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奇峽
摘要:政府對審計的價格監管客觀上形成了具有很大差異的兩種不同價格,即政府指導價和市場交易價。本文通過選用2003年到2012年A股上市公司的實證數據對這兩種價格的背離進行研究,研究結果表明,審計產品的市場交易價超過政府指導價(超出部分本文也稱為溢價)主要是市場對被審計公司的固有風險、盈余管理水平、地區市場化發育水平沒有充分考慮。
關鍵詞:審計定價 政府指導價 審計溢價
一、引言
政府作為“守夜人”,一方面,努力遏制壟斷,同時又打擊惡性競爭,試圖通過制定審計收費指導價來達到促進審計市場健康發展的目的。但是在客觀上形成了審計收費的兩種不同的價格,即政府指導價和市場交易價,兩種價格的背離情況在不同的區域有不同的表現,在一些地方,政府指導價與交易價格基本一致,在一些地方政府指導價與市場價偏差比較大。
傳統意義上的審計溢價或審計溢酬,是指審計收費超過平均審計收費的部分,是一種對高質量審計的回報,或是一些審計師憑借其壟斷地位而獲得的超額審計報酬。與一般傳統意義的審計溢價概念不同,本文把這種市場交易價超過政府指導價也稱為審計溢價。
雖然政府在制定審計指導價時,也出臺了相關的處罰措施,確實也有一些處罰案例存在,市場為什么沒有廣泛接受政府指導價?市場交易價超過政府指導價的部分,即審計溢價,是如何形成的?帶著這些問題,本文展開了討論與分析。
二、文獻回顧
國外有關審計定價的研究始于Simunic(1980),他的研究表明客戶的規模、業務復雜程度和審計風險決定了審計定價的差異,這些因素與審計費用正相關,其中規模對審計定價差異的解釋力達到57%。后來的研究不斷有新的控制變量被加入到模型中,目前能查閱到的審計收費影響因素的國外研究文獻,已有100多個解釋變量用于解釋審計費用的變化(張繼勛等,2006)。但是主導變量幾乎沒什么變化,大多實證研究也表明其顯著性,基本的審計費用模型在過去的幾十年里也沒有實質的改變。后來該模型還被廣泛地應用于不同的國家、地區和不同時期、不同的細分市場(張奇峰等,2006)。
國內的有關研究則始于王振林(2002)。自此之后,國內大多數研究借鑒西方的研究成果和模型,檢驗了審計定價的影響因素在我國是否同樣適用。從搜集到的我國審計定價經驗研究結論的統計結果來看,與國外的研究相比,比較一致的結論是審計定價與客戶規模、業務復雜程度、客戶是否處于經濟發達地區、審計師是否為國際“四大”顯著正相關。
筆者認為,在我國獨有的政治背景下,政府監管對審計定價的影響不容忽視。事實上從證券市場建立之初,國家相關部門提出審計收費的行業規范,很多省、直轄市有關部門更是對上市公司的審計定價實行指導價政策,并明確了審計收費的計費依據、計費費率以及上下浮動幅度。應該說政府監管,特別是政府的價格監管對審計定價有重要的影響,但目前國內有關審計定價的模型中并沒有考慮政府的審計價格監管政策。這也為以后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思考依據。
三、研究假設
各地政府指導價的收費基數是以資產總額為主,如果存在審計溢價,那么以政府指導價為基礎的審計溢價的形成原因之一可能來自于公司固有的審計風險。因此,提出假設:
假設1:審計溢價應當充分反映公司的固有風險,公司固有風險越大,其審計溢價越高。
宋衍德、殷德全(2005)研究發現,對盈余管理強烈的公司,注冊會計師更傾向于以公司的盈余管理水平來衡量審計風險大小,并以此來調高收費水平。因此,提出假設:
假設2:盈余管理水平越高的公司,其審計溢價也越高。
資產負債率反映企業的財務風險,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審計風險,客戶財務風險越高,其經營失敗的可能性越大,因此審計師面臨的審計風險也越高,會計師事務所在具體的審計中應當考慮到財務風險的水平,因此,提出假設:
假設3:資產負債水平越高,審計溢價也越高。
張奇峰、張鳴、戴佳君(2006)統計了國內有代表性的11個回歸模型和國外有代表性的36個回歸模型,發現國內的研究有4個在5%的水平上審計收費與非標準意見顯著正相關;而國外的研究中有11個在5%的水平上審計收費與非標準意見顯著正相關。因此提出假設:
假設4:審計溢價與非標審計意見正相關。
高質量的審計意味著高的審計價格(Francis & Simon,1987),當審計師的審計質量高于其他審計師時,他可能獲得較高的審計收費,或者審計質量溢酬。由于審計質量難以直接觀察,國內外的許多研究者普遍采用虛擬變量來代替審計質量,如是否是由國際“四大”或國內“十大”來審計作為與其他事務所審計質量存在差異的變量。在我國,“四大”的審計收費明顯高于本土事務所(漆江娜,2004),張鐵鑄(2003)研究發現,上市公司的規模以及會計師事務所的規模、品牌等是影響年報審計費用高低的重要因素。因此提出假設:
假設5:事務所的品牌(規模)越大,其獲得的審計溢價越高。
大多數的國內外實證研究都支持審計收費與審計客戶注冊地處于經濟發達地區存在正相關關系的結論。因此,提出假設:
假設6:客戶公司處于市場化發育程度越高的地區,其審計師能獲得更高的審計溢價。
四、研究設計
(一)研究模型
為檢驗上述假設,本文建立以下模型:
fee/price=α0+α1complex+α2da+α3lev+α4opinion+α5big4(or big10)+α6region+α7year+α8industry
變量計算及說明如下:
1.Fee/price。Fee/price是上市公司年報審計費用與政府指導價的比,即基于政府指導價的審計溢價。如果該指標的值大于1,則表明該公司的審計師獲得了審計溢價,即獲得了超過政府指導價的審計溢價,如果該變量的值小于1,則表明公司的審計師收費沒有超過政府指導價,如果該變量的值等于1,則表明審計收費與政府指導價嚴格一致。
本文手工收集了我國各省、直轄市自2003年至2012年實施審計政府指導價政策的情況,并嚴格按各地實施政府指導價文件所規定的實施時間、計費基數、計費標準手工收集并計算了2003年至2012年共6 864個樣本公司的政府指導價,再計算該變量的值。
2.complex。complex反映客戶公司的固有風險。以往的研究中對企業固有風險的測量采用的指標主要有存貨與應收賬款的比重、存貨的比重、流動資產的比重、應收賬款的比重、對外擔保額等。為了避免該指標與資產的共線性問題,本文把公司存貨與應收賬款之和占總資產的比率作為客戶公司的固有風險衡量指標。
3.da。在以往的研究中有三種所謂主流的方法對企業的盈余管理水平進行測量。第一種方法是應計利潤分離法,代表模型是Jones模型,該方法把企業的應計利潤分為可操縱應計利潤和不可操縱應計利潤,實證分析時只用可操縱應計利潤來衡量企業的盈余管理水平。但是一些中外學者認為這種測量方法不適用于我國的現狀,因為我國企業的盈余管理主要是通過營業外收支凈額、其他業務利潤、投資收益和補貼收入等方式進行。第二種方法是用上市公司的ROE是否處于保配、保牌的區間來衡量,一些學者認為這種方法的科學性有待研究和證明。第三種方法是用非經常性損益的絕對值來衡量盈余管理的程度。本文采用第三種方法來衡量公司的盈余管理水平,其取值為公司其他業務利潤與營業外收支凈額的絕對值的自然對數。
4.lev。lev為客戶公司的資產負債率,是公司的總負債與總資產的比率。
5.opinion。opinion是審計意見的類型,當審計意見是標準無保留意見時取值1,其他意見則取值0。
6.big4(big10)。big4或big10取值為1表示提供審計服務的事務所是國際“四大”或國內“十大”,而提供審計服務的為其他事務所時則取值為0。在我國,國際“四大”或國內“十大”不僅代表事務所的品牌與規模,也代表了高質量的審計服務。本文也把國際“四大”或國內“十大”作為高審計質量的替代變量。
7.region。region是上市公司所在地的市場化指數。市場化指數采用《中國市場化指數——各地區市場化相對進程 2011年報告》(樊綱、王小魯、朱恒鵬,2011)。
8.year為年度啞變量。
9.industry為行業啞變量
(二)數據來源和樣本選擇
本文以2003年到2012年A股上市公司的數據為研究對象。數據來自于國泰安CSMAR數據庫,剔除了金融行業數據和數據缺失的樣本,共得到了6 864個樣本。本文使用Winsorize(1%)方法對變量的極端值進行了處理。行業按21類進行分類。
五、實證研究
(一)主要變量描述性統計
fee/price的均值為2.657,表明上市公司的年報審計費用是政府指導價的2.657倍,標準差為2.378,最小值為0.2,最大值為14.14,可見即使通過極值處理,年報市場上的審計費用與政府指導價的比,即審計溢價的差異也比較大。complex的均值為0.279,最小值為0,最大值為0.78。標準差為0.176。da的均值為15.61,標準差為2.04,最小值為9.98,最大值為20.11。lev的均值為0.52,說明樣本公司的資產負債率普遍較高,財務風險較大,最小值為0.07,而最大值為1.84。Big4的均值為0.0436,說明樣本公司中有4.36%的公司接受了國際“四大”的審計,big10的均值為0.301,說明樣本公司中30.1%的公司選擇了國內“十大”和國際“四大”作為審計事務所。Region的均值為8.663,最小值為3.25,最大值為11.80,標準差為1.996,說明我國地區間的市場化差異比較大。
(二)相關性檢驗
主要變量之間的相關性檢驗,從表中看出,fee/price與complex負相關,并在1%的水平上顯著,說明公司固有的風險高,審計溢價反而越低,有待進一步分析。Da與fee/price負相關,且在1%的水平上顯著,初步說明客戶盈余管理程度越高,其審計溢價反而越高。Lev與fee/price呈正相關關系,且在1%的水平上顯著,初步說明公司的資產負債率越高,審計師獲得的審計溢價也越高。Opinion與fee/price正相關,并在1%的水平上顯著,說明審計師的審計意見為非標意見時,其獲得的審計溢價高。Big4與fee/price正相關,且在1%水平顯著,說明國際“四大”獲得的審計溢價比其他類型的事務所高。Region與fee/price正相關,且在1%的水平上顯著,說明事務所獲得的審計溢價與地區的市場發達程度相關,市場越發達,審計師獲得的審計溢價也越高。其他變量兩兩之間的相關系數較小,最大的為0.427,說明變量之間共線性問題并不嚴重。
為模型的回歸結果,引入變量big4時,調整后的R2值為0.2939,說明模型的擬合程度比較好。回歸結果顯示,complex與fee/price為負相關,系數為-0.308,并在1%的水平上顯著,說明公司的固有風險越大,審計師收到的審計溢價越小,不支持假設1,回歸結果從另一個側面也支持了審計收費與客戶的固有風險高度負相關的結論,說明不僅是政府在制定政府指導價時沒有充分考慮公司的固有風險,而且市場交易價對此也沒有充分的反映,在審計市場上缺乏對高質量的審計需求。
Da與fee/price呈負相關關系,系數為-0.173,且在1%的水平上顯著,說明審計師獲得的審計溢價與客戶的盈余管理水平呈相反的方向變化,不支持假設2,可能的原因是:在上市公司對高質量的審計需求普遍缺乏的情況下,客戶盈余管理跡象所蘊藏的審計風險主要表現在審計意見中(李爽、吳溪,2003),雖然實證分析表明審計收費與客戶的盈余管理水平高度正相關,但審計師所獲得的審計溢價與非標準意見正相關,而對客戶盈余管理跡象所表現出來的審計風險反映不足,審計師并沒有從客戶的盈余管理風險審計中獲得審計溢價。
Lev與fee/price正相關,系數為0.271,并在1%的水平上顯著,支持假設3。通過分析發現,客戶的資產負債水平與政府的審計指導價呈不顯著的負相關關系,政府指導價對客戶的資產負債水平所包含的風險估計不足,在審計收費與客戶的負債水平顯著正相關的情況下,基于政府指導價的審計溢價提高是顯而易見的。
Opinion與fee/price呈正相關關系,系數為3.227,且在1%的水平不顯著,支持假設4。
Big4與fee/price的系數為1.364,且在1%的水平上顯著正相關,說明作為高審計質量替代變量的國際“四大”比其他類型的事務所獲得更高的審計溢價,支持假設5。在前面的分析中得知,在年報審計市場中,國際“四大”憑借其較高的市場集中度獲得了高額的審計收費,政府的審計定價并沒有額外“關照”國際“四大”,回歸系數在5%的水平上負相關,表明政府的定價在客觀上抑制了國際“四大”的高收費,但是在現實交易中,國際“四大”獲得了超額的審計溢價,造成現實的審計收費與政府指導價的嚴重背離。
Region與fee/price的相關系數為0.084,并且在1%的水平上顯著,支持假設6。說明在市場化程度高的地區,事務所更容易獲得高額的審計溢價,反映了在市場化程度比較發達的地區,現實的審計收費與審計的政府指導價背離的程度高,市場的作用比較明顯,而政府的監管力度明顯弱化,制定審計指導價政策的初衷在市場中沒有得到體現,政策目標在市場化程度高的經濟發達地區沒有實現。
六、研究結論
一般意義上的審計溢價,也稱審計溢酬,是指一些事務所憑借其審計質量高、專業特長、高市場集中度等優勢獲得比其他事務所更高的審計報酬。本文所稱的審計溢價則主要是指一些事務所憑借其優勢地位,獲得高出政府指導價的超額審計費用,以此來評判政府對審計定價監管的市場效率。
1.在現實的交易中,由于審計市場對高審計質量的需求不足,以及客戶盈余管理跡象所蘊藏的審計風險主要表現在審計意見中(李爽、吳溪,2003),審計溢價或者說審計收費與政府指導價的高比價不能反映公司的固有風險和盈余管理水平。
2.與審計質量和公司盈余管理水平很難直觀測量相比,公司的資產負債率卻是十分容易獲得的,實證分析表明,公司的資產負債率越高,其審計費用越高,審計溢價也越高。可見,審計收費和審計溢價對高資產負債率所反映的公司可能存在的審計風險有一個充分的估計。
3.進一步證明了審計溢價與非標意見呈正相關關系。
4.市場越發達的地區,市場力量也越強,審計溢價(或者稱市場價與政府指導價的偏離)也越大,表明政府的管制在這些地區可能更加弱化。
參考文獻:
1.Simunic,D. A. The pricing of audit services:Theory and evidence[J].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1980,22(3):161-190.
2.王振林.審計收費的決定與審計質量——中國上市公司的證據[D].上海財經大學博士論文,2002.
3.胡波.審計定價:理論分析與實證研究[D].東北財經大學博士論文,2007.
4.羅棟梁.上市公司審計費用決定因素的一般性研究[J].證券市場導報,2002,(12):28-32.
5.陳曉媛.政府監管與審計質量改進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博士論文,2005.
6.劉斌,葉建中,廖瑩毅.我國上市公司審計收費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深滬股市 2001 年報的經驗證據[J].審計研究,2003,(2):44-47.
7.伍麗娜.審計定價影響因素研究——來自中國上市公司首次審計費用披露的證據[J].中國會計評論,2003,(1):113-128.
8.鐘偉強.審計質量溢酬的形成機理與客觀存在——來自理論模型的分析與實證數據的檢驗[D].上海交通大學博士論文,2007.
9.朱小平,余謙.我國審計收費影響因素之實證研究[J].中國會計評論,2004,(2):393-408.
10.張艷,李書峰.上市公司審計收費影響因素的實證分析[J].管理評論,2004,(5):27-32.
11.鄒蔚,萬君康.關于航空運輸票價的經濟理論分析[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2004,(1):120-123.
12.吳水澎,李奇鳳.國際四大、國內十大與國內非十大的審計質量——來自 2003 年中國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J].當代財經,2006,(2):114-118.
13.郝振平,桂璇.B 股公司審計市場供給與需求研究[J].中國會計評論,2004,(1):159-176.
14.郭夢嵐.我國審計定價研究述評[J].南京審計學院學報,2010,(7):34-36.
15.張繼勛,徐弈.上市公司審計收費影響因素研究——來自上市公司2001-2003 年的經驗數據[J]. 中國會計評論,2005,(1):99-116.
16.李爽,吳溪.監管信號、風險評價與審計定價:來自審計師變更的證據[J].審計研究,2004, (1):13-18.
Lev與fee/price正相關,系數為0.271,并在1%的水平上顯著,支持假設3。通過分析發現,客戶的資產負債水平與政府的審計指導價呈不顯著的負相關關系,政府指導價對客戶的資產負債水平所包含的風險估計不足,在審計收費與客戶的負債水平顯著正相關的情況下,基于政府指導價的審計溢價提高是顯而易見的。
Opinion與fee/price呈正相關關系,系數為3.227,且在1%的水平不顯著,支持假設4。
Big4與fee/price的系數為1.364,且在1%的水平上顯著正相關,說明作為高審計質量替代變量的國際“四大”比其他類型的事務所獲得更高的審計溢價,支持假設5。在前面的分析中得知,在年報審計市場中,國際“四大”憑借其較高的市場集中度獲得了高額的審計收費,政府的審計定價并沒有額外“關照”國際“四大”,回歸系數在5%的水平上負相關,表明政府的定價在客觀上抑制了國際“四大”的高收費,但是在現實交易中,國際“四大”獲得了超額的審計溢價,造成現實的審計收費與政府指導價的嚴重背離。
Region與fee/price的相關系數為0.084,并且在1%的水平上顯著,支持假設6。說明在市場化程度高的地區,事務所更容易獲得高額的審計溢價,反映了在市場化程度比較發達的地區,現實的審計收費與審計的政府指導價背離的程度高,市場的作用比較明顯,而政府的監管力度明顯弱化,制定審計指導價政策的初衷在市場中沒有得到體現,政策目標在市場化程度高的經濟發達地區沒有實現。
六、研究結論
一般意義上的審計溢價,也稱審計溢酬,是指一些事務所憑借其審計質量高、專業特長、高市場集中度等優勢獲得比其他事務所更高的審計報酬。本文所稱的審計溢價則主要是指一些事務所憑借其優勢地位,獲得高出政府指導價的超額審計費用,以此來評判政府對審計定價監管的市場效率。
1.在現實的交易中,由于審計市場對高審計質量的需求不足,以及客戶盈余管理跡象所蘊藏的審計風險主要表現在審計意見中(李爽、吳溪,2003),審計溢價或者說審計收費與政府指導價的高比價不能反映公司的固有風險和盈余管理水平。
2.與審計質量和公司盈余管理水平很難直觀測量相比,公司的資產負債率卻是十分容易獲得的,實證分析表明,公司的資產負債率越高,其審計費用越高,審計溢價也越高。可見,審計收費和審計溢價對高資產負債率所反映的公司可能存在的審計風險有一個充分的估計。
3.進一步證明了審計溢價與非標意見呈正相關關系。
4.市場越發達的地區,市場力量也越強,審計溢價(或者稱市場價與政府指導價的偏離)也越大,表明政府的管制在這些地區可能更加弱化。
參考文獻:
1.Simunic,D. A. The pricing of audit services:Theory and evidence[J].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1980,22(3):161-190.
2.王振林.審計收費的決定與審計質量——中國上市公司的證據[D].上海財經大學博士論文,2002.
3.胡波.審計定價:理論分析與實證研究[D].東北財經大學博士論文,2007.
4.羅棟梁.上市公司審計費用決定因素的一般性研究[J].證券市場導報,2002,(12):28-32.
5.陳曉媛.政府監管與審計質量改進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博士論文,2005.
6.劉斌,葉建中,廖瑩毅.我國上市公司審計收費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深滬股市 2001 年報的經驗證據[J].審計研究,2003,(2):44-47.
7.伍麗娜.審計定價影響因素研究——來自中國上市公司首次審計費用披露的證據[J].中國會計評論,2003,(1):113-128.
8.鐘偉強.審計質量溢酬的形成機理與客觀存在——來自理論模型的分析與實證數據的檢驗[D].上海交通大學博士論文,2007.
9.朱小平,余謙.我國審計收費影響因素之實證研究[J].中國會計評論,2004,(2):393-408.
10.張艷,李書峰.上市公司審計收費影響因素的實證分析[J].管理評論,2004,(5):27-32.
11.鄒蔚,萬君康.關于航空運輸票價的經濟理論分析[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2004,(1):120-123.
12.吳水澎,李奇鳳.國際四大、國內十大與國內非十大的審計質量——來自 2003 年中國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J].當代財經,2006,(2):114-118.
13.郝振平,桂璇.B 股公司審計市場供給與需求研究[J].中國會計評論,2004,(1):159-176.
14.郭夢嵐.我國審計定價研究述評[J].南京審計學院學報,2010,(7):34-36.
15.張繼勛,徐弈.上市公司審計收費影響因素研究——來自上市公司2001-2003 年的經驗數據[J]. 中國會計評論,2005,(1):99-116.
16.李爽,吳溪.監管信號、風險評價與審計定價:來自審計師變更的證據[J].審計研究,2004, (1):13-18.
Lev與fee/price正相關,系數為0.271,并在1%的水平上顯著,支持假設3。通過分析發現,客戶的資產負債水平與政府的審計指導價呈不顯著的負相關關系,政府指導價對客戶的資產負債水平所包含的風險估計不足,在審計收費與客戶的負債水平顯著正相關的情況下,基于政府指導價的審計溢價提高是顯而易見的。
Opinion與fee/price呈正相關關系,系數為3.227,且在1%的水平不顯著,支持假設4。
Big4與fee/price的系數為1.364,且在1%的水平上顯著正相關,說明作為高審計質量替代變量的國際“四大”比其他類型的事務所獲得更高的審計溢價,支持假設5。在前面的分析中得知,在年報審計市場中,國際“四大”憑借其較高的市場集中度獲得了高額的審計收費,政府的審計定價并沒有額外“關照”國際“四大”,回歸系數在5%的水平上負相關,表明政府的定價在客觀上抑制了國際“四大”的高收費,但是在現實交易中,國際“四大”獲得了超額的審計溢價,造成現實的審計收費與政府指導價的嚴重背離。
Region與fee/price的相關系數為0.084,并且在1%的水平上顯著,支持假設6。說明在市場化程度高的地區,事務所更容易獲得高額的審計溢價,反映了在市場化程度比較發達的地區,現實的審計收費與審計的政府指導價背離的程度高,市場的作用比較明顯,而政府的監管力度明顯弱化,制定審計指導價政策的初衷在市場中沒有得到體現,政策目標在市場化程度高的經濟發達地區沒有實現。
六、研究結論
一般意義上的審計溢價,也稱審計溢酬,是指一些事務所憑借其審計質量高、專業特長、高市場集中度等優勢獲得比其他事務所更高的審計報酬。本文所稱的審計溢價則主要是指一些事務所憑借其優勢地位,獲得高出政府指導價的超額審計費用,以此來評判政府對審計定價監管的市場效率。
1.在現實的交易中,由于審計市場對高審計質量的需求不足,以及客戶盈余管理跡象所蘊藏的審計風險主要表現在審計意見中(李爽、吳溪,2003),審計溢價或者說審計收費與政府指導價的高比價不能反映公司的固有風險和盈余管理水平。
2.與審計質量和公司盈余管理水平很難直觀測量相比,公司的資產負債率卻是十分容易獲得的,實證分析表明,公司的資產負債率越高,其審計費用越高,審計溢價也越高。可見,審計收費和審計溢價對高資產負債率所反映的公司可能存在的審計風險有一個充分的估計。
3.進一步證明了審計溢價與非標意見呈正相關關系。
4.市場越發達的地區,市場力量也越強,審計溢價(或者稱市場價與政府指導價的偏離)也越大,表明政府的管制在這些地區可能更加弱化。
參考文獻:
1.Simunic,D. A. The pricing of audit services:Theory and evidence[J].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1980,22(3):161-190.
2.王振林.審計收費的決定與審計質量——中國上市公司的證據[D].上海財經大學博士論文,2002.
3.胡波.審計定價:理論分析與實證研究[D].東北財經大學博士論文,2007.
4.羅棟梁.上市公司審計費用決定因素的一般性研究[J].證券市場導報,2002,(12):28-32.
5.陳曉媛.政府監管與審計質量改進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博士論文,2005.
6.劉斌,葉建中,廖瑩毅.我國上市公司審計收費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深滬股市 2001 年報的經驗證據[J].審計研究,2003,(2):44-47.
7.伍麗娜.審計定價影響因素研究——來自中國上市公司首次審計費用披露的證據[J].中國會計評論,2003,(1):113-128.
8.鐘偉強.審計質量溢酬的形成機理與客觀存在——來自理論模型的分析與實證數據的檢驗[D].上海交通大學博士論文,2007.
9.朱小平,余謙.我國審計收費影響因素之實證研究[J].中國會計評論,2004,(2):393-408.
10.張艷,李書峰.上市公司審計收費影響因素的實證分析[J].管理評論,2004,(5):27-32.
11.鄒蔚,萬君康.關于航空運輸票價的經濟理論分析[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2004,(1):120-123.
12.吳水澎,李奇鳳.國際四大、國內十大與國內非十大的審計質量——來自 2003 年中國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J].當代財經,2006,(2):114-118.
13.郝振平,桂璇.B 股公司審計市場供給與需求研究[J].中國會計評論,2004,(1):159-176.
14.郭夢嵐.我國審計定價研究述評[J].南京審計學院學報,2010,(7):34-36.
15.張繼勛,徐弈.上市公司審計收費影響因素研究——來自上市公司2001-2003 年的經驗數據[J]. 中國會計評論,2005,(1):99-116.
16.李爽,吳溪.監管信號、風險評價與審計定價:來自審計師變更的證據[J].審計研究,2004, (1):13-18.