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1]陳茵.15例剖宮產術后子宮瘢痕妊娠的臨床效果分析[J].中國醫藥導報,2011(16):289-291.
[2]易韻,涂靈.子宮切口妊娠臨床治療分析[J].江西醫藥,2010(8):332-334.
[3]張丹妮,郝恩源.剖宮產術后子宮切口瘢痕妊娠43例臨床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11(17):535-536.
[4]許鐘麗,吳春娥.25例子宮切口妊娠臨床治療分析[J].中國衛生產業,2013(10):511-512.
[5]張國福,王添平,谷守欣,等.子宮動脈化療栓塞在剖宮產切口瘢痕妊娠中的應用研究[J].介入放射學雜志,2010,(12):602-604.
R714.6
B
1009-6019(2014)08-004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