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莉 YAN Li;陳翠玉 CHEN Cui-yu;楊善云 YANG Shan-yun;姚月華 YAO Yue-hua
(廣西生態工程職業技術學院,柳州545004)
在知識經濟和全球化時代來臨的形勢下,“科教興國”“科教興市”已成為人們的普遍共識,教育已不僅僅是一項公共消費事業,更是“全局性、先導性”的基礎產業之一[1]。在中央大力發展教育產業政策的支持下,各地紛紛興起校園的改建擴建工程,許多學校尤其以大學為主另外選擇新地建設新校園。中國建筑界也迎來了高校規劃建設的熱潮。短時間內建起相當規模和一定質量的大學校園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教育事業發展的需要。但也存在這不少的問題比如文化的缺失、形象的弱化、空間的冷漠等。另一個方面,在城市規劃控制力不足的情況下,如此之多的新建校園的涌現,如何在較短的設計周期內最大限度協調多個單位同時作業、保證新校園景觀設計成果的質量方面給景觀建設者提出了挑戰。基于上述原因,建立一套校園景觀設計導則勢在必行,通過它將校園規劃階段與建筑設計合理有效銜接起來,使各部分的設計與建設都在一個整體的控制下進行,這樣才能確保新建校園從物質方面和精神方面都能滿足師生工作、學習、生活等方面的需求。本文以湖南有色金屬職業技術學院景觀設計導則為例,全面剖析新建大學環境景觀設計導則的編制。
湖南有色金屬職業技術學院(以下簡稱“有色職院”)經省人民政府同意,于2008年6月由省教育廳批準籌建,2009年9月由省發改委核準立項。
有色職院選址于株洲職業教育科技園內,建設分兩期進行。一期建設工程總投資3.5億元左右,占地303.75畝,建筑面積約15萬平方米。兩期建成后將占地600余畝。學院建成后,將成為湖南有色金屬行業各類專業齊全、實習條件良好的高級技能型人才培養的搖籃,從根本上改變湖南省有色金屬行業高級技能型人才匱乏的現狀。
主要從景觀設計目標、原則、項目定位、設計理念、景觀風格、景觀結構、空間序列、功能分區、視線控制九個方面來對校園的景觀設計進行把控。
2.1 景觀設計目標的確定 景觀設計目標確定應充分考慮有色職院校園環境與職教大學城整體環境的統一協調性,從有利于人際間交流、有利于生態環境和諧、有利人文精神的積淀等角度,形成體現學校教學理念、學校文化特色的校園環境。
2.2 景觀設計總體原則 ①人性化原則。以人為本,充分考慮人的生理、心理及情感需求。以協調園林景觀與教學環境的關系為基礎,營造建筑、環境、人群的良性循環,創造穩定持續的園林景觀。②生態性原則。以生態學基本理論為指導,合理地規劃校園綠地,最大限度地充分利用土地資源和高效節能措施。保留利用好原有的植被和地形、地貌景觀。③個性化原則。結合學校自身的文化特色,創造具有環境特色的個性景觀,避免不同校園環境景觀的雷同。總體布局提倡自然、簡潔、整體性強,使園林景觀達到簡潔而不單調,豐富而不零亂。④功能化原則。結合景觀游線,強調景觀節點的功能性,將景觀的觀賞性與實用性高度融合。⑤經濟性原則。順應市場發展需求及地方經濟狀況,注重節能、節材,注重合理使用土地資源。提倡樸實簡約,反對浮華鋪張,并盡可能采用新技術、新材料、新設備,達到優良的性價比。
2.3 項目定位 舒適、現代、具有學術和文化氣息的園林式校園。
2.4 設計理念 突出學院精神與學科特點 ①物質方面:可采用有色金屬銅、鐵、鋅、鋁等形成景觀的物質主線。②文化方面:重點體現“重特色,重技能,創一流”的辦學理念。體現學院的金屬礦開采技術、金屬材料與熱處理技術等特色專業的特點。
2.5 景觀風格 必須考慮結合規劃布局,建筑的外形色彩和景觀設計理念。
2.6 景觀結構 有色職院的校園景觀結構(圖1):①從規劃與建筑布局,結合功能確定景觀結構;②加強兩山體的生態滲入,形成綠化軸;③沿主入口——行政區——食堂——次入口布置表達文化符號的景點形成文化軸。
2.7 空間序列 有色職院的校園景觀空間序列(圖2)為:在形式上:起——承——轉——合,在空間上:放——收——收——放。
2.8 功能分區 在規劃階段的功能分區的基礎上結合景觀的需要來劃分功能分區(圖3):形式:一心兩園四區。其中一心是行政區,兩園分別是學習園地和休憩園地,四區分別是入口區、教學區、運動區和生活區。

圖1 有色職院景觀結構

圖2 有色職院空間序列

圖3 有色職院功能分區
2.9 視線分析 必須滿足在學校外圍能看到學校標志性景觀,同時該景觀需要具有可識別性。①校園總體外觀形象:總體天際輪廓線形成行政樓統領兩山的景觀面貌。在兩山頂設計具有學院性標志的鐘塔和景觀亭形成對景。②外部視線控制:滿足在外圍的AB的視線范圍內能觀賞到山體的構筑物;保持C,D點的視線通暢,能夠看到山體的景觀;滿足在EF視域范圍內能看到校名的景石。

圖4 有色職院視線分析

表1 有色職院各功能分區控制
主要從交通、各功能分區、植物景觀、校園邊界、附屬設施五個方面進行控制。
3.1 交通分析
3.1.1 設計導則 ①環形道路網原則;②捷徑原則;③凹形道路原則;④步行者優先原則。
3.1.2 控制要素 ①出入口。結合校園的用地,周邊景觀;滿足便捷聯系共享服務區的要求;主出入口與毗鄰的湖南商業學院主出入口隔路相對形成對景。②道路。滿足消防的需求,保證功能分區中的戶外空間的聯系性,保證師生可以欣賞到校園中不同的景色。③園路分級。校園內主要道路根據功能需要確定路面材料,主要道路6米寬,人行道2-4米寬(人流量大的路段相應增大路寬),步行甬道1.2-1.5米寬。④道路景觀控制。1)道路兩側的環境景觀應符合導向要求,并達到步移景移的視覺效果。道路邊的綠化種植及路面質地色彩的選擇應具有韻律感和觀賞性。2)要注意道路的對景和遠景設計,以強化視線集中的觀景。3)休閑性人行道、園道兩側的綠化種植,要盡可能形成綠蔭帶,并串連花臺、亭廊、水景、游樂場等,形成休閑空間的有序展開,增強環境景觀的層次。4)校園內的消防車道占人行道、院落車行道合并使用時,可設計成隱蔽式車道。
3.2 各功能分區控制(表1)
3.3 植物分區控制 ①設計導則。在景觀設計原則不變的前提下,還應遵循藝術性原則、科學性原則以及歷史文化原則。②景觀元素屬性(表2)。
3.4 邊界 ①設計導則。1)必須充分結合道路周邊的道路綠化的特點,體現校園的可識別性。2)注重防護功能和安全功能。②景觀元素屬性 1)軟質邊界注重喬、灌、草的搭配,起到防塵防噪的作用。2)采用圍墻的形式則注重立體綠化,可種植攀緣植物。
3.5 附屬設施 ①設計導則。1)整體協調性與系統性:風格、色彩、造型樣式、材質等方面做到與環境的協調。2)新穎與實用性:造型上追求新穎大氣,在功能上考慮使用人群的活潑好動的特點。②景觀設計要素。1)坐具:在活動、休息、娛樂處設置,以滿足使用需求,布置間距60-80米。2)垃圾桶:沿道路布置,布置間距50-60米,在人流量大的區域可增設。3)指示牌:在岔路口和重要指示位置布置,布置間距500米左右。4)燈具:布置間距10-25米,在人流密集區域可增設。

表2 景觀元素屬性
作為緊趕工期的株洲職業教育大學城的子項目,有色職院能夠在較短的周期內最大限度協調多個單位同時作業,按質按量完成了景觀設計與建設,得益于景觀設計導則為有色職院景觀設計與建設提供了規范準則,起到了引導和指導的作用。建成后的有色職院是一座生態環境優良、文化氛圍濃厚、形象鮮明、內涵豐富的大學校園。實踐證明,景觀設計導則在景觀設計與建設當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相信在未來的景觀設計當中,景觀設計導則一定會越來越被人們所重視。
[1]蘇勇.當代中國大學城規劃設計與建設研究[D].上海:同濟大學,2005.
[2]李穎.大學新校園景觀設計研究[D].蘇州:蘇州大學,2007.
[3]曹銳,潘黃勝.大學校園道路交通系統布局規劃研究——以蚌埠學院為例[J].價值工程,201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