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成林
長沙市東風醫院 湖南 長沙 410085
快速康復外科對胃腸道手術患者圍術期的作用
裴成林
長沙市東風醫院 湖南 長沙 410085
目的:探究快速康復外科對胃腸道手術患者圍術期的作用。方法選取我院100例胃腸道手術患者的研究對象,根據雙盲原則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采取FTS技術行圍術期護理,對照組采取傳統方法行圍術期護理。結果兩組患者術后療效情況比較,術后觀察組患者的肛門恢復排氣時間、進食時間、住院時間、切口愈合時間以及住院治療費用情況均好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比較,觀察組患者的并發癥如咽喉疼痛、惡心嘔吐等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的并發癥如切口感染、肺部感染、腹脹、吻合口瘺等發病率差異無顯著性差異(P>0.05);兩組重置胃管的發生率差異無顯著性差異(P>0.05)。結論快速康復外科應用于胃腸道手術療效好,安全性高,利于降低患者并發癥發生率,及早恢復健康,快速康復外科值得在臨床上推廣使用,具有良好的應用前景。
快速康復外科;胃腸道手術;圍術期
長期以來,患者能夠在手術后快速恢復是廣大醫務人員一直追求的目標和研究的熱點。近年來,歐美等國家提出了快速康復外科(fast track surgery)的概念,簡稱FTS。FTS內容包括術前教育,減少患者焦慮,取得病人家屬配合,術中良好麻醉管理和精細外科技術及術后護理包括飲食護理和疼痛護理[1]。快速康復外科與傳統圍術期處理方法相比有所優化,經歐美一些國家的研究表明,該方法對患者的術后恢復明顯好于傳統方法,效果受到廣泛的肯定,FTS經證實可用在各類手術病人的治療中。目前,FTS已經在歐美等發達國家進行推廣使用[2]。本次研究對我院100例胃腸道手術患者采用FTS進行圍術期護理與傳統護理方法效果進行對比分析。
1.1 基本資料
選取我院100例胃腸道手術患者的研究對象,根據雙盲原則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合對照組,觀察組采取FTS技術行圍術期護理,對照組采取傳統護理方法行圍術期護理。觀察組患者50例,男26例,女24例,年齡最大52歲,年齡最小19歲,平均年齡(27.6±3.8)歲。對照組50例患者,其中男25例,女25例,年齡最大54歲,年齡最小19歲,平均年齡(27.5±3.6)歲。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病程、手術類型等一般資料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100例患者中,胃手術患者46例、小腸手術患者25例,結腸手術患者18例,直腸手術患者11例。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傳統方法行圍術期護理;觀察組應用FTS技術行圍術期的護理,方法如下:①術前準備:術前醫護人員需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緩解患者精神壓力,取得患者及家屬的配合;術前1天口服2包清腸劑,未行逆行腸道準備;術前晚患者需服用鎮定類藥物,保持情緒平穩;術前8h禁食固體食物,術前2h可予以患者等滲糖液;術前不預先放置鼻胃管;術前完成皮膚準備。②術中操作:行氣管插管下全身麻醉聯合持續硬膜外麻醉; 術中注意患者保溫;嚴格控制患者的補液量。③術后:術后行硬膜外持續鎮痛泵止痛24h;生命體征穩定后,及早進食及下床活動。飲食先以流食為主,如等滲的葡萄糖和氯化鈉溶液,情況好轉后給予半流體食物,依次過渡到正常飲食。術后鼓勵患者盡早下床活動;嚴密監測患者體征,監測感染及并發癥的發生。[3]
1.3 療效評價標準
①對兩組患者的治療情況如肛門恢復排氣時間、進食時間、住院時間、切口愈合時間以及住院治療費用等情況進行分析對比。②對比分析兩組患者術后咽喉疼痛、惡心嘔吐、腹脹、切口感染、肺部感染、吻合口瘺等并發癥的發生率。
1.4 統計學方法采用
2.1 兩組患者術后一般資料比較
術后觀察組組患者的肛門恢復排氣時間、進食時間、住院時間、切口愈合時間以及住院治療費用情況均好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術后一般資料比較
2.2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并發癥如咽喉疼痛、惡心嘔吐等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的并發癥如切口感染、肺部感染、腹脹、吻合口瘺等發病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重置胃管的發生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表2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快速康復外科是圍術期處理的一種全新理念,與傳統圍術期處理相比有較大優勢,突破了傳統的外科圍術期處理的思維和固有模式,該法安全有效,利于患者快速恢復健康,自運用于臨床以來,受到患者及家屬的廣泛好評[4]。FTS使我院患者治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不僅縮短了患者的住院時間,而且術后并發癥明顯減少,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住院費用,緩解了患者家庭的經濟負擔。
傳統胃腸道手術須在術前禁食12小時、禁飲8小時,并在術前晚給予導瀉、灌腸等措施清理患者胃腸道,該方法使患者承受巨大的心理壓力,極易造成術前焦慮、恐慌情緒,不利于患者的配合工作;FTS主張術前無需嚴格禁水、禁食,有研究表明,在正常情況下6h后胃內固體食物可排空,2h即可排空胃內的液體食物,因此FTS不在進行與傳統方法一致的腸道準備,FTS主張在擇期手術麻醉前8小時禁食,2小時進等滲糖水是安全的,因此患者無需進行嚴格的腸道準備,只要腸內容物不影響手術操作即可。術前給予患者碳水化合物,促進胰島素的釋放以及增加胰島素釋放的敏感性,這對于患者術后恢復是極有利的。而且術前2h進食等滲糖液有助于防止嘔吐、誤吸等發生。FTS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傳統方法造成的腸道內菌群紊亂、術后感染及吻痕口瘺等情況的發生幾率。傳統胃腸道手術的做法是病房安置胃管 、尿管 ,由于放置時間長,給病人帶來極大的痛苦。FTS理念認為,胃管僅能起到使胃部空虛、防止誤吸的作用,不能有效降低患者胃腸道的壓力,不能防止吻合口瘺的發生,故不提倡為患者安置胃管。
快速康復外科中采用微創技術,將手術中的損傷降到最低,預防感染等情況的發生,麻醉使用起效快、作用時間短的麻醉劑,使患者在術后能夠快速恢復,避免使用阿片類藥物。手術室的溫度不能過低,由于手術時間可能較長,低溫環境易帶走患者熱量,造成低溫引發凝血障礙及感染等并發癥。同時,術中應盡量避免補液擴容,減少心臟負荷,降低腸麻痹的發生率。
FTS主張術后及早進食,促進患者的腸蠕動,調節腸內菌群,早日恢復患者胃腸道功能。術后胰島素抵抗是分解代謝的一個重要因素,因此術前2h患者進食液體,促進胰島素的分泌功能。與FTS相比,傳統手術后由于過量補液、下胃管、引流管等限制了患者下床活動,患者禁食時間過長等易引發術后感染及并發癥的發生。早日下床活動不僅能促進全身血液循環,增加患者活力,而且能夠預防血栓的形成,減少腸麻痹及感染等并發癥的發生。早日進食,有利于患者恢復為腸道功能,對預防和緩解腸麻痹、菌群紊亂有較大幫助。
[1]唐美榮, 卿篤桔, 黃錦萍. 快速康復外科理念在胃腸道圍術期護理中的應用[J]. 中國民族民間醫藥雜志, 2010, 19(9): 232-233.
[2]李秀娟.快速康復外科理念在胃腸手術患者圍術期護理中的應用[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128(3A):54-55.
[3]易淑明,鄭曉妮. 快速康復外科對胃腸道手術患者圍術期的作用[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33(2):286-267.
[4]曹春蓮, 王云.快速康復外科對胃腸道手術病人圍術期護理的指導意義[J].全科護理,2011,9(6A):1464-1465.
R493
B
1009-6019(2014)08-013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