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日上午10點,“北京大學圖書館藏‘大倉文庫’善本展”在北京大學圖書館展覽廳舉行。日本大倉文化財團法人、大倉集古館館長大倉喜彥先生,大倉集古館事務局長澀谷文敏先生,日本現代中國藝術中心代表取締役當銘藤子女士專程到會。國家古籍整理出版規劃小組成員、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委員傅熹年,全國古籍保護工作專家委員會主任、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委員、國家圖書館研究館員李致忠,全國古籍保護工作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科學院國家科學圖書館研究館員羅琳,光明日報副總編輯沈衛星,中華書局副總編輯顧青,國家圖書館副館長陳力,首都圖書館館長倪曉健等作為嘉賓出席。北京大學常務副校長劉偉,中央文史館館長、北京大學教授袁行霈,全國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員會主任、北京大學教授安平秋,以及北京大學教授嚴紹璗、白化文、程郁綴等支持和關心北京大學圖書館收購“大倉藏書”的校內領導和專家學者到場。
開幕式由北大圖書館館長朱強主持。劉偉、大倉喜彥、袁行霈先后致辭。隨后,劉偉、袁行霈和澀谷文敏先生共同為“北京大學圖書館藏‘大倉文庫’善本展”剪彩。開幕式結束后,一百多名專家學者、圖書館界同行和新聞媒體記者參觀了展覽。
20世紀初,在日本訪問的中國藏書家董康因急需資金,將所藏部分典籍售予其日本友人——大倉文化財團創始人大倉喜八郎先生。時光荏苒,這批典籍在大倉文化財團集古館已珍藏了近百年。此間,大倉文化財團以該批典籍為核心不斷搜儲,使其漸成規模,世稱“大倉藏書”。大倉集古館也因此成為日本收藏中國典籍數量較多的機構。2005年,為籌措收購流散民間日本文物的資金,大倉文化財團決定以18億日元的價格出售“大倉藏書”,其條件為:不得打散拍賣,由中國國有收藏機構永久性整體收藏。自2005年至2012年,國內的許多收藏機構、企業甚至個人,都紛紛與大倉文化財團集古館接洽商談收購事宜,但或因資金問題,或因無法滿足大倉的保藏要求,均未能實現收購愿望。
2012年,北京大學圖書館在校內外37位專家學者的建議下決定對“大倉藏書”實施收購。自2012年6月起,朱強館長領導相關業務人員奮力擔當,全力推進回購工作。在北京大學黨委書記朱善璐等校領導的大力支持下,回購事宜最終得到了中央有關領導的關注,由教育部會同財政部撥付50%的購書款,解決了購書經費問題。歷時一年半后,“大倉藏書”于2013年12月12日運抵北京大學圖書館。這是一百多年來中國首次大批量回購留存在海外的我們自己的典籍。
此次回購的“大倉藏書”共931種,28143冊。其中宋刻遞修本有四部,為研究歷代遞修源流可依據之范本,具有很高的文物價值和文獻價值。九部元刻本也均為書品極佳的精刻精印本。而155部明刻本中,明嘉靖、隆慶及其以前刻本占絕大多數。15部明活字本中金屬活字本多達14部,而傳本罕見極為難得的金屬活字本的唐人文集就有11部,能一次性大批量地購入明金屬活字本,迄今為止絕無僅有。此外,還有清順治至乾隆間刻本153部、清順治至乾隆間活字本(武英殿聚珍本)39部、清初銅活字本一部、鈔稿本111部,其中多有鮑鈔鮑校等名家批校題跋本。善本數量如此之多,不僅說明“大倉文庫”所藏典籍洵為珍貴,也說明北京大學圖書館購入這批典籍是物超所值的。
今天的“大倉藏書”經過揭示整理,以“大倉文庫”專藏形式整體保存在北京大學圖書館的善本庫。“大倉文庫”將會與北京大學所藏的各類文獻一起,在教學與科研中充分發揮學術之公器作用。北京大學圖書館還將積極開展相關整理開發出版工作,使其化身千萬,真正做到資源共享,嘉惠學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