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復興FENG Fu-xing
(中鐵十四局集團第三工程有限公司,兗州272100)
黃河特大橋位于晉陜交界處的延水關,從陜西岸起始、跨越黃河,終點達到山西岸,為一座特大橋,全長1072米。中心里程K115+953,最大橋高150多米,主橋墩柱均為空心薄壁高墩,最大墩高141m。
主橋墩5#、6#墩為群樁基礎,每墩24根樁基,平均樁長21米,采用整體式承臺,尺寸為24.2米×15.8米×5.0米,為大體積承臺。承臺頂在河床表面以下,水深最大達5米,施工工作面需求大。區內黃河徑流量年內分配很不均勻,夏季7~9月多現暴雨引起的洪水,冬季多現漂流浮冰。根據相關文獻顯示,20年一遇洪水流量19600m3/s,水位高程544.26m。壅水高度0.56m,設計水位544.82m。
主橋位主要為卵石土、強風化砂巖、中風化砂巖。河道主墩5#、6#墩地質柱樁圖如圖1。
2.1 難點分析
主橋5#、6#墩位于河灘處,基坑開挖后遇水宜坍塌,需采用圍堰進行施工。為方便施工,在汛期到來之前把圍堰下沉到位,工期緊迫;卵石土地質,承載力及摩擦力均較大,圍堰下沉較為困難,且設計承臺為整體式承臺,圍堰結構尺寸較大,下沉施工風險較大。

圖1 5#、6#墩地質柱狀圖

表1 5#、6#墩施工基本情況
2.2 可供選擇的圍堰方案
方案一:鋼筋砼沉井圍堰施工方案。在5#、6#墩處筑島,就地澆筑鋼砼沉井,完成后下沉,最后在沉井頂部搭設貝雷梁平臺施工樁基。沉井高12m。圍堰采用圓形結構。沉井內徑30m,外徑32m,沉井壁厚為1.0m、0.8m和0.5m不等。底部0.8m高度采用1cm鋼板包裹。
方案二:鋼板樁圍堰施工方案。先進行樁基施工,然后插打鋼板樁,進行承臺施工。采用拉森V型,采用15m長鋼板樁,四層圍囹支撐;圍堰尺寸25.6*16.8m。鋼板樁打入采用汽車吊配合90t振動錘,承臺開挖采用長臂液壓抓斗配合吸泥泵開挖。
方案三:雙壁鋼圍堰施工方案。先搭設樁基施工平臺施工樁基,待樁基施工完畢后吊裝雙壁鋼圍堰,就位后進行封底然后施工承臺。鋼圍堰外徑為32m,內徑為30m。圍堰外壁采用6mm厚的鋼板,內壁為4mm厚的鋼板,內外壁間距為100cm,圍堰高度12m。
2.3 方案對比分析(表2)
綜合分析:建議采用鋼筋砼沉井施工,可與鋼便橋、砼拌和站建設同時進行,縮短主橋基礎施工工期,圍堰下沉到位后,主橋施工基本不受洪水影響,對主橋基礎施工有利。
沉井采用圓形結構,C25混凝土,外徑32m,沉井壁厚從下到上分別為1.0m、0.8m、0.5m 階梯型結構。采取分節預制,分節下沉施工。第一次預制1.5m(刃腳,不下沉),第二次預制3m,挖土下沉4m后停止下沉。第三次預制3m,挖土下沉3m后停止下沉,第四次預制3m,下沉1.5m到設計位置。第五次預制剩余1.5m。沉井下沉采用挖土排水下沉,挖土采用長臂挖掘機、抓斗配合或空氣吸泥機清除沉井內壁土石方。
3.1 施工準備
在沉井圍堰設計位置范圍內填卵石土進行筑島,填土頂面寬度需要超過沉井外壁1.0m以上,筑島四周采用草袋圍堰進行防護,防止水流對平臺的沖刷。筑島圍堰頂面高出目前黃河既有水位1.0m。將島上雜物清理干凈,對頂面進行平整,并做好人力、材料、設備準備。
3.2 測量定位
按沉井位置放出準確的中線點及外邊線。在輪廓線外圍50cm處放出檢查點,便于控制、檢查沉井位置。
3.3 墊層制作

表2 圍堰方案優缺點對比表
對沉井刃腳2.0m寬度的范圍內地基夯實,鋪設砂墊層精確找平,再抹5cm厚砂漿作為沉井刃腳基礎。

圖2 沉井刃腳示意圖
砂漿找平層鋪設完畢,立模澆筑沉井刃腳以下素混凝土墊層,素混凝土墊層厚度為15cm,澆筑過程中環向每隔3~5m利用竹膠板隔開,方便拆除。
素混凝土墊層采用C15混凝土制作,制作過程中必須保證混凝土刃腳的尺寸及形狀。
3.4 刃腳制作
綁扎刃腳鋼筋時,因豎向井壁插筋較高,為了確保鋼筋位置正確,在綁扎前先搭設鋼管架。鋼筋安裝綁扎時,應嚴格控制各種鋼筋的搭接長度和錨固長度,焊接鋼筋應留有足夠的焊接規定長度。在安裝刃腳鋼筋時,要預埋好底板及預留洞口的插筋,確?;炷翝沧⒌恼w性。
3.5 沉井模板
將已準備好的模板吊裝就位,具體工藝流程如下:
安裝前檢查——內側模板吊裝就位——安裝斜撐——清理雜物——插入對拉螺栓——安裝就位外側模板——安裝斜撐——調整模板位置——緊固穿墻螺栓——斜撐固定。
安裝模板注意事項:由于分節澆筑,因此在支立第二節模板時,不宜直接支撐在地面上,以免沉井因自重增加而產生沉降,使新澆筑的混凝土內部產生拉力,造成裂縫。
模板安裝完畢后,全面檢查扣件、螺栓、斜撐是否堅固、穩定,模板拼縫及下口是否嚴密。
3.6 混凝土澆筑
混凝土澆筑時,采用分層澆筑,每次澆筑厚度控制在40cm左右。刃腳部分,因尺寸較小鋼筋較密,振動棒的頻率應加強。為了控制混凝土澆筑過程,在沉井的四周設立沉降觀測點,混凝土澆筑一層進行測量一次,如發現一側傾斜過大,則另一側須加快進度。
3.7 開挖下沉
沉井下沉采用挖土下沉法,依靠沉井自重下沉到達設計標高。根據設計要求,第一節沉井下沉必須達到設計強度才可以下沉。下沉前應將井內的所有雜物清除干凈,準備工作就緒后,先對稱、同步地敲碎刃腳下素混凝土墊層,隨敲隨填夯黃砂,在刃腳內外應填筑成小土堤,并分層夯實,同時加強觀察,注意下沉是否均勻。
根據設計地質資料,沉井處地質為卵石土,采用抽水法降低沉井內水位。卵石較多且直徑較大時,采用長臂挖掘機對稱挖土,高壓水槍配合;當下層卵石較小時,可采用大功率清土吸泥設備,高壓水槍配合。沉井下沉前在沉井外井壁上劃好水平線,標注刻度,便于下沉速度觀察,在井內掛好線錘測傾斜度。
沉井挖土應注意均勻對稱,由中心向刃腳四周開挖,挖土時控制每層30~50cm。挖出的土采用自卸汽車運走。井內挖土始終應保持中間稍低于四周,但高差需控制在1m之內,防止突沉造成沉井四周地面沉陷和沉井傾斜的危險。對井內四周的垂線密切注意,并在沉井四周設觀測點,加強下沉過程中觀測,發生偏移、扭曲等及時糾正。沉井施工過程中,須對周圍環境的變形、沉降進行嚴密監測。
沉井下沉初階段糾偏應根據“多沉則少挖,少沉則多挖”的原則,刃腳下挖土要逐步擴大,不能一次過量掏空,不能通過大量挖土來糾偏,糾偏應根據測量數據隨偏隨糾,當沉井偏斜達到允許值的1/4時,便要糾偏,下沉過程中要勤測、勤糾、緩糾。
沉井每下沉一次檢查一次垂直度與中心軸線。隨時檢查沉井水平度面高程,加強監護,對地下水及時排除。
下沉至接近設計標高1m時,應減速下沉,記錄下沉的速度。最后20~30cm處停止開挖,觀測沉井在不開挖的情況下的下沉速度,確保沉井下沉標高嚴格控制在范圍內。如發現特殊土質,應及時報告,提前做好預防措施。
3.8 沉井封底
沉井施工完成后,埋設24個長鋼護筒,將護筒直接利用[30槽鋼連接,利用鋼護筒當支撐作為鉆孔平臺。然后進行沉井封底施工,采用水下砼封底施工。封底用Φ30cm的導管進行圍堰內水下混凝土封底,導管在沉井中心布設1根,然后沿5m、10m半徑環形布設,封底過程中,根據封底砼流動性,可對安裝的導管位置進行調整,確保封底砼質量滿足要求。每根混凝土導管長12.5m,每根導管的頂端均設一個1m3的漏斗,每個漏斗下端設有閘門閥。封底前后設置測點進行測點標高的測定,施工期間派專人負責測量,確保封底厚度基本一致。
黃河特大橋主河道5#、6#主墩利用大體積圓形沉井做圍堰,解決了在中密卵石地基河道施工墩基礎的困難,利用沉井作為鉆孔平臺,加快了施工速度,保證了在黃河上施工的安全。在卵石土中,沉井施工優于鋼板樁、雙壁鋼圍堰,施工簡單,費用較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為以后同類地質情況下的水中施工積累經驗。
[1]JTG/T F20-2011,公路橋涵施工技術規范[S].人民交通出版社,2011.
[2]蔡振杰.淺談大型沉井在軟基中的施工技術[J].福建建筑,2006,2:106-107.
[3]劉加峰.特大超深沉井的下沉施工技術,199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