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溆浦縣婦幼保健院 湖南 溆浦 419300
圍絕經期婦女保健干預研究
張智慧
湖南省溆浦縣婦幼保健院 湖南 溆浦 419300
目的:探討圍絕經期婦女保健干預的臨床意義。方法選取2009年12月-2010年12月本婦幼保健院登記在案的圍絕經期婦女105例,采取電腦隨機分組的方式分成觀察組53例,對照組52例,對照組不給于任何干預進行空白對照,觀察組給予系統化保健干預,比較兩組圍絕經期婦女的度過更年期時間情況以及心理焦慮情況。結果觀察組度過更年期時間2年以下的38例,2年-4年的12例,4年以上的3例,平均時間為(2.58±0.25)年,對照組度過更年期時間2年以下的11例,2年-4年的32例,4年以上的9例,平均時間為(3.86±0.42)年,對照組度過更年期平均時間顯著長于觀察組,并且具有顯著性差異,(t=25.1445,P<0.05),有統計學意義;觀察組在嚴重焦慮、焦慮比例上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并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有統計學意義。結論給予圍絕經期婦女進行系統化保健干預,可以有效縮短圍絕經期婦女的更年期時間,并且降低圍絕經期婦女的精神焦慮程度,值得各基層醫療機構組織推廣。
圍絕經期;婦女;保健干預
婦女在過了40歲后會出現月經不規律,血內生殖激素濃度改變的情況,臨床上將婦女的這個時期稱為圍絕經期,婦女在進入圍絕經期后,發生慢性疾病以及婦科疾病的幾率顯著增加[1],為進一步探討圍絕經期婦女保健干預的臨床意義。本文特選取2009年12月-2010年12月本婦幼保健院登記在案的圍絕經期婦女105例,采取電腦隨機分組的方式進行研究性分析,現將相關研究狀況進行如下報道: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09年12月-2010年12月本婦幼保健院登記在案的圍絕經期婦女105例,采取電腦隨機分組的方式分成觀察組53例,對照組52例。其中觀察組年齡45歲-49歲,平均年齡為(46.42±1.12)歲,文化程度初中-大學本科;對照組年齡44歲-50歲,平均年齡為(46.39±1.20)歲,文化程度初中-大學本科。兩組圍經期婦女的一般資料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對照組不給于任何干預進行空白對照。即進行登記后,在觀察組干預后同期進行相應研究項目調查。
1.2.2 觀察組 觀察組給予系統化保健干預。在登記入組后進行面對面、一對一溝通,制定出適合其的保健干預方案,重點進行心理保健干預、個性行為保健干預、健康教育干預、慢性病防治干預、雌激素藥物補充干預等措施,制定相應的隨訪制度,定期對入組對象進行相應的健康教育指導以及保健干預[1]。
1.3 觀察項目 觀察兩組圍絕經期婦女的度過更年期時間情況以及心理焦慮情況。心理焦慮情況參照焦慮評價量表相關內容進行評價,滿分100分,分數100分-80分表示嚴重焦慮,79分-60分表示焦慮,60分以下表示不焦慮[3]。
1.4 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15.0軟件對于相關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處理,其中計量資料用均數進行表示,計數資料用百分數進行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和χ2檢驗,當 P<0.05表示具有顯著性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度過更年期時間 觀察組度過更年期時間2年以下的38例,2年-4年的12例,4年以上的3例,平均時間為(2.58±0.25)年,對照組度過更年期時間2年以下的11例,2年-4年的32例,4年以上的9例,平均時間為(3.86±0.42)年,對照組度過更年期平均時間顯著長于觀察組,并且具有顯著性差異,(t=25.1445,P<0.05),有統計學意義。
2.2 心理焦慮情況 觀察組在嚴重焦慮、焦慮比例上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并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有統計學意義。(詳見表一)

(表一)兩組患者心理焦慮情況比較
圍絕經期婦女會在這個時期出現一系列心理、生理、社會問題,如果給予及時、有效的干預可以使圍絕經期婦女平穩度過這個時期,針對這個現實的問題,本婦幼保健院在2009年開始就試行圍絕經期婦女保健干預服務取得了較好的社會效果,保健干預的主要項目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1)心理保健干預,例如針對圍絕經期婦女多疑、煩躁等情況進行心理減壓訓練,指導患者通過參加多種社會體育活動的方法疏導壓力;(2)個性行為保健干預,例如通過定期隨訪制度,對患者的鍛煉、人際交流、自我調節情況進行詳細了解,重點干預;(3)健康教育干預,例如通過定期的小講堂讓患者多多了解自己目前的狀況發生原因以及如何進行自我調節、保健[4];(4)慢性病防治干預,例如建立患者的個人檔案,對于圍絕經期婦女可能發生的慢性疾病進行早期干預,積極降低慢性病的發生率;(5)雌激素藥物補充干預,例如對于適合雌激素補充治療的患者進行適當的藥物干預治療[5]。
本文研究發現:觀察組度過更年期時間2年以下的38例,2年-4年的12例,4年以上的3例,平均時間為(2.58±0.25)年,對照組度過更年期時間2年以下的11例,2年-4年的32例,4年以上的9例,平均時間為(3.86±0.42)年,對照組度過更年期平均時間顯著長于觀察組,并且具有顯著性差異,(t=25.1445,P<0.05),有統計學意義;觀察組在嚴重焦慮、焦慮比例上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并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有統計學意義。分析原因認為,通過心理保健干預、個性行為保健干預、健康教育干預、慢性病防治干預、雌激素藥物補充干預等措施的開展,使圍絕經期婦女更加了解了自己所面臨的問題以及相關的護理措施,顯著提高了生活質量,降低了精神壓力。
綜上所述,給予圍絕經期婦女進行系統化保健干預,可以有效縮短圍絕經期婦女的更年期時間,并且降低圍絕經期婦女的精神焦慮程度,值得各基層醫療社區衛生組織推廣。
[1]祝國輝.社區保健人員對圍絕經期婦女的健康干預[J]. 現代醫藥衛生,2013,29(9):1367-1368.
[2]施秀華,江長纓.圍絕經期婦女社區保健的現狀研究[J].上海醫藥,20l2,33(12):48-50.
[3]向朝靜. 圍絕經期婦女社區保健管理研究[J]. 醫學信息,2011,24(4):296-296.
[4]黃曉莉,磨桂英,來菊英. 圍絕經期婦女自我保健行為的調查及對策[J].中國當代醫藥,2014,21(5):133-135.
[5]劉慧,張凡.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下農村圍絕經期婦女保健體系的思考[J].延安大學學報,2013,11(4):43-46.
R173
B
1009-6019(2014)08-029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