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衛列現代教育是工業文明的產物,它強調知識的系統化、標準化、國際化。筆者認為,現代教育制度對于人類傳播現代科學技術,創造現代工業、現代農業,豐富人類的物質財富發揮了巨大作用。但它在強調系統化的同時,忽視了實踐的智慧;在重視標準化的同時,忽視了不同思想的存在價值;在推崇國際化的同時,忽視了本土知識和傳統知識的重要性。這種教育培養出來的學生,面對考場時游刃有余,但對自然價值、本土價值和傳統價值的理解相對膚淺。現代教育作為齊一化的教育,也就成為了一種“離土教育”,與傳統、自然、社會、實踐有所脫節。不要說在學校受教育的學生,就是負責教授知識的老師,思維方式與自然、社會的實踐也相距甚遠。可以說目前的生態環境危機、人類信仰危機在很大程度上都與這種背離生態價值的教育有關。隨著工業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進,人們可以在以城市為中心的固定空間內得到物質、能源和信息等服務,但與自然的隔離使現在的年輕人不太注意自己賴以生存的資源的來源和有限性,他們覺得超市會有無限的商品、飯店會永遠提供所需要的食物。很多人真可謂是書讀得越多,越是“四體不勤,五谷不分”。現代生活使農村人紛紛涌向城市,更加速了資源原產地和消費者的分離。因此,現在有必要教育人們牢記森林、肥沃的土壤、清新的空氣、清潔的凈水、安全的食品是維護人類生存最基本的要素;使學生從小強化與自然的聯系與合作,把自己融入自然之中,熱愛從小長大的故土,熱愛自己的祖國,熱愛我們賴以生存的星球;重視區域的歷史傳統、自然景觀、人文環境,尊重不同區域的差異;重建學校精神,強化自然、社會、知識的內在聯系,把教育過程的傳承知識與啟迪智慧、創新結合起來,重新融合科學教育、技術教育與人文教育;使學校與現實、書本知識與實踐緊密結合。這樣才是一種適應生態文明理念的“熱土教育”。中國有幾千年的農耕傳統,有“天人合一”的生態理念,這種農業文明的價值觀必須升華,工業文明的教育方式需要有所轉型,迅速發展的信息文明必須在生態文明的導向下對現代教育方式進行深刻的變革。教育應該讓人類觀察世界的視角從農業文明、工業文明轉向生態文明。▲(作者是北京生態文明工程研究院副院長)
環球時報2014-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